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那些曾經霸過熱搜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2020-01-23     青年文摘

本文授權轉載自【ONE文藝生活】微信公眾號(ID:one_hanhan),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你每天會用多少時間刷微信微博?

還記得上一次看到的熱搜是什麼嗎?

有沒有想過,當初你吃過的瓜,那些上過熱搜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一個綜藝《豫見後來》,把他們的現狀,拍了出來。

你還記得這些人嗎?

後來,與過去和解

第一個沒被大眾講完的故事,是楊麗娟。

一提起她,大家想到的都是「神經」「偏執」「逼死父親」……瘋狂追星的代表人物。

即便如今,看到任何過火的粉絲行為,大家還會聯想到她的名字。

1994年,16歲的楊麗娟夢到劉德華,覺得是某種指引,於是輟學,開始追星之路。

父母勸阻無效後,轉而全力支持。

賣房、賣腎,傾家蕩產……終於帶她去香港,見到了夢寐以求的偶像。

可這一見,並未消解她的狂熱,反而釀成了悲劇:

楊麗娟的父親,因華仔沒有「特殊」對待自己的女兒,感到失望,跳海自殺。

一時間,輿論熱度到達頂峰。

華仔被罵「無情無義」,媒體被批「推波助瀾」,楊麗娟一家,更是被認為「一家子都是精神病」。

一個追星行為,最終演變成一個產生重大影響的社會事件。

如今,12年過去,大家很少再討論那個事件。

當初的「瘋狂追星族」,也逐漸被現在的「私生飯」所取代。

那麼,楊麗娟的後來,怎麼樣了呢?

如今,她已經42歲了。

她和母親一起租房住,房租一年不到1000塊錢。

家裡很簡陋,沒有鋪地板,家具也很少。

楊麗娟很少與外界接觸,不看電視不上網。

她現在的工作是超市的促銷員,一個月能賺2000塊錢,對於沒有學歷的她來說,這份工作已經很不錯了。

而她工作之外唯一的社交活動,就是每周三去參加合唱團的音樂活動。

可以感覺到,她這十幾年過得很不容易,刻意地與外界隔開,屏蔽信息。

所以,談到一些過去的事情時,她會有戒心,不太敢直視記者魯豫的眼睛。

偶爾,她也會表現出有些天真的一面,稍稍打開自己的心防。

比如,魯豫帶她去買衣服,她有自己的審美,也不會掩飾開心。

在說到人生問題時,她也會尋求建議:

「你覺得我這樣(與世隔絕)好不好?」

「人在往前努力的過程中,是不是會讓你很喪氣呀?」

不過,一說起當初的事件,她的戒心就馬上回來了。

比如她始終不會提「劉德華」三個字。

比如問到她的婚戀問題,她也會閃閃躲躲,含糊不清。

對於過去,她承認自己有做錯的地方:

由於自己的偏執,忽略了家人的感受,他們為自己付出和背負太多。

但她對社會和外界也還是會有怨恨。

她認為,很多媒體文章歪曲和誇大,將她塑造成了一個不忠不孝的腦殘。

片中,魯豫對她的總結很到位:

敏感又脆弱,善良又糾結,醒悟又執拗。

她對過去的悲劇有自己的思考和後悔,卻對外界又會防備。

很多道理她都懂,卻又沒有勇氣直面內心。

她很珍惜當下,也沒放棄找回生活的能力和尊嚴。

當魯豫問她:

「如果可以重新開始,你會做一個完全不同的選擇嗎?」

她肯定地說道:

「如果人生能重來的話,我肯定不會那樣去做了。

對於自己現在的生活,她很能接受:

「覺得十幾年過來,還能看見藍天綠樹,聽見小鳥的聲音,覺得很幸運,上蒼沒有拋棄我,還能面對世界。」

說到自己的小心愿,也不再與某人有關,而是非常樸實的:

希望通過努力,條件慢慢變好,讓母親過得更好,穿得更好點。

說她走出來了也好,沒有完全放下也罷。

只是,人生之路都要繼續,後來之後還會有後來。

後來,白晝前的黑夜

有些人的後來,是與過去和解;有些人的後來,是去看更大的世界。

而有的人,沒有後來了……

2017年4月23日,同事們歡送即將前往美國交流學習的章瑩穎。

6月,章瑩穎在學校失蹤。

2019年7月,事件發生兩年後,章瑩穎被判定為被綁架和謀殺。

而殺害章瑩穎的兇手——克里斯滕森被判處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庭審結束後,瑩穎的母親崩潰大哭,父親憔悴沉默,男朋友侯霄霖說自己永遠不會接受這個結果。

如今,瑩穎的屍體依然沒有找到。

她的親人們,後來怎麼樣了呢?

2019年12月7日,瑩穎的父母來到北京,與從廣東山區趕來的侯霄霖見面。

這也是幾個人在庭審之後,第一次見面。

父母想去瑩穎生前工作生活過的地方看一看。

他們來到她住過的宿舍門前,因為害怕打擾到裡面的學生,並沒有進去。

期間,母親忍不住輕輕敲了下門,又收回了手。

也許那時,即便是幻覺也好,她希望開門之後,看到自己的女兒就在裡面。

但這永遠不可能了。

回去的路上,她突然情緒崩潰,哭著說了一句:「為什麼?」

為什麼?

這是瑩穎離開之後,她最常說的一句話。

她不懂,為什麼夫妻二人辛苦養大的女兒,會有這麼悲慘的遭遇?

相比母親,父親更多時候比較沉默。

但也有失控的時候。

講到過去的一些事,他眼角泛淚。

他甚至覺得,都是因為自己沒有賺到錢,女兒才去租房子住;

也是自己同意女兒去美國,她才遭遇了這種事……

可是,作為父母,他們並沒有做錯任何事啊!

他們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傾儘自己全部的愛。

真正該死的,是那個殺人犯啊!

如今,犯人定罪。

雖然不是他們最想要的結果,也意味著第一階段的戰鬥告一段落。

可接下來,還會更艱辛。

要找到瑩穎的下落,要向學校提出訴訟,這一切,都還遠遠沒有結束。

瑩穎的父親說:

「我們的下半生也要受折磨才會離開人世。」

「但我會頂住的,這個事情沒有處理完。」

瑩穎的男朋友侯霄霖,因為這件事改變了自己全部的人生軌跡。

他仍然會盡全力支持瑩穎的父母,將戰鬥繼續下去。

畢竟,無論黑夜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無論後來多久,有些堅持也不能放棄啊。

後來,告別與重生

對於劉傑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兒子,同樣沒有後來了。

2014年5月1日,兩個90後消防官兵在執行任務時,不幸被氣流衝出13層樓外墜亡。

兩人最後手拉手的畫面,成了他們生前最後的影像。

他們是劉傑和錢凌雲。

錢凌雲的父母迄今沒有接受過任何採訪。

而劉傑的父母,在回憶起這件事時,幾近失控。

那段時間,他們根本沒法回家,一想到劉傑,就不停地流淚。

有一天半夜,實在沒法在家裡待著,兩個人穿著睡衣就跑出來了。

在家裡,一切都是關於兒子的回憶。

「大家都說他是英雄,可他只是我的兒子啊!」劉傑的母親哭著說。

如果可以選擇,她不想兒子做英雄,只要好好活著,就好了。

消防員是和平年代最危險的職業。

我們平常感受不到他們的存在,一聽到消息都是不好的消息。

可是,生活總要繼續。

哭,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孩子走了,我們能怎麼辦呀?」

「要不就死掉,要不就好好活著。」

劉傑的父母決定孕育一個新的生命。

40歲的母親,決定做試管嬰兒。

他們嘗試了5次,最終成功了。

他們生下了一個女兒,劉夢湲。

意味著「夢圓」。

有人說時間可以抹平傷痛,因為生活總要有希望。

生活不能重來,時間也不可能倒轉,只是希望在未來,這些傷痛可以避免。

經歷親人的離去,要走出來很難很難。

而那些從死亡中重生的人,同樣需要勇氣去面對後來。

2008年的汶川地震,讓廖智失去了女兒,也失去了雙腿。

親人的生離死別,身體的變故傷痛,她同時經歷了。

可神奇的是,在她身上,你竟然很難看到那些苦難的影子。

她實在太美麗太耀眼了。

那種美,是從內而外的陽光、樂觀和堅強造就的。

沒有了雙腿,她就為自己裝上假肢,繼續跳舞;

失去了女兒,她懷著對女兒的思念,代替她好好生活。

她永遠微笑著面對人生。

也許,正是因為經歷過死亡,才會更珍惜活著的機會。

片中,她的一番話,也看出她對於人生的通透:

「每個人肯定是往前看,人活著是為了活著的人而活著。」

「我是挺感激,知道死亡是怎麼回事。」

「這讓我知道,有些事情在生命中重要或者不重要。」

如今,她有了新的家庭,恩愛的丈夫和可愛的孩子們。

她家裡,沒有因為她的殘疾、過去的災難帶來的沉重氣氛。

他們不把佩戴假肢看作是一種缺陷,而是一個日常的生活方式,甚至會用它來開些小玩笑。

她和丈夫開設了一個「共融工作室」,希望為截肢者們發聲。

他們想讓大家知道,即便身體上有殘疾,但是他們並沒有被限制,一樣可以創造價值。

也許,跟很多人相比,廖智才是真的內心沒有障礙的人吧。

她經歷過死亡,卻比任何人都重生得更漂亮。

說實話,這是近期看過的綜藝里,最觸動我的一部。

在這個信息爆炸、到處都是熱點的時代,它卻把視角放在了「後來」上。

這很難得。

我們熱衷吃瓜,卻從不關注後續。

我們追逐熱點,卻聽任其逐漸冷卻。

我們對事件中的人物不負責任地指指點點,卻忘了他們不是一個個單薄的名字,而是實實在在的鮮活的人。

對我們來說,這些經歷和故事,也許只是某個中午,刷手機看到的一個標題。可對經歷者們來說,這可能是他們遇到的重大改變,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難以磨滅的影響。

我們的關注慢慢終止,他們的生活卻還在繼續。

而恰恰是這些繼續與後來,才會帶給我們反思和成長。

畢竟,只有當時和後來加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而人生,縱然大起大落,波折不斷,也總會有「後來」啊。

在《看見》中,柴靜曾經這樣描述地震後楊柳坪的氣息:

「雨生百穀,萬物復甦。」

一如我此刻的感受:

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有後來。

人間一年又一年,一切會好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Vzh8G8BjYh_GJGVAD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