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人類破解了物質腦的奧秘,卻不知大腦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秘密。我們只知道大腦具有意識,卻不知自身具足的「真我」意識。
意識的三種呈現:
1)顯意識。宏觀意識,即大腦神經系統呈現的意識思維現象。
2)夢境。潛意識,即大腦量子機制與神經系統共同作用呈現的做夢現象。
3)「真我」意識。量子意識,即宇宙本元信息。「真我」指本自具足的靈魂。
做夢的原理:做夢是大腦在「潛意識」引導下的思維活動。「潛意識」是觸發夢境的本因,「夢」通過大腦的思維活動呈現。
潛意識由兩方面體現:一方面是宏觀顯意識形成的潛在心理,另一方是大腦微觀量子作用機制。物質腦通過神經元連接的方式儲存信息形成顯意識記憶,量子腦通過量子機制儲存量子信息形成潛意識記憶。潛意識記憶隨著神經元連接的斷裂而消失,但是潛意識記憶被儲存在量子機制中不會隨神經元的斷裂而消失。只有對大腦刺激強烈的信號才會被刻錄在量子信息中形成潛意識。
顯意識信息通過神經元連接方式儲存形成記憶,潛意識通過量子信息和量子機制儲存記憶。
做夢是大腦關閉宏觀意識(降低物質腦功能),打開潛意識(打開量子腦功能)及連通量子意識(連接宇宙信息)的一種渠道。
潛意識與夢的聯繫與區別:
1)「潛意識」具有混沌、不確定性的表達方式,夢境(大腦思維活動)具有連貫性(即潛意識是量子腦的作用方式,夢境是物質腦的呈現結果)。
人的潛意識包括許多種複雜情感,每種情感都能觸發一種夢境。潛意識情感在夢境中的表達具有不確定性(在夢中你選擇表達哪一種情感是隨機的)。比如,同一個夜裡你會做很多夢,每一個夢表達一種情感(潛意識),而每一種潛意識的呈現是隨機出現的,不同夢境(潛意識情感)之間沒有聯繫。再比如,人不能控制做什麼夢(不能確定潛意識的表達方式)。另外,人做的每一個夢(思維活動)都具有連貫性(夢中的故事如清醒時的意識具有連貫的情節)。每一個夢都呈現出連貫性的故事情景(即大腦思維活動是連續性的)。
結論:潛意識的表達近似量子的隨機、不確定性,潛意識與量子腦有關。單一夢境(獨立的夢)具有連貫性,夢境通過物質腦呈現。
2)「潛意識」觸發夢的形成,但「夢境」的發展與思維過程密切相關(即夢境是量子腦與物質腦的共同作用結果)。
潛意識是觸發夢境形成的根源(人從顯意識進入無意識的夢境後,潛意識控制每一個夢的形成),夢境通過大腦的思維活動方式呈現(夢中與清醒時的意識具有同樣的大腦神經現象)。在夢境中,大腦能夠理解夢中的場景並可以根據情景產生新的「意識」(與潛意識無關的思想),新的「意識」會改變夢境的發展(使夢境脫離潛意識)。比如,小時候經歷的某種情感成為你的潛意識,潛意識通過「夢境」釋放你的情感。在夢境中突然出現一個與潛意識情感無關的情景,然後,你的夢境受這個情景的影響而改變(你的思維沿著與潛意識心理無關的方向延續)即夢境脫離原來潛意識情感,向一個新的方向發展。
結論:夢境是量子腦與物質腦共同作用的結果。通過量子腦激發潛意識,通過物質腦呈現夢境。
造夢原理——量子腦
人腦近似宇宙同時具備宏觀和微觀現象。人腦在宏觀是由物質構成的神經系統,在微觀是由量子構成的量子系統。
物質腦(呈現顯意識)如同宏觀物質世界具有連續、確定性。顯意識是通過神經放電方式呈現的。電流在神經系統中的傳遞過程是連續、連貫的,所以,顯意識思維具有連續、連貫性的特點。
量子腦(呈現潛意識)如同微觀世界具有混沌、不確定性。潛意識是人腦量子系統的表現結果。潛意識(量子信息)具有混沌、不確定性,所以,潛意識的表達具有混沌、不確定的特徵。
若人使用物質腦功能呈現的就是顯意識,若人使用量子腦功能呈現的就是潛意識,若人超脫大腦就能呈現「真我」意識。
關閉顯意識就能接近潛意識,打開潛意識就能連通「真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