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瑞雪(爸媽進化論主筆)
前幾天,吳磊因情商高而上熱搜,微博下面網友紛紛留言為這個21歲的大男孩,瘋狂點贊。
認真看了評論後,我也被這個溫柔的男孩圈粉了。比起情商高、會說話,更讓我動容的是這個男孩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教養。
吳磊和張子楓同台,正在說話的張子楓突然話筒沒了聲音。吳磊面不改色、雲淡風輕地把自己的話筒換給張子楓。換前,還細心地拍了兩下。
錄節目《24小時》時,蔣欣和吳磊同一台車。 下車的時候,吳磊用手默默護在蔣欣的頭上,既沒有觸到蔣欣的頭,又無形中保護了她。
新聞發布會,吳磊站在兩個女孩中間,吳磊和右邊的女孩舉手比心時,發現了左邊的女孩也舉起了手,然後尷尬的放下。
他立刻拉起左邊女孩的胳膊,和她一同比心、做yes手勢。原本手足無措的女孩,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胡適說:「教養是一個人生命的層次,更是一個人靈魂的模樣。」
吳磊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教養,讓人愛他美好的皮囊,更愛他美好的靈魂。
教養,才是一個男孩最致命的溫柔。
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教養
班裡有個叫小軒的男孩子,天資聰明,各科成績都特別好。
一次上課睡覺,被老師叫起來,他揉一揉輕鬆的睡眼,說:「你講的我都會了,何必要浪費時間呢。」
後來班主任找他談尊重老師這個問題。他非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振振有詞:「我媽說成績好是最重要的,已經會了的東西為什麼還要聽?」
無奈班主任找了他的媽媽,他的媽媽卻說:「老師,我覺得這些都是小事。孩子在這麼關鍵的時刻,儘量不要因為這些小事影響孩子的狀態。」
後來他考試時發揮失常,沒有如願以償。但他所有的老師一點也不為他惋惜,因為這個孩子從來沒有意識到比成績更重要的是教養。
她的母親也沒有認識到: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而是刻進骨子裡的教養。
去年5月,一個視頻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視頻中,北京的一家書店裡,一個男孩用手指著旁邊一名女性工作人員稱,大聲呵斥:「信不信我抽你?
原來,這個男孩子在看書的時候高聲朗讀,工作人員擔心他影響到其他人,面帶微笑的善意提醒。
男孩非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指著工作人員的鼻子就罵,說:「憑什麼管我,我來這很多次都沒人管。」然後,還仗著自己是店裡的vip,不但要投訴工作人員,還揚言要抽她。
這樣粗魯無禮的熊孩子,即使成績優異,也和優秀沒有一點關係。因為,優秀的人,一定是有教養的人。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養。
年幼不是沒教養的擋箭牌
小區里,經常有個媽媽帶著一個三歲的小孩在花叢里小便。
有人說這個媽媽,孩子已經三歲了,這樣做不太好吧。媽媽卻回答:「小孩子嘛不懂事,沒關係,等長大就好了。等他長大了,你讓他尿他都不尿。」說完還嘿嘿嘿地笑。
有些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教養與年齡無關。
前段時間的疫情期間的隔離,就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人靈魂的模樣。生命面前,最能看到一個人本質的教養。
12歲的男孩在父母的叮囑下,從西班牙馬德里獨自回國。
從登機開始,一直到首都機場離散點,他始終佩戴著口罩、帽子等防護用品,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水米未進,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只因為父母叮囑不要摘口罩,不要麻煩別人。他只有12歲,卻能做到如此。反觀一下大人的言行,看不到任何有教養的痕跡。
留學回來的學生,因為喝不慣酒店的熱水,吵著鬧著要喝礦泉水。工作人員不同意,她竟然無視隔離要求,要往隔離點外面沖,還以人權相要挾。
全國上下積極抗疫,她卻千里回來胡攪蠻纏。視頻中,留學生沒有教養的樣子,醜陋至極。
很多父母常常用年紀小為熊孩子開脫。好像無論孩子做了多麼過分的事情,只要一句:「還只是個孩子」,就能被原諒。
可是沒教養的孩子,不會自然而然變成有教養的大人。被家長忽略掉的教養,總有一天會變成巴掌,打在孩子的臉上。
教養,無關年齡。
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一次坐飛機,我的右後方坐著一個富態的大姐,脖子上掛著一串巨大的鑽石項鍊,很引人注目。
一上飛機她就把鞋脫了,腳丫子蹬在前排乘客的座位上,鞋甩在了過道里。
飛機起飛,空姐提醒她先把腳放下來,系好安全帶,注意安全。
她非但不配合,還數落空姐:「要不是因為買不上頭等艙,誰願意來你們這個破經濟,又小又擠、服務還差」。
空姐無奈,蹲下去幫她把鞋子撿回來,又好言好語勸了半天。大姐才把腳收回來,罵罵咧咧地連揉帶搓,周圍人鄙夷的白眼簡直都要翻上了天。
一個有教養的人,即便再富再有,也懂得尊重別人。土豪和貴族之間隔著深入骨髓的教養。
有些人總以為教養是有錢人的事情,可教養和錢多錢少,真的沒有什麼必然聯繫。
記得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新聞,洛陽市區的K69路公交車行至定鼎立交橋西公交站時,上來一位農民工大哥,手裡拿著一把鐵鍬。
車上有很多空座,但他卻沒有坐在座位上。而是坐在車廂前後部交接處的台階上。
後來記者採訪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農民工大哥時,他說他沒有想那麼多。有座不坐,只是覺得自己身上髒,不想弄髒座椅,不想打擾別人。
買票上車,坐是理所應當;不坐,是因為骨子裡的教養。
音樂大師貝多芬曾說過:「把美德、善行傳給你的孩子們,而不是留下財富,只有這樣才能給他們帶來幸福。」
最好的教養,來自父母的言傳身教
上周,下班的公交車上,上來一對母女。年輕的媽媽領著一個大約六歲的小女孩。
孩子依著媽媽一直說好累,我以為這個媽媽會讓周圍的人讓座。
沒想到,媽媽卻對小女孩說:「叔叔阿姨上一天班也很累,你都已經六歲了,馬上就是一名小學生了。不需要別人再給你讓座了」。
只要女孩兒果然挺直腰板,不再喊累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們往往夸一個孩子有教養,其實夸的就是他的父母。
地鐵站,小女孩不小心把酸奶撒了一地。女孩的父親蹲下來,用紙巾處理地面。地鐵工作人員告訴這對父女,不用管了,會有保潔來收拾。
這位父親拒絕了,堅持要自己收拾。他認為,他們自己弄髒的地板理應自己負責收拾乾淨。
董卿說過: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教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為人父母身體力行的結果。
願在我們的影響下孩子都能:言行中有教養,心底里有善良。
作者簡介:夏瑞雪,富書專欄作者,富書投稿變現營2.0學員,90後媽媽,熱愛孩子,熱愛寫作。在字裡行間尋找更好的自己,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