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叫張亮,屬於那種開竅晚、反應慢的男孩,一度是大家傳統認識中的差學生。特別是初到暨大附中就讀初一時的摸底考,300分滿分的總成績小孩僅能獲得125分,班級排名倒數第二,年級排名後百分之五,英語幾乎是年級最後一名。面臨著成績嚴重落後和中考毫無希望的艱難困境,作為小孩的父親,我內心十分焦慮不安。成績固然不是一切,誰的人生都不會完美,但讀書畢竟十分重要!經過慎重思考,我決定帶著小孩一起走上艱辛的追趕之路。回首過去的四年(因生病休學一年),酸甜苦辣、風雨坎坷,真是五味俱全。細細想來,我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轉變思想,親力親為陪伴和幫助孩子成長。
如前所說,成績並不是一切,面對小孩的艱難困境,家長也可以有多種選擇。一是放棄小孩,放棄學習;二是不放棄學習,但不作為、聽天由命;三是不放棄學習,有作為、努力改變命運。經過反覆思考,我選擇了不放棄,有作為、努力改變命運。理由非常簡單,對小孩的未來負責,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沒有小孩的進步和發展,即使自己有再大的事業人生也是有缺憾的。孩子現在年紀小、成績差,正是需要關心關愛的時候。更何況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沒有不能超越自己的人,只要努力,凡事皆有可能。即使最後做得不完美,也絕對勝過完全不做。從這個角度來看,信心和責任,是我們作為家長應該始終堅守的。
第二,統籌考慮,科學合理為孩子規劃學習路線。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既然要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就要全面評估孩子的優點和不足,找准成績的短板弱項。田申的問題很多,一是大多數男孩的通病,多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動手能力差,容易緊張,過分依賴父母等,也就是醫學上常說的「感統失調(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不能在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從而使整個機體不能和諧地動作)」。二是基礎差,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是從內地到廣州讀書,生活環境和學習氛圍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對小孩有一定的衝擊。孤獨,沒有朋友;兩地教育差距,小孩在英語方面幾乎零基礎,這些都加劇了孩子的困境。但與此同時,小孩也有自己的優點,善良單純、謙虛有禮、有上進心,這些都是支持孩子提高成績的有利因素。在此基礎上,我認真梳理總結了孩子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學習能力欠缺、學習效率低下、所有學科都是弱勢學科,包括體育。這直接導致的後果是,小孩學習壓抑,易喪失自信,受到歧視。最嚴重的是,參照往年廣州市高中錄取情況(中考最低錄取分數線為490),小孩中考毫無希望。
對此,我從總體目標、信心重塑、學習計劃三方面為提高小孩成績做出了規劃。
總體目標方面,讓小孩在校健康成長、能順利完成學業,有普通高中讀或民辦普通高中讀(中考分數在490分以上)。
信心重塑方面,積極和班主任、科任老師溝通,老師的積極鼓勵,家長的積極配合,大家通力合作,幫助小孩樹立學習的意願和信心。
學習計劃方面,針對小孩的優缺點,盯住未來高考3(語數英)+X的改革趨勢和英語這個突出問題,找差距、補短板,制定了補齊最弱勢學科(英語),穩住數學、語文等傳統學科、抓好物理、化學等新科學,放棄非中考科目的學習路線。同時,反覆告訴自己和小孩,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追趕,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第三,以身作則,全力以赴督促指導孩子日常學習。
有了總體的路線,就要落實執行。
首先,我自己切實轉變觀念,基本放棄了所有的社會應酬,虛心求教,用心輔導小孩功課。
其次,指導小孩開始對每一門功課進行差異化的管理和學習。輔導機構「一對一」補習英語、物理、化學,自己親自輔導英語、數學,同時監督語文的學習。特別是關於英語的輔導,牢牢圍繞「單詞量」這個基礎,為孩子細化了詞彙、閱讀+聽說、閱讀+聽說+語法、作文四步走的提升方法。學校上課期間穩住不滑坡,然後充分利用初一、初二、初三三個寒暑假時間,強化提升,實現彎道超車和逆轉。每天中午、晚上督促小孩跟著學習機學20-30分鐘的單詞,周末強化複習;寒暑假每天早上記60分鐘-90分鐘的詞彙,閱讀60-90分鐘,做題60分鐘;晚上複習詞彙40分鐘。
最後,就是做好學習、輔導、生活、安全等後勤保障。及時與學校老師溝通交流,了解小孩學習與思想狀態;與課外輔導老師溝通,明確輔導目標;從老家請人來,幫忙照料小孩生活;每天陪小孩一起起床吃早餐,每晚陪伴學習、輔導作業,配合老師檢查背誦作業以及數理化錯題講解歸納。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小孩學習自信心和學習狀態有了很大提升,英語進步突出,平均成績在125-135分,可排年級前80名,達到了預期設計目標;數理化三科也有很大進步,三科平均排名在年級100名之前,不含體育的考分提升至540-570分。
在陪伴小孩努力成長的這四年里,最大的收穫就是重構對初中學習和培養體系的認識。當下的初中教育是精細化耕作而不是粗放式耕作,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力量通力協作,嚴格的紀律約束、充足的時間投入、高效的課堂學習、深入的課後練習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才能匯聚成支持孩子學業進步的強大動力。
個人覺得,家長需要做的——
一是責任和付出。要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尤其是對後進生,不僅思想上要重視,還要提早謀劃、科學規劃、堅持付出、持之以恆。
二是信心。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只要有熱情、肯付出,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三是方法。輔導要有針對性。木桶原理眾所周知,決定孩子成績的不是最強學科,而是最薄弱的學科。所以,薄弱學科要擺在優先位置。同時,新學科不能輸在起跑線,不能舊帳未平又添新帳。
四是勤勉。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提高成績沒有捷徑,只有刻苦攻讀一條路。這在英語學習中體現得很充分!事實上,英語學習對理科思維依賴較少,主要依靠識記,只要肯下工夫,就一定能見效。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一番努力後,張亮的成績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離「好學生」還有很大差距。作為家長,我在輔導教育過程中也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歲月中,我將一如既往的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努力,共同爭取更大的進步。
最後,要特別感謝張亮的班主任和所有科任老師!正是有他們堅持不懈的鼓勵和寬容,才能使小孩有所進步,能順利完成初中學業。小孩的每一分進步,來之不易,都有他們的汗水和辛勤付出。感謝小孩的同班同學!感謝所有關心張亮成長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