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榮格說過:「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不同性格的孩子人際交往、適應社會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其性格的好壞可能會影響未來的生活,甚至一生都將會受到影響。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和智力發展,可是卻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性格問題這方面的培養和教育,等到發現孩子有不妥行為時,早已形成了一個難以控制的局面。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指出,性格是沒有先天的,而這個性格還可以通過後天培養出來的,不存在什麼天生的性格。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呢?她給各位家長列出了以下三個方法:
1、在三歲上下對孩子說不,此時他大不了給你打滾,你不要12歲之後再說,那個時候再說他就直接離家出走了。
對孩子說不,是在告訴他們,父母很愛你,但是對你的愛是有原則的。從小生活在原則中,他們長大也會成為有原則的人。
2、提高孩子表達能力,告訴孩子有什麼話要好好說,要學會溝通。
言語表達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語表達的人,往往在人際關係上、在社會活動中都表現得較為消極,甚至出現口訥、語遲、自卑等。自怨自賤,進而出現退縮性的心理障礙都與語言表達能力有關。
3、培養孩子如何抵制誘惑,如何克服自己的衝動。
誘惑在社會中非常多,在兒童時期,可能玩手機就是誘惑,對青少年,可能打遊戲就是誘惑,等等。一個人在一生當中,面臨很多的誘惑,如果你知道這個事不對你可以停下來,這是你一生安全的保障。
剛才提到的衝動是什麼呢?
做這個事我馬上就要做,等不及,類似這樣的問題如果在6歲之前,要讓他知道,要得到一個東西可能需要等待的,這個等待的過程當中你還要表現好。
因為在社會生活當中,我們很多事情不能馬上實現,一個人沒有耐性做不了大事,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品質。
恩諾教育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屬於他自己的閃光點,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多了解孩子、用心陪伴孩子,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打擊。家長與孩子溝通時,也要多點耐心,保持情緒的穩定,少一些冷漠的語言暴力,多一些溫和的鼓勵,這樣的正面管教,才能養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