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超話刷屏,人民日報發聲:真正的偶像會發光

2019-07-23     君不見丶

前幾天,有人質疑周杰倫熱度和實力的消息上了熱搜。隨後,「夕陽紅」打榜團們前赴後繼,送他上了微博超話榜首。

在當下的娛樂環境里,很多人都把流量,當成了判斷一個明星紅不紅的唯一標準。但流量不等於流行。

正如人民日報所言:榜單在網上更在心上,音樂品格終究由時間檢驗。過去的經典會過去,未來的流行還會來,老歌迷有自己的倔強,也希望:今天的中國音樂,有足夠精彩供明日迴響。



前天零點30分,在微博超話里,周杰倫的名字壓過蔡徐坤,成功登頂話題榜第一。

這場數據之爭還驚動了人民日報,人民日報點評「周杰倫打榜」:偶像會發光。




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按照知乎網友的話來說:


在當下的娛樂環境里,流量,似乎是判斷一個明星紅不紅的唯一標準。

無論你是否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無論你的才華和人品是否真的配得上萬人追捧,只要你能上熱搜,能出現在微博的超話榜,發一條微博能有成千上萬的轉贊評,你似乎就是當之無愧的大明星。

所以,才有了前幾天,周杰倫演唱會門票買不到,被人質疑他「不紅」,刷數據的文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那些已經步入中年的周杰倫粉絲,放下了手頭在寫的PPT,放棄了和孩子的親子時間,拿起了手機,重新拾起自己當年追星的勁頭,自學打榜、刷數據。

學著00後的年輕人們寫各種帶著七彩符號的標語,用了幾天時間,把排名第一的蔡徐坤從超話榜的第一名,打了下來。

同時等上熱搜的,還有周杰倫粉絲們的自嘲:周杰倫老年粉絲團重新營業。

就像微博的一個評論所說:


而知乎網友也這麼評價:


毫無疑問,比起流量明星,周杰倫是那個當之無愧的實力之王。


周杰倫有多厲害?

可能現在的孩子都不能體會。

周杰倫曾經霸氣說過,「告訴你們我為什麼很少聽別人的歌,因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

他用音樂開創了一個時代——中國流行音樂巔峰的時代。

周杰倫在QQ音樂播放量破100億,還保持著網易雲、酷狗和酷我音樂平台播放量的首位,同時也是YouTube播放量最高的華語歌手。


早在2014年,他就已經以6億1745萬台幣(約1.23億元人民幣),順利在台灣歌手收入榜上登頂。

某知名音樂APP工作人員說,「「周杰倫」三個字對一個音樂播放器而言意味著15%的 DAU(日活躍用戶)增幅。」

專輯銷售永遠瞬間售空的是他。

QQ音樂榜單排行第一的男歌手,幾年如一日的永遠是他。

2003年,曾創造8億人共同在電台收聽《以父之名》的紀錄,被命名為「周杰倫日」,

2010年,周杰倫的全球歌曲下載量排名第三,僅次於Lady Gaga、麥可·傑克遜;

2016年專輯《周杰倫的床邊故事》,累計銷售113萬張,2018年的那首《等你下課》,半個小時評論4萬。

他是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21世紀首位唯一進入世界前50名的華人男歌手,美國《時代》周刊評出2011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100強,周杰倫位列第二。

2004年,在《康熙來了》,蔡康永曾說他是「過去五年來台灣發生最好的事情。」

重要的是,一個網友說:

「你可能不是周杰倫的粉絲,但是你一定聽過他的歌。」

「你甚至可能記不住名字,但你卻張口就來耳熟能詳。」

《晴天》《青花瓷》《開不了口》《黑色毛衣》《雙截棍》《遊園會》《七里香》《不能說的秘密》《告白氣球》《蒲公英的約定》《稻香》《愛情懸崖》《一路向北》《夜曲》《擱淺》等等等等。

在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教室的書桌里藏著偷偷帶來的mp3,下載的全是周杰倫的歌,穿校服的年紀,歌詞本上全是他的詞,省吃儉用的零錢就為了可以去音像店買他的卡帶。

那時候,臥室里的海報都是他的模樣,送給朋友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張周杰倫的磁帶和有關於他的光碟,大街小巷隨處能聽到熟悉的旋律跟著哼唱。

那時候,沒有數據不懂什麼叫流量。

但是他代言的薯片就想買,他拍的電影就想去看,他參加的活動就是想去,因為這一代人心中最心愛的偶像,就是周杰倫。

槽值在一篇關於周杰倫的文章里寫道:

「他的編曲風格出其不意又自成一派。

在歌壇「封神」的過程中,周杰倫涉足的領域也在不斷突破,反戰的《止戰之殤》、反家暴的《爸我回來了》、體現人文關懷的《梯田》。

他用擅長的混搭技巧,將這些正能量的內容融合到hip-hop里。

不僅逐漸在主流輿論中站穩腳跟,也成為歌迷更加欣賞和崇拜他的理由。」

周杰倫出道二十多年,火了二十多年。

演唱會的門票,手速快到連黃牛都搶不到。

陳奕迅是周杰倫的粉絲,張學友是周杰倫的粉絲,TFBOYS三小只是周杰倫的粉絲,李冰冰、孫儷、鄧超、高圓圓、趙又廷、霍建華、林心如陳數、張泉靈,張學友、張家輝…….都去過周杰倫的現場。


常有人質疑周杰倫在樂壇的地位,他憑什麼被稱為天王?

也許看完抖音用戶@大聖神評 這段話,就可以明白:

「如果你仔細了解的話,在周杰倫時代之前,大量音樂都是抄襲國外,原創極少,包括周杰倫的時代,依然有很多歌手在抄襲。

可是周杰倫卻用自己的才華,一首接一首的創作,引爆了整個亞洲歌壇,讓一向狂傲的韓國樂壇,一向孤高的日本樂壇都嘆為觀止。」

而我們,親眼見證了華語樂壇的變遷,親眼見證了這個時代的開啟。

或許,我們聽的不只是周杰倫,還有青春。


之前聽過一個微博問答上說:「周杰倫對你們意味著什麼?」

一個網友回答:「信仰。」

年輕一代的小孩,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人蜂擁而至為周杰倫打榜。

為什麼路人緣這麼好,為什麼粉絲可以在短時間內如此團結強大。

就像他們都不知道,周杰倫對於80後、90後一代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杰倫粉可能從來不會在微博上給自己的偶像刷話題,也很少會參與有關於周杰倫的任何討論。

他們低調到只是選擇去默默喜歡,十幾年如一日的喜歡,然後形成一種習慣。

他們記得周杰倫曾經說:

「如果有一天你們累了,聽到《簡單愛》會覺得溫暖,那我就沒有白白在你們的青春里經過。」

一語成戳,因為即使這一代粉絲都已經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紀。

但從來不會有人否認自己的青春沒有這三個字:周杰倫。

還上初中的時候,每個人人手一盒錄音帶,裡面全都是周杰倫的歌,男孩子哼唱著《龍拳》是不是蹦出來一句「哼哼哈兮」,認為男生就應該像周杰倫那樣,耍著雙節棍才算酷。

他的歌就是校園,他的嗓音就是書桌,他的旋律就是那年的男孩和女孩。

前奏一響,我們都能回到那個專屬於自己的白衣飄飄的年代。

在那首《告白氣球》《簡單愛》里,當年那個青澀的少年,會藉此來跟心愛的女孩告白。



一首《開不了口》成為多少暗戀看著心愛的人在面前時候,手機里的日常單曲循環。

就是開不了口,讓她知道就是那麼簡單幾句,我辦不到


《蝸牛》和《稻香》不知道鼓勵了多少單槍匹馬孤軍奮戰的人兒,努力去奮鬥。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

小小的天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於我的天......

那些被別人詬病吐字不清的哼唱,在我們眼裡是愛不釋手的唱腔。

年少的我們,總覺得別人不理解我們,這個世界不理解我們,而周杰倫就如同每一個我們。

因為喜歡一首歌,才會去喜歡一個人。

因為一個人,豐富了整個青春。

因為這些年,寫歌的是他,而歌詞里,全是我們。



我們深知,當下粉絲們打榜,無非是迎合了當下對「紅」的定義,也就是流量越高越紅,廣告主、營銷號才能青睞你。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同時,那個只看作品不看臉的時代,確實已經開始漸行漸遠的了。


微博用戶@木易movie說:

我覺得大家這次為周杰倫打榜,也將成為許多人頗為難忘的一種記憶。多年以後想起,臉上也會蕩漾起會心一笑的表情。就像青春年少時用隨身聽聽到《簡單愛》時的新鮮感,在電視上看到《雙截棍》時的酷感,在用MP3與同桌共用一副耳機聽《七里香》時的浪漫感,在用電腦掛著網頁聽《青花瓷》時的舒適感,在KTV里點唱《告白氣球》時的溫馨感,在周杰倫演唱會跟著唱《晴天》是的感動那樣,這樣一起自發打榜的舉動,也將成為具有「節點意義」的人生記憶。

要知道,周杰倫於大多數人而言,是有特別的意義的。

這種意義關乎青春,關乎成長,關乎愛情,關乎友誼,甚至關乎整個人生的改變。它不是多少的轉發、多少的贊、多少的超話排名等流量數據可以衡量的,而是深藏於內心記憶里的「符號」。

喜愛周杰倫的「粉絲」大多都是已經進入社會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事業的「老粉」,平日忙於生活,很少有時間去「打榜」,甚至連刷微博都沒空。

但就是這樣一群人,在看到「為周杰倫打榜」的「團建活動」時,會不約而同的、帶著「姨母心態」積極參與。

有的甚至還要向年輕人學習怎麼操作,這類熱情真是有一種莫名的可愛。


80後說,她們是幸運的,因為在最好的時代遇到了擁有周杰倫的最好的華語樂壇。

90後說,周杰倫的那些歌,伴隨著她們和他們,從少年走向中年,從教室走到KTV。

而這一次,已經低調到不能再低調的他們,再一次聚在一起,為了周杰倫做同一件事情。

他們熬夜刷榜就像當年擠破了頭去買專輯一樣。

他們耐心的積攢積分就像當年偷偷背著父母去賺零花錢一樣。

他們用花里花哨的文案刷數據就像當年買周杰倫無數的海報貼紙放在自己家一樣。

而直到,登上第一的那一剎那,仿佛有個聲音在說:

「看,這才是我們最熱血沸騰、也是最美好的青春!」

幾個小時後,數據刷新,周杰倫的超話會漸漸從第一掉到第二。

幾天後,你可能再也看不到周杰倫超話在排行榜上的身影。

那些更年輕的小女孩們繼續的一天又一天、一夜又一夜為自家愛豆的刷榜、做數據、攢積分。

而那些80後、90後的「老人」們呢?

繼續帶著他們的青春,哼唱著他們的「哼哼哈嘿」,一路向北。

然後向全世界高呼:

「我們年華漸去,但情懷依然,熱血仍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vJrHWwBmyVoG_1ZAow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