全國著名網絡營銷專家薛立新導師:教孩子利用好身邊學習工具

2019-07-23     中國企業發展

我們所說的學習工具是指課本、輔導書、筆記本、工具書、試卷、電腦等等。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人很早就認識到了善於使用工具的重要性。 養成正確地使用學習工具習慣,不僅有助於學生高效學習,還可以將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 在快樂中學習不僅效率高,而且大腦神經元能得到充分的活動,整個人身心愉悅,對健康極有好處。 學生沒有健康、自信的心態,是很難適應未來社會競爭的。

【案例故事】

案例一: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從前有兩個人站在一頭肥豬面前,研究怎樣才能將豬身上的肉變成自己的肉。 甲說:「最可靠的辦法是把豬殺掉,把肉吃下肚去。」乙說:「不行,不能吃死豬,死豬怎麼能變成活肉呢?」於是他走到豬面前,用手摸、鼻子聞,以為這才是好辦法。

案例二:

學校里晚自習的熄燈時間快到了,值日老師看到還有一位女孩在專心致志地忙著什麼,並沒有要走的意思,便悄悄地過去看她究竟在忙什麼?

老師不看不知道,一看激動得差一點要痛哭流涕,原來女孩正在整理這位老師課堂上的講義。 老師當即下定決心:以後要好好講課,給孩子們以更好的教育。老師把這件事彙報給了校長,校長卻有不同意見。 他認為:課本上的內容是由多位專家一起撰寫的,基本上代表了廣泛承認或有廣泛影響的研究結果。 而老師講的是什麼呢? 老師的講義,只能代表他所支持的那一種觀點,有些觀點甚至是老師個人的不成熟看法。換句話說,這位孩子把老師的話當做金科玉律記錄下來,實際上是一種本末倒置。 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關鍵還是因為有時考試的題目往往不在書本上,而在老師的講義中。 這種出題方法,實際上會限制孩子理解教材,吃透教材。

【案例分析】

好多學生在學習時,不大善於使用學習工具,常常舍本求末。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材,以教材為本,抓住教材的要點,才是學習好的前提與基礎。 就如案例一中要將豬身上的肉變成自己的肉,甲的辦法就比較高明,因為他能辨證地將「死」與「活」聯繫起來考慮,只有把豬殺掉,把肉吃下肚,才能使豬肉變成自己身上的肉ꎻ而乙只能機械地看到「死」與「活」對立的一面。 同理,案例二中的同學將學習的重點都放到老師的課堂講義上了,她沒有弄清教材與講義的本末關係,因為老師的講義是源於教科書,那麼吃透教材才是掌握知識的關鍵。 要將書本知識掌握吃透,需要的就是這種活學活用式的知識轉化。 學習中,學生首先要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圖、知識的科學性,以及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然後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加工,進行有序組合,通過教材提供的相關信息,進行橫向比較、鑑賞,掌握相關知識,增強學習能力,最後才談得上利用教材、超越教材。

另外獲取知識的另一種媒介就是網絡。 要利用好網絡,因為網上的知識是豐富的,能夠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地服務,它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料,又有好多具有現實意義的實事點評,值得同學們去借鑑。 但在網上學習時一定要有選擇、有辨別,讓網絡真正成為學習的好幫手。

總之,學習使用工具書,養成良好的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學習成績大有益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ovJQHWwBmyVoG_1ZzW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