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即將步入社會的人來說,即使你再成熟,也難免會有一些單純的氣息。
外在表現就是對社會的認知不足,對四周事物的認知帶有簡單的視角,有時會對社會產生一種對抗心理。
如果一個人以對抗的態度步入社會,等待他的必然是失敗。因為不管一個人有多強大,他都無法改變他所處的社會。因此,初入社會需要做的就是儘快成長成熟,在社會中鍛鍊自己,儘快褪去單純,融入周圍的生活。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曾對畢業生們說:「社會更像是一個利益交換的地方,一個是市場,一個是『平民政治』,而主要的評價不是你的智商是否優越(儘管你的智商和智慧仍然可以幫助你),而是你是否能拿出別人想要的東西。這一標準不再由中心——教師決定,而是分散——由許多消費者決定。」
在社會上,如何儘快為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社會不會等你成長,你應該自動自發的不再幼稚。要成為一個成熟的人,你需要具備下列兩種心態:
1、寬容待人的心態
對人們來說,寬容會贏得聲譽。一般來說,當一個社會形成一種寬容的氛圍,就會變得充滿活力。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最重要的是要寬容,善心待人,原諒別人的偶然錯誤。即使是犯了大錯的人也應該被委婉地建議給他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
孔子說:「寬則得眾」。如果我們的社會不培養人們寬大待人的態度,不允許人們犯錯,一旦犯錯,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那麼這個社會的動力和美德就會喪失。
2、換位思考的心態
有句名言說:「如果我們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別人在想什麼」。
世界上有很多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可能永遠無法理解或解決問題,而換個角度思考可能會找到一個新的答案。
從前,有兩個基督徒問牧師在禱告時是否可以吸煙。其中一位信徒首先問道:「我能在祈禱中吸煙嗎?」牧師生氣地回答:「不!」信徒不高興地退卻了。另一個信徒走過來問:「吸煙時能否祈禱嗎?」牧師高興地回答:「當然可以!」
對於一個性質相同的問題,兩種不同的提問方式會得到相反的答案,這就是一個世界的兩面性。
如果你拒絕用換位的方式思考,那麼眼前的世界將永遠是單一;如果你拒絕用換位的方式思考,你就會失去與人交流的樂趣,你也就很難說服別人改變他們原來的想法和做法。
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只有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儘快完成工作,人際交往才會更順暢,生活才會因此而更美好。
當你初入社會時,不應該依舊是一副學生樣,想要成功,就必須更多地了解社會,了解世態人情。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漁樵耕讀看生活
追夢路上,讓靈魂發光,寫接地氣有溫度的文字,願給更多的人帶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