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桔丁
當知道湯唯推了隔壁《南方車站的聚會》時,我為《吹哨人》小小地期待了一把。
看到另一位主角是看起來與她風牛馬不相及的大頭哥雷佳音時,我聽到了次元壁破裂的聲音。
彼時天真的我還好奇這兩位能夠擦出怎樣的火花。
萬萬沒想到……
新片辣評
因為《海洋天堂》和《北京遇上西雅圖》而積攢了許多路人好感值的薛曉路再度聚焦敏感題材。
結果卻不似前兩部一樣盡如人意。
甚至可以說,拋棄愛情片轉戰類型片的她,這一次顯然玩脫了。
發源於美國的「吹哨人」制度在西方是一項用以監督政府和企業行為的慣用制度。
所謂「吹哨人」指的就是為使公眾注意到政府或企業的違法或不當行為而進行內部舉報的人。
已經執導過「孤獨症」「海外產子」這樣敏感而熱議的題材後,薛曉路這次的選材一如既往地大膽且新穎。
《吹哨人》選擇了犯罪與愛情雙線並行、齊頭並進的敘事方式。
這樣敘事方式的構建足夠將薛曉路擅於感情處理的長處最大化,也能夠在纏綿悱惻的同時以犯罪片的懸念和驚險帶動觀眾的情感。
薛曉路意圖打開華語類型片的新大門,看似一箭雙鵰。
然而,從成片上來看,這種方式卻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犯罪與愛情情節雜糅後導致原本的敘事節奏變得混亂,一次次的重複和交叉打斷了觀眾對故事構建起來的情感體驗,阻斷了觀眾和角色的「共情」。
更具毀滅性的是,它撕裂了原本的主題意蘊。
使主題的轉達變得突兀尷尬且不知所云,還頗有些強行渲染氣氛,拔高思想境界的的嫌疑。
雖然打著「犯罪片」的旗號,影片卻更多著墨於主角的感情文戲,使得影片整體的敘事節奏混亂不堪,時而溫情拖沓,時而劍拔弩張。
男女主角大篇幅的溫吞回憶中重複用驚險的追殺戲強行帶動現實中犯罪部分的推進和發展。
之後用刻意的煽情和略顯尷尬的台詞意圖合理化男女主角的出軌事實。
塑造一個具有道德瑕疵和情感污點的平凡英雄、「黑暗騎士」的雷佳音形象。
不得不說,在這樣龐大的國際架構和複雜的人物關係圖譜中,得以窺見薛曉路的野心之大。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想要一舉打開新大門的《吹哨人》也沒有吹出格外高亢的哨聲。
本應該聚焦於社會黑暗現實的鏡頭卻用大段的鋪墊來疊加一個又一個的謎團,在消解謎團和搭建真相中自顧不暇。
而真正在危機邊緣徘徊、被體制和利益遺忘和拋棄的中國城市呂漢和它背後的人民卻是寥寥幾筆,草草帶過。
最為諷刺的是,真正構建起「馬珂」的平凡英雄形象正要依靠這個潛在受害的城市和致人瘋狂、為利益不擇手段的跨國企業的之間的撕扯和對抗。
漫天大雪中舉著「魔鬼來了」牌子的老高和跨國企業利慾薰心的高管原本是一組鮮明的迫害與被迫害的人物關係。
因為沒有足夠影像的支撐而變得模稜兩可,沒有起到任何揭露社會黑暗現實和體制問題的敘事作用。
這種淺嘗輒止的交代使觀眾很難切身體會到角色的掙扎和煎熬,自然難以共情,也就難以建立起影片想要獲得成功非常關鍵的情感紐帶。
除此之外,影片對主角的塑造也引發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一個具有道德瑕疵和情感污點的人能否通過捍衛正義、揭露真相、拯救社會的決心和行動成為一個不被神化的平民英雄?
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是能夠通過短暫的權衡和思索後快速得出的。
而另一個問題是,如果當這個情境置於對家庭倫理之上呢?
影片給出的答案是,這個出軌偷情,在家庭中堪稱懦夫的男人,因為對社會的貢獻,對正義和真相的捍衛,重新獲得了妻子的諒解和兒子的崇拜,回歸了看似美滿的家庭生活。
他對妻兒的傷害,對家庭婚姻的背叛竟然輕而易舉地就得到了消解。
甚至在道德情感層面上永遠的高人一等,多出了一個強有力的、致命的、可以獲得原諒的理由。
對於這個答案,我無法認同。
痛仰樂隊為《吹哨人》寫的推廣曲《彎道人生》中有這樣一句歌詞:
「迎著光向前,我一定會出現,粉身碎骨,也無法攔阻。」
而國產類型片何時能夠真正得以窺見光明,度過彎道?
-END-
審核 | 辣蜀黍 編輯 | 茹果
版權歸金桔丁所有,辣評社整理髮布
轉載請聯繫辣評社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H_8_W4BMH2_cNUgGf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