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6,追到第七集依舊感動,這就是愛情啊

2020-03-24     獨狼映畫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恩燮做夢也沒想到,這話會應驗在自己身上。

海媛的表白就像龍捲風,席捲了他的心田。

儘管第六集和第七集隔了一個星期之久,但在追劇時依然閃電般入戲。

林恩燮,我喜歡你。僅僅一句話,海媛其實鼓起了巨大的勇氣。

平靜的夜晚,柔和的燈光,璀璨的星空,氛圍簡直就是為了表白營造的。

此時此刻,有天時,有地利,可惜的是,沒有人和。

回看這一幕時,忽然閃過一個問題:如果初戀跟你告白,第一反應是什麼?

時間是多年以後,空間是熟悉的家鄉,你們都還是單身。

隱隱約約間,其實我們能夠感覺到,劇中的初戀遠遠不止恩燮和海媛。

恩燮的死黨,海媛的小姨,包括海媛的閨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初戀情結。

從基本態度來看,大約有三種心態。

第一種是死磕到底型,就像恩燮。

可以想見,如果和海媛沒有結果,那麼書店前輩就是他的結果,即孤獨終老。

此話絕非誇誇其談,結合恩燮的性格和經歷,完全有這個可能。

第二種是敬而遠之型,就像恩燮的死黨。

見到初戀的第一反應是恐懼,好可怕、好可怕,他可以在內心深處說無數遍。

但不知怎的,又覺得這對歡喜冤家很合適,不排除在一起的可能。

若真是如此,想來也是怕老婆的命啊。

第三種是相敬如賓型,就像海媛的閨蜜。

從第一集追到第七集,明顯感到,每一集的空氣里都有她暗戀的情結。

婚姻不幸福的遭遇,更是令其對初戀,懷抱著特別的憧憬。

問恩燮買書,書名也很曖昧,明明可以郵寄,她偏偏要去晚安書店去讀。

她知道兩人之間再無可能,但內心深處需要這份溫暖的念想。

哪怕是見一面,看會兒書,安安靜靜的,就會很治癒。

最初,我們的焦點會放在恩熙和海媛身上,為他們的愛情故事憂心忡忡。

但伴隨格局的打開,小鎮初戀者群像戲,由點及面,越發清晰可辨。

初戀是一件小事兒,但在忘不了的人心中,永遠是大事兒。

從群像戲回到主線敘事,男女主角的情路坎坷,反倒極具普遍性。

回望身邊的現實,能走到最後的初戀,難度係數不亞於唐僧西天取經吧。

果然,海媛表白的那一瞬,恩燮是懵逼的狀態。

其在後來的日誌中提及此事,絲毫沒有驚喜,反而是災難級別的崩潰。

我的宇宙轉瞬間停滯,如此說法,很難相信出自於恩燮的心理波動。

不喜歡嗎?當然不是。不是想要的結果嗎?求之不得。

他的回答就一個字:嗯。然後呢?沒有然後。

既不是斬釘截鐵的拒絕,也不是十分明確的肯定,而是意興闌珊,太模糊。

放在感情里,模糊的回應最容易引發誤會。

在恩燮妹妹輝的引導下,海媛甚至也接近認為,自己被拒了。

愛情之所以不穩定,還是因為那句話,一個巴掌拍不響啊。

一個人的心意百分百確定,另一個人卻不確定,等於沒有得到明確的回應。

這種尷尬的情境,對於兩個人來說都是痛苦的。

愛而不得的海媛,飯都沒胃口了,該有多難受啊。

無辜的小姨直接躺槍。

究其原因,倒不是恩燮沒有愛意,還是過去的不堪,牽絆著現在。

相比學生時代的鑰匙扣,恩燮消失的那幾年,似乎更為重要。

相比和家人呆在一起,還是一個人待著更合適。

山中的小木屋看起來很乾凈,明顯是恩燮常常打掃的痕跡。

至於恩燮究竟在這間屋子裡,度過了多少個孤獨的時光,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從表白的那一刻開始,木屋的存在就和海媛有密切的關聯。

所以第七集的標題為:走向小木屋的路。

此間的小木屋是恩燮層層設防的內心世界,屬於他個人的絕對領域。

從了解外在的恩燮,到認知內在的恩燮,這是海媛走向小木屋的路。

恩燮突發感冒,稍稍恢復後,就消失在人們的視線,根本聯繫不到人。

但大家有一個共識:林恩燮應該是上山,山就是他的醫院。

海媛的表白給恩燮帶來強大的衝擊,他必須回到自己的絕對領域。

思考也好,療傷也罷,總之,他渴望一個人靜靜地待一段時間。

如果不擁有,就永遠不會失去。這是恩燮的認知。

他害怕失去海媛,之前最大的期待,不過是在一個屋檐下靜靜地看書。

沒有信心去接受海媛的愛,所以第一反應仍然是暫時迴避,避而不談。

形式上相敬如賓,心意上死磕到底,真到表白了,就想敬而遠之。

初戀心理波動的三種行為模式,在恩燮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體現。

僅僅依靠恩燮自己的努力,很難也很慢走出多年來給自己澆築的圍城。

這時候,就需要果斷且勇敢的海媛,幹什麼?迎難而上。

晚上絕對不能上山啊。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所以沒人真正理解恩燮。

只有海媛敢鼓起勇氣。

山間夜路,蜿蜒起伏,溝壑叢生,像極了對於心路的尋尋覓覓。

走進一個人內心深處究竟有多難?夜深人靜時爬一次山就會深有體會。

對恩燮,對海媛,對彼此,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k2J_E3EBrZ4kL1Vi_w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