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讓學生變優秀的九個妙招,每位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學起來

2020-01-03     美術寶1對1

魏書生老師是當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


他自1978年任中學教師,在教育改革中作出了突出成績,是特級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對我國語文教育產生了重要影響。


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的優秀班級管理藝術吧~


1.點亮「盞盞心燈」


魏書生老師班級的黑板右上角。每天都由學生寫上一則格言。


魏老師說:「我常覺得格言警句,像一盞盞心燈,倘在學生心靈中點燃,會有利於學生選擇正確的道路,朝著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


請看如下格言:「人生只有進取,滿足就意味著死亡」;「最大的罪過,莫過於自暴自棄」;「吃苦是人類的第一財富」;「你經常和什麼人一起,那麼,你就是什麼人」;「九尺高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等。


試想,從初中一年級到三年級,天天點亮「心燈」,學生們會從不同的角度,天天受到「心燈」的照耀,會收到不可想像的效果。


2.確立「座右銘」


從1995年開始,魏老師就要求全班同學,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座右銘」。


座名銘上寫清三部分內容:第一,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照片第二自己要追趕的本班同學的名字;第三,針對自己思想弱點寫一句醫治這一弱點的格言。


第一個內容起到「精神充電」作用,第二個內容可以激發全班同學你追我趕的積極性,第三個內容更重要是學生自我完善、實現第二個內容的最好辦法。


3.自我「精神充電」


魏老師的學生,心目中都有一位自己崇拜的偉人,書桌內放有這位偉人的傳記。


有時,在語文課前三分鐘,進行「集體充電」,全班同學起立,各自想著自己最崇拜的人,自己就是這位偉人,自己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為人處事都和自己崇拜的人一樣。


想像得越逼真、越形象、越生動、越細緻,「充電」就越成功。


有時進行「個體充電」,當學生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困難時,他們就想像到這位偉人,看看偉人傳記,學習這位偉人是怎樣不怕挫折、戰勝困難的,於是就有了戰勝困難的決心和勇氣。


4.主辦「班級日報」


魏老師的班級是從1984年1月,經全班同學討論一致同意後,開始輪流主辦「班級日報』的。


辦班級日報有若干規定,如:直接反映本班同學學習生活的要占60%以上的版面,主要設有班級新聞。


學先進專欄、本班同學的學習方法介紹、好人好事、警鐘專欄;必須設有文章病院專欄;對班級紀律、衛生、出席、課間操得分情況,必須及時報道;


為昨天的值日班長開闢一小塊工作失誤及補救的分析園地,及時分析班級工作失誤的原因及制訂補救的措施;


每期報紙必須有圖畫點綴,黑白的可以,彩色更好;報紙必須在當日上午12時之前夾到報夾子上面,不能拖為晚報等等。


辦「班級日報」,可以培養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如寫作能力、書法繪畫能力、版面設計能力。


5.堅持「道德長跑」


魏老師的學生每天都需要寫一篇日記,天天堅持,魏老師稱之為「道德長跑」。


學生們寫日記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的是教師命題,大多是學生自命題,但總的要求是讓學生把「攝影機」對準生活的光明面。


讓那些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風土人情、崇拜的人、喜歡的書、感人的事時刻影響著學生,激勵著學生不斷地進取。


6.加強「體育鍛鍊」


魏老師的學生每天要堅持長跑5000米,做仰臥起坐、伏地挺身100次,男女生同樣。


這是多麼大的體育運動量啊,對一般人來說是難以理解的。


而魏老師卻認為:「這樣做,更重要的不僅增強了體質,而且磨鍊了同學們的意志,在現代社會,這種頑強的百折不撓的意志是一個成功者不可缺少的條件。」


實踐證明,魏老師的學生無論是體質還是意志,都是同齡學生中的校校者。


7.撰寫「自我教育說明書」


魏老師的學生,如果違犯了班級常規,或者某項任務沒有及時保質保量完成,那麼,這名學生就要寫一份說明書。


說明書的字數不固定,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說明書不同於檢討書,因學生所站的角度不同,所以,寫的情感及其效果固然不同。


魏老師的一個學生說:「我愛淘氣,小學時常寫檢討書,越寫越恨老師;現在寫說明書,越寫越恨自己!」


寫說明書的目的是說明之所以違反了班級常規,或某項任務沒有及時保質保量地完成的原因、過程、結果。


讓同學、老師或家長知道,以得到其了解、理解或諒解。更重要的是通過寫說明書來達到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寫說明書,是讓學生做自我心理裁決,讓學生心平氣和地思考這樣做的利弊關係。這樣有利於將師生矛盾轉化為學生的自我矛盾,學生「新我』與「自我」鬥爭,正是自我教育的最佳方式。


8.行使「主人權力」


行使「主人權力」行使「主人權力」是魏老師最高明的辦法。他常說,教師是學生公僕,學生才是學校的真正主人。


讓學生們時刻認識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們才能把學習當作是耕種自己的「責任田」,而不是為老師或家長「打工」。


魏老師班級的學生,每人都有自己承包的「責任田」。如,輪流承包的有:擔當「值日班長」、抄寫「每日格言」、主辦「班級日報」、教唱「每周一歌」等。


固定承包的有:收發各學科每日作業、檢查學生日記、監督老師「發火」、課間紀律、花盆、魚缸等等。


總之,每名學生都有自己「說了算」的田地,都是主人,都有機會行使主人的權力,都能體驗到自己的價值。


9.享受「快樂人生」


魏老師經常教育學生:


「人世間有什麼?有陽光,有鮮花,有正義,有善良,有勤奮,有自強,有開朗,有快樂從世間還有陰雲,有毒草,有邪淫,有兇惡。有懶惰,有自卑,有狹隘,有憂慮。生活中原本有快樂,你善於尋找,善於站在快樂的一方,堅守住快樂的心理陣地,不讓憂慮打進來,你便是快樂的人。」


他讓學生體驗生活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暢談競爭的快樂、吃苦的快樂。


例如讓學生寫日記以《談學習是享受》為題,居然讓學生一直寫到《談學習是享受之一百》。


就是這樣強化學生享受人生快樂這根神經,使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


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從不感到沮喪,始終保持歡快愉悅的心態。


老師和家長們快試試這些好方法吧!如果您有什麼其他經驗,也歡迎在文末留言和我們溝通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0qOa28BMH2_cNUgfNo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