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桐桐媽
在頭條上關注了一個叫 「人生回答機」的號,每次看過必有很深的感觸。
前幾天,該號發布了一個短視頻,名為 「那些從小被金錢過度獎勵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視頻中,一位年邁的媽媽生病住院了,大兒子憂心忡忡、心急如焚,但小女兒卻卻一臉滿不在乎、漠不關心,仿佛躺在病床上的人與她沒有任何關係。
媽媽生病了,她還愉快地與朋友微信聊天,不急不慢來到醫院;
聽到媽媽手術一時半會結束不了,便扭頭就打算回公司上班,僅僅因為請假出來是要扣工資。
哥哥見此,實在看不下去了,便說:「扣多少錢?我補給你。」女孩聽到後,立馬喜笑顏開。
醫院裡,都是哥哥在細心地照顧著媽媽,而女孩則一直若無其事地玩著手機。
哥哥因為工作上的一些事不得不拜託妹妹照顧媽媽一周,妹妹聽後頭都不抬地答應了,隨後,一隻手就伸了出來找哥哥要照顧媽媽一周的「薪水」4500元。
躺在病床上的媽媽聽到這一切後內心百感交集,她怎麼也想不通從小到大被她呵護在手心裡的女兒為何如此冷酷決絕,便「跑」去問「人生回答機」。
「人生回答機」一如既往沒有給出人類答案,而是給這位媽媽看了一份資料。
時光倒流,回到了女兒約上小學的時候,只見視頻里:
媽媽為此還驕傲地說:「女兒就要富養。」
看完這份資料後,媽媽懊悔不已,一直搖頭說:「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
視頻的最後,女兒坐在媽媽的病床前給媽媽削蘋果,媽媽十分欣慰地微笑著看著女兒, 誰知女兒一直惦記的還是爸爸留的那套房子是不是該拆了....老母親的臉一下子僵住了,而女兒則露出狡黠的笑容。
這則三分鐘半的視頻引起無數網友的點贊與熱論,究竟該如何正確科學養育孩子又一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什麼樣的養育方式會讓孩子變得「狼心狗肺」?就是父母一味地在物質上富養。
還記得轟動一時的「留學生機場弒母」案件嗎?
25歲的日本留學生,因為母親拿不來錢,竟然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然而,更可悲的是,這位母親在沒有生命危險後,還以「孩子有精神病」為孩子辯護,多麼可悲。
其實,放眼望去,因為父母拿不出錢而打罵父母的新聞比比皆是。
盧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深以為然。
孩子小的時候,他要什麼你便給什麼,看起來母慈子孝,一切都好,那是因為孩子要的不多也不大,你都能滿足。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慾望會越來越強烈,繼而伸手要的可能就是上千上萬的東西,那個時候,若父母不能再一如既往的滿足,他們便會採取極端的方式。
父母傾其一生,為孩子操碎了心,到頭來孩子卻絲毫不懂感恩,何其悲哀!
那麼,如何愛孩子才是科學的呢?做好以下三點即可。
首先,捨得讓孩子吃苦。
現在的孩子都是「金貴」的,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要星星絕對不敢給月亮,家長們自己縮衣節食好吃、好穿、好教育「供」著,可是,要知道,小的時候不吃苦,長大必吃苦。
孩子固然需要愛,但當愛變成一種安樂的饋贈,一種包辦事,它便不再是愛,而是置人於死地的溫柔陷阱。
那麼,如何讓孩子吃苦呢?
其次,對孩子的愛要適當、合理。
現在很多家庭的中心都是在圍著孩子轉,毫不誇張地說,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小皇帝」和「小公主」,生活上過度的幫助孩子,物質上過度滿足孩子。
那如何對孩子的愛要適當、合理呢?
最後,「提防」隔代溺愛。
隨著現在社會節奏的加快,年輕父母工作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祖輩擔起了養育孩子的職責,成了「隔代家長」。但一些老人對孩子無原則溺愛、袒護和遷就,致使小孩子形成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的性格。
那麼,隔代教育就一定是一場註定會輸的「仗」嗎?未必!做好以下幾點照樣能「打勝」隔代養育這場戰役。
最後想說: 為人父母,教育子女,千萬不要將愛變成孩子的利刃。共勉!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