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這些話:
「寶寶的頭髮越剃越濃
捏新生兒鼻子能變挺」
......
這些很多媽媽都聽過的「方法」,對寶寶不但沒好處,還有一堆問題,今天vivi媽就來盤點那些年的坑娃操作吧!
外貌類
1、寶寶頭髮會越剃越濃密嗎?
人類頭皮的毛髮在10-15萬根,而毛囊的個數和頭髮的數量、粗細、顏色等,在胚胎時期早就由基因決定了。不管你是剃還是剪,都不會對毛囊有影響。
有些媽媽覺得,每次剃完頭,感覺孩子頭髮變多變粗了,其實只是視覺上的誤差。頭髮根部的直徑比發尾大,所以把頭髮剃掉後,新長出的髮根會讓人覺得變硬、變粗了。
對1周以內的嬰兒,都不建議剃頭髮,直接剪短就行。因為剃頭會給孩子帶來以下的危害:
寶寶的頭皮非常嬌嫩,操作不當易劃傷頭皮,可能引起感染、發炎;
頭髮有著維持體溫的作用,沒了頭髮的寶寶少了這層保護,容易著涼;
刮剃會刺激寶寶正在發育的毛囊,不利於頭髮的生長;
其實寶寶本能上是抗拒剃頭的,強行剃頭,寶寶「不開心」不說,對於大些的孩子可能還會造成自卑和自閉的心理。
2、捏鼻子能使鼻子變挺?
從科學角度來說,孩子的外觀長相主要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證實,經常捏提寶寶的鼻樑骨,可以讓鼻子變挺,反而過於用力地捏提鼻子,會傷害寶寶嬌嫩的鼻粘膜。
3、乳汁塗臉,讓寶寶皮膚更白嫩?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這些營養物質為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條件。而且新生兒的皮膚嬌嫩、通透性強,這都為細菌通過毛孔進入體內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易引起毛囊炎,甚至引起毛囊周圍皮膚化膿感染。如果寶寶真的需要塗抹東西,建議選擇嬰兒專用的潤膚乳。
飲食類
1、母乳沒營養,過早添加輔食?
母乳能夠在六個月以內滿足嬰兒的全部需要,不必添加任何輔助食品。提前添加輔食,不但無助於事,反而會給孩子造成過重的腎負荷,並且破壞孩子對母乳的吸收,適得其反。
1-3個月食物應當以母乳、奶粉為主。
7-9個月,是寶寶學習咀嚼和吞咽的關鍵時期,讓寶寶學會吃高質量的菜粥或爛麵條,如,混合口味的各種水果和蔬菜泥、肉泥、多種口味的嬰兒米粉、豆腐泥、藕粉等,以增加熱量、動物蛋白質、鐵、鋅、及維生素A、B等營養元素,並讓寶寶養成適應多種口味的飲食習慣。
10-12個月,這階段可以逐步建立全天三餐三點的飲食模式,如混合口味的各種水果和蔬菜泥、多種食材的嬰兒米粉、肉泥、肝泥、稠粥、爛麵條等,以補充熱能、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等營養元素,並適當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2、用純凈水、礦泉水沖奶粉更健康?
其實使用自來水燒開冷卻到合適溫度沖奶即可。純凈水除去了各種常量元素和大部分的微量元素,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營養素攝入量不足;礦泉水中含有的營養素又過多,長期飲用會造成孩子某種元素攝入過多。
3、怕不消化,就一直給寶寶喝粥?
要適當給寶寶添加合適的輔食,以免影響寶寶的消化能力的發展。而且由於口腔缺乏咀嚼和吞咽練習,可能會影響寶寶口腔發育和面部肌肉發育。給孩子添加輔食可遵循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細到粗的原則,可逐步添加米粉、粥、果蔬、肉類讓營養更均衡,也讓寶寶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逐步得到鍛鍊。
你還有聽過什麼育兒誤區,不如說出來,我們一起闢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