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間 | 得了晚期肺癌,還能活多長時間?

2020-03-09     醫脈通呼吸科

作者:醫者仁心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10來年,惡性腫瘤的治療取得了極大地進步,而這種進步在肺癌中體現的尤其明顯,各種新的治療方法和手段不斷湧現。但老百姓對惡性腫瘤仍然抱有深深的恐懼。如果確診為惡性腫瘤而且無法手術,可能家屬最為關心的就是患者餘下的生命還有多長?

醫生不是先知,無法對每一個患者未來的疾病轉歸都作出準確的判斷,至於患者的壽命,肯定也不可能準確預測,況且每個患者的體質不同,即使都有轉移,轉移灶的數量及部位各有差異、基因突變同樣不同,因此患者存活時間可以說有天壤之別,但是,幾個關鍵的因素對患者的存活時間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基因突變

在前面的科普中,我們提到,是否有基因改變以及基因改變的類型是影響患者治療方案的重要因素。對於攜帶EGFR突變的患者,如果能及時接受靶向藥物治療,患者的生存時間已經突破3年,甚至有的研究中,患者的生存已經突破4年。

有讀者會覺得,3-4年時間仍然太短,但是10年前,這部分患者的生存時間有多長呢?只有1年左右。因此,這是一個巨大的提高和進步。

另外,腫瘤所說的治癒,是指患者能帶瘤生存超過5年且病情仍然穩定,現在我們處於3-4年這個區間,因此把腫瘤變成慢性疾病只差這臨門一腳;而對於另外一種基因突變——ALK基因融合的患者,最新的研究發現,經過合理的靶向治療後,患者的總體生存已經接近8年,因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部分患者已經率先進入了「小康社會」;而攜帶ROS1融合的患者,經過靶向治療後,總體生存時間也已經突破了3年,因此進入「小康社會」也是指日可待。稍顯遺憾的是,有ALK和ROS1融合突變的患者比較少,兩者加起來只有5%-10%的比例。

除這幾種突變外,還有RET融合、BRAF突變等基因改變,但遺憾的是,針對這幾種突變的靶向治療藥物療效還不能算驚艷,不過令人興奮的是,目前全新一代的藥物已經研發出來,而且從初步的數據來看,效果非常不錯,因此,這部分患者也極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也步入「小康社會」。

圖1 形形色色的基因改變

如果沒有基因突變,是不是意味著沒有療效較好的治療手段呢?當然不是,因為現在還有免疫治療,而免疫治療主要針對的就是不含有驅動基因突變的患者。而免疫治療前,也需要進行檢測,這就是我們要提到的第二條。

二、PD-1/PD-L1表達水平

這兩個指標是指導免疫治療的指標,通常來說,這兩個標誌物表達的水平越高,接受免疫治療的效果越好。從現在的研究數據來看,PD-L1表達超過50%的患者,總的生存時間已經接近3年,而如果不攜帶基因突變,那患者PD-L1表達大於50%的可能有多大呢?答案是大概30%,也就是說大概1/3的患者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如果患者的PD-L1表達超高,超過90%。

最新研究顯示,免疫治療一個藥「單打獨鬥」,就可以控制腫瘤生長接近15個月,由於生存時間較長,以至於最終的生存時間都無法算出來。而且免疫治療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部分患者有「超長待機」效應,就是說患者可以對免疫治療產生長久的反應,這一反應持續時間可以超過3年甚至更長,而且從現在的研究看,這部分「幸運兒」還並非少數,大概占15%的比例,只不過遺憾的是,現代醫學還不能準確的把這部分「幸運兒」準確的識別出來。

圖2 神奇的免疫治療

三、腫瘤本身的行為

腫瘤細胞跟人一樣,也有「勤快」和「懶惰」的區別。「勤快的」腫瘤往往細胞生長很快,腫瘤短期內就可以快速長大,而且對治療的反應往往都比較差;而「懶惰的」腫瘤生長比較慢,可能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病情變化都很緩慢,而且對同樣的治療往往反應更好。這也就是反應了疾病在不同患者之間的差異。

當然,除了這些因素外,治療是否及時合理、患者的營養及飲食、腫瘤的轉移數目及位置等因素都會對患者的生存有影響。但不管怎麼說,得了肺癌是不幸的,因為現在大部分晚期肺癌患者仍不能得到根治,但與其他惡性腫瘤相比,又是幸運的,因為現代科學在治療惡性腫瘤中的進展,在肺癌中體現的尤其集中。經過合理的治療,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是肯定可以做到的。

註:本文僅用於科普宣傳,不能作為患者更改治療方案、進行醫療決策或進行醫療諮詢的依據,具體診療方案請諮詢專業醫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wb3v3AB3uTiws8KFk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