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發展 鞏固脫貧成效

2020-03-12     長寧發布

眼下正是長裙竹蓀菌蕾——竹蓀蛋開始生長的時節,也是長裙竹蓀後期管護的關鍵期。在梅白鎮文化村情懷家庭農場的竹蓀基地,村第一書記羅銘春正與農場負責人王勇一起,查看今年竹蓀的長勢情況。

據梅白鎮文化村情懷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勇介紹,草具有保濕作用,它可以避免陽光對竹蓀的直曬,遮陽網也全部布好了,土壤比較乾燥,所以噴灌系統就在這兩天把它用上,主要是保持竹蓀的濕度。現在已經結出了竹蓀蛋,大概在三月底到四月初就可以長出長裙,到時就是採摘季節。

梅白鎮文化村曾是我縣的插花貧困村之一。2018年初,村裡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長裙竹蓀、球蓋菇、柑橘、釀酒高粱等特色農業產業。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裡,全村32戶貧困戶完成「脫貧摘帽」。現如今,以長裙竹蓀、球蓋菇和柑橘種植為主的上百畝特色農業產業,已成為全村的致富奔小康產業。

梅白鎮文化村第一書記 羅銘春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我作為一名駐村幹部,將與全村廣大黨員、群眾一起,以提升黨組織戰鬥力為抓手,因地制宜發展長裙竹蓀、球蓋菇、高粱等特色產業。確保脫貧攻堅成效穩得住,貧困群眾能致富」。

大地回春,農事漸起。在銅鑼鎮龍峰村,村裡的鴻盛種養殖專合社成員們正搶抓農時,為合作社的800畝花椒進行春管追肥。

銅鑼鎮龍峰村曾是我縣21個省級貧困村,地處竹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針對村裡存在的土地分散難以增效、村集體經濟單一發展動力不足、農民籌資難創業等問題,龍峰村探索成立集土地、資金、物資、勞動力多種股權融合在一起的內置股權合作社,把零散的土地、勞動力、資金入股到合作社進行管理,利潤按比例分配,走「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集體化道路,有效地激活了農村的內生動力,2018年全村實現整村脫貧退出。

據銅鑼鎮龍峰村第一書記牟朝科介紹,目前來看,這個項目是比較成功的,未來還將繼續緊抓花椒產業發展,爭取繼續擴大規模,擴大到1500畝。另外在宜敘高速竹海連接線附近新建了花椒倉儲項目,希望能夠延伸花椒產業的鏈條,為貧困戶、為龍峰村帶來更大的實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oRaIznABgx9BqZZIAH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