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好轉業安置城市,有多重要?(深度解析)

2019-05-31     中公軍轉安置

在城市搶人大戰的背景下,不少退役軍人也面臨何處歸屬的問題,東部城市與西北城市、大城和小城差別巨大,在有選擇的前提下,何去何從困擾著不少轉業軍人。

01 大城市意味著什麼?

在西部服役十多年的戰友老胡總算如願轉業,他去了媳婦戶口所在的東部沿海發達城市,雖然前兩年狠心攢錢買了套房,但回去才發現,跟當地同齡人比,差距還挺大,所以說起老單位總是破口大罵。

一方面,因為他現在收入比以前高很多,他罵的是領導忽悠,死活不讓他轉業,類似「部隊工資高,回到地方日子不好過」等等,他大概算了以下,一個軍地待遇差距,一個房價猛漲,兩個因素一交織,在軍營這十多年不僅白乾,還讓他損失兩套房幾百萬……

不言而喻,從現實意義上講,大城市層級高,單位架子大,位置多,就算普通公職人員按部就班也能幹到處級,再加上人員流動性大,處處充滿機遇,由此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給每個人以極大的希望和憧憬。當然,大城市上班帶來更深層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思維和視野上,站位更高,見識更廣,從而帶來更豐滿人生體驗。此外,大城市資源豐富,教育醫療娛樂等都是小城市無法比擬的。

不過選擇了大城市,也並非萬利而無一害,支撐著大城市光鮮的背後,是動輒數萬每平的高昂房價,孩子巨大的教育成本,經濟上讓人倍感壓力山大,再加上快速生活節奏,每天早晚超過一個小時的通勤,時間成本也不容忽略,如果沒有過硬的經濟支撐,即便在大城市也難有幸福可言。

02 去小城市又會怎樣

同一個單位的戰友小王則與老胡相反,他轉業回了家鄉,西部某縣城,雖然安置到當地較好的部門,但分分鐘都在後悔。當時真是腦子發抽了鬧轉業,當地經濟發展較差,屬於貧困地區,待遇實在是趕以前差遠了,而且一去單位,就被安排到村裡駐村扶貧,苦不堪言。要不轉業的話,領導許諾給他提升一級,加上部隊待遇又漲了一波,他現在日子肯定很輕鬆愜意了。這地方待遇下降,部隊待遇上漲,兩個因素交織,小王的確有理由腸子悔青。

很多戰友農村出身,轉業回到故土,很可能就是三四線小城。這裡架子小,編制少,所以進步空間極小,如果級別高的軍官轉業,甚至只能降級安置,畢竟廟小難以容身。大部分人回來啥樣,可能到退休還是啥樣,一眼看到頭的人生,日益局限的視野和一成不變的生活狀態是回歸縣城人的常態。在優秀人才向大城市聚焦流動後,留守的或者資資平平或者年齡偏大,尤其是醫生、教師等人才缺乏,對當地居民醫療和孩子教育是個極大考驗,小地方孩子要想再走出去,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和成本

選擇了小城,就等於提前選擇了養老狀態,安逸的生活,工作慢節奏,有大把的業餘時間讓你滿足自己的喜好,不大的縣城20分鐘就轉便全城,喝酒天天能約,喝茶、麻將、釣魚等活動隨時可行,對於朝九晚五的人來說,你可以晚上隨意嗨,早上懶洋洋睡到八九點,沒有絲毫壓力。


03 如何權衡城市選擇

很多轉業戰友轉業時,有著多種選擇,原籍、駐地、配偶戶口所在地,當三者在不同的地域和城市,就要好好分析考量一番,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一是看個人追求。不少戰友當年懷揣著夢想到軍營,因種種原因在軍營碰壁,無奈轉業復原,但他們對個人進步還有所期待,最好選擇到大地方落戶安置,不過要考慮到大城市安置人數多,競爭激烈的現狀。還有一種則是長期在軍隊基層摸爬滾打,過膩了這種日子,對個人也沒有太高追求,只想要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普通百姓生活,則可以選擇回老家安置。

二是看能力匹配度。有的戰友在軍營經過數個核心崗位歷練,個人能力素質突出,無論是文字功底還是協調指揮均能拿得出手,到了地方一樣適應快,選擇大城市准沒錯,有能力就需要有高起點平台去展示。而在軍營時混跡自己一畝三分地,天天王者吃雞的,能力素質一般的戰友則更適合回小城,畢竟大機關都是人精,進去適應不了更難受,小地方競爭不太激烈,更適合自己。

三是看家庭婚姻因素。轉業的戰友大多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和妻兒在一地,那選擇哪裡毫無疑問。但如果在不同地域,則要好好徵求家屬及父母意見,最終決定去向,總不能一轉業繼續兩地分居,然後離婚收場。在出現意見分歧時,尤其要慎重,按照重要程度列出一二三,分情況討論研究,避免日後後悔。總體來說,如果經濟支撐,能去發達地區強過貧困地區。

四是看可選城市安置情況。選擇城市,並不能一味盲目選擇沿海大地方,或者大城市,因為大地方競爭異常激烈,搞不好雞飛蛋打一場空。要了解清楚往年軍轉幹部安置大體情況,當地黨委政府對待軍轉的重視程度。比如有的大城市,因為軍轉太多,而行政編制有限,於是把軍轉幹部安排到效益較差的事業單位或企業,或者安排到事多加班又沒前途的「老黃牛」崗位,最終過得比部隊還辛苦。但回到小地方則認為人員少,單位崗位選擇空間大,或者因為軍轉素質相對當地公務員較高,而把軍轉當成人才對待,因而回縣城進可攻向上級走,退可守在當地也比較滋潤。

04 如何順利進入想去的城市

這的確是個技術活,但條條道路通羅馬,軍轉幹部到大城市方法有很多。

一是畢業分配到城市。毫無疑問,能分配到城市的軍校生都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這些人基本沒有可能去其它城市,更不可能回農村,當然想出國或者到更大超級城市的除外。當然,這是個小眾群體,按照軍隊一般分配原則,都是號召戰友們到苦地方,到艱苦一線地方。分配到城市,即便人少,也總有人通過分配定下終身,就算轉業,也可以安置到駐地。

二是現役調動到城市。有的戰友通過在軍營工作期間的種種努力,一步一步調動,從連隊到旅團機關,軍機關、軍種機關,最終走到首都懷抱,有的則因為改革分流,從原本在偏遠山區的地方向駐在大城市的科研院所調動,實現農村包圍城市。

三是轉業安置落戶。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就是配偶戶口問題,如果必須去某城市安置,那就得鐵心找一個當地城市戶口的家屬,非某地戶口不娶。要麼就通過買房落戶,這更是一個技術活,需要了解當地政策,比如結婚滿幾年,戶口滿幾年,買房滿幾年等等條件。

四是安置後遴選調動。有的戰友可能不符合想去城市的安置條件,也可以安排到自己家鄉,然後通過公考遴選調動等等途徑向大城市發展,當然,這個難度不小,除了對嚴格考核,對遴選對象素質高要求外,還有個重要的年齡因素,30歲和35歲的坎將擋住絕大多數軍轉,但對於年輕戰友來說,這不乏也是一條光明大道。

當然,我並不是鼓吹轉業幹部都往沿海發達地區走,都往大城市擠,而是要看到其差別和實質。人各有志,如果有志向沿海地區進軍,向大城市靠攏,就要早早計劃安排,並為之努力準備。如果去哪兒無意隨緣,那也要放輕鬆心態,過自己的日子,不要事後後悔,怨天尤人。

文章來源:軍營內外,如有侵權,請聯繫管理員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bkDWwBmyVoG_1Z_D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