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第24裝甲師血戰馬馬耶夫崗防線

原標題:1942年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第24裝甲師血戰馬馬耶夫崗防線

史達林格勒戰役,被譽為東線戰場最為血腥的城市防禦作戰,該戰役曾經創下這樣一個記錄,一個蘇軍步兵師平均抵達前線到全軍覆沒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個小時,T34坦克工廠外面就是蘇軍高地防線,T34坦克直接組裝完畢後就開出工廠作戰,其運行的時間到被擊毀的時間不到10分鐘。而創下這個記錄的戰場就是位於史達林格勒北面的馬馬耶夫崗防線高地,馬馬耶夫崗高地防線戰鬥是整個史達林格勒地區最為激烈的,該高地的得失直接關乎整個史達林格勒戰役勝負成敗,馬馬耶夫崗高地防線也是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蘇軍唯一個可以堅守的戰略防禦高地。

而關乎馬馬耶夫崗防線高地戰鬥經過卻很少人知道,人們只知道史達林格勒戰役大概經過,卻不知道在這個小小的高地上蘇聯紅軍累計傷亡了120萬人左右,而要談及這場高地戰役經過,必須也得從德軍角度上獲取資料,因為在蘇聯的版本的資料中只有冰冷傷亡數據並沒有詳細戰鬥經過,就連朱可夫將軍本人在史達林格勒戰役最為激烈的時刻,也不知道高地發生了怎樣的戰鬥,什麼時候被德軍占領,何時被占領,又何時被奪回,高地是否還在蘇聯紅軍的手裡。

1942年5月,一列火車行駛在歐洲的大陸之上,列車上德軍官兵有說有笑,臉上充滿著自信,一名軍官正在火車的窗口時不時眺望著遠方那一覽無餘的田園風光,在1942年5月德國已經占領整片歐洲大陸三分之二土地,整個西歐都已經臣服在德國裝甲履帶之下,而火車上德軍官兵此行的任務就是去征服歐洲最後一片土地,位於歐洲東面的最後一個國家蘇聯。

而這一支搭載在火車上的德軍部隊與其他德軍是不一樣的是,他們大多數是由德軍容克貴族的騎士後代組成,其血液和骨血天生就帶著戰鬥的基因,他們軍服在德軍現役中也是獨一無二的,衣領帶上帶著黃色鑲邊。

這支部隊就是由德軍第一騎兵師改編而來的德軍第24裝甲師,德軍第24裝甲師其麾下的戰鬥編制如下:

下轄第24裝甲團【三個裝甲營滿編】

第21摩托化步兵旅直接由第1和第26騎兵團改編而成的,分別是21、26摩托化步兵團,每團麾下兩個摩托化步兵營。

獨立第4摩托化偵察營

第89炮兵團【三個炮兵營】

第40獨立坦克殲擊營

第40工兵營

第86工兵營

全師官兵估計為15500人左右,當時的師長是布魯諾·馮·豪恩席爾德少將。

1942年6月第24裝甲師被編入南方集團軍群第4裝甲集團軍第48裝甲軍序列,參加德軍夏季攻勢代號藍色方案,德軍將南方集團軍群一分為二,組成德國A集團軍群和B集團軍群,A集團軍群將進攻哈爾科夫以南的區域,奪取高加索地區的油田,B集團軍群將挺進頓河形成側翼兵力作掩護,在6月28日第24裝甲師穿過了頓河的南方草原向著史達林格勒方向挺進,德軍坦克引擎聲猶如一匹一匹咆哮的戰馬,奔馳在了蘇聯一覽無餘的頓河草原,金色的野草,金色肩章,德軍第24裝甲師勢不可擋突破的蘇軍第一道防線,並沿著頓河西岸繼續發動進攻。

但就在第24裝甲師即將把蘇聯頓河以西地區全部突破攻占之時,7月9日希特勒突然命令德軍B集團軍群攻打史達林格勒這座不具備直接戰略意義的城市,同時A集團軍群展開的高加索戰役,進攻並不順利,於是希特勒再一次做出錯誤決定,將B集團軍一半裝甲力量調到高加索地區參加戰役,此時強大的B集團軍只有三個裝甲師和第6集團軍15個步兵師去進攻史達林格勒,並於8月12日強渡頓河,第一場坦克大戰面對的對手是臨時組成蘇聯第69獨立坦克旅和一些蘇軍臨時武裝起來的戰鬥人員。

隨著第24裝甲師越靠近史達林格勒戰鬥越是激烈,蘇聯第69坦克旅主要坦克組成是老舊的T28坦克包括蘇軍坦克臨時從史達林格勒軍工廠開出的T35坦克,他們任務是保護鐵路樞紐,掩護蘇聯紅軍最後一列運物資和援軍的裝甲列車抵達史達林格勒,最初戰鬥是在史達林格勒郊外的工廠開始進行,蘇軍第69坦克旅和蘇軍士兵進行節節抵抗,並且安排的三道阻擊防線,蘇聯T28坦克並不適合打進攻戰鬥,但在防禦戰中其火力強大的優點就突顯出來,第24裝甲師與蘇聯第69坦克旅激戰一直持續到八月下旬才結束,激戰過程中第24裝甲師第21摩托化步兵團團長威廉·馮·倫格克上校陣亡。

在8月26日德軍24裝甲師累計上報以108名軍官和2493名士兵陣亡、負傷或失蹤為代價,擊毀蘇軍坦克252輛,擊斃俘虜蘇軍士兵14000人,蘇軍第69坦克旅其郊外抵抗人員基本被消滅,值得一提是直到9月份蘇聯史達林格勒的外圍鐵路才徹底被德軍切斷,大量物資已經提前被蘇聯紅軍運進了史達林格勒城。

1942年9月保盧斯執行了他進攻計劃,德軍第16裝甲師,第14裝甲師,將配合德軍8個步兵師強攻蘇聯史達林格勒防禦核心陣地,馬馬耶夫崗高地防線,第24裝甲師則從蘇聯史達林格勒南部側翼地帶掩護步兵殺入史達林格勒城中,目標是將蘇聯的馬馬耶夫崗高地防線與蘇聯城市的工廠守軍完全切斷聯繫,使得蘇軍重兵把守的馬馬耶夫崗高地防線徹底變成一個孤立絕地,第24裝甲師將配合保盧斯剩餘7個師的兵力一頭扎史達林格勒城中,占領城市中心地帶,完成最為艱巨的任務,但盧保斯上將當時並不認為這是一個艱巨任務,因為蘇聯大部兵力都在馬馬耶夫崗高地防線,這是盧保斯上將認為戰略可行原因,但盧卡斯低估蘇聯紅軍的快速增兵能力,即使在1942年11月第24裝甲師和其餘的7個兵師已經完成對馬馬耶夫崗高地防線孤立,但蘇聯紅軍每天每時每刻都在通過伏爾加河向著後方港口史達林格勒增兵,這一歷史情節在電影《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就展現出來,蘇軍用駁船和竹排運送步兵和坦克強渡伏爾加河。

而事實也證明裝甲師並不適合城市作戰,很快第24裝甲師就將裝甲部隊主力撤離史達林格勒城區,但還是撤離太晚累計損失一個裝甲營大約50輛坦克。馬馬耶夫崗高地防線的戰鬥是激烈和殘酷的,堅守高地蘇聯紅軍得知已經被包圍其反抗的鬥志反而更加強烈,德軍第14裝甲師和第16裝甲師都深陷其中進退兩難,第24裝甲師最終接到命令迅速從馬馬耶夫崗高地防線南部發動進攻,夾擊高地蘇聯守軍,最終第24裝甲師,師長決定讓第40坦克殲擊營留守城區,繼續掩護步兵師與蘇聯援軍展開相持的戰鬥。

為了避免腹背受敵,史達林格勒的馬馬耶夫崗高地防線成為了盧保斯上將必須拿下地區,如果這個高地不能在蘇聯嚴冬降臨之前拿下,那麼即使占領整個史達林格勒城都區都毫無意義,蘇聯高地上重炮隨時隨刻都能調轉炮口向城市內部德軍發起攻擊。

「戰鬥在11月變得尤為艱難,很顯然眼下的處境不是我們在包圍蘇軍而是蘇軍在包圍我們,這場戰役太特殊了,有經驗的軍官清楚的認識到,史達林格勒城很有可能是一個徹徹底底圈套,即使我們占領城區每一個角落,激烈戰鬥還在繼續,史達林格勒城似乎一開始就像一個敞開的口袋一樣,在等著我們鑽進去,馬馬耶夫崗高地!指揮官大聲且重複著這個已經成為絞肉機的高地,在那一刻起我們這些底層軍官就已經意識到戰役可能會以失敗收場了,已經在有所準備的等待著司令部傳出撤軍的命令。」

11月9日第24裝甲師根據命令向馬馬耶夫崗高地南部發動總進攻!「坦克掩護著步兵進入到攻擊集結點,隨著指揮官一聲令下,開始衝擊高地,炮兵火力壓制一直持續不斷,根據司令部命令在炮擊的過程中不能有一丁點的退縮,成敗在此一舉,直到坦克和步兵在重炮掩護殺入高地,炮兵的炮擊才會停止,但很快我們發現炮兵的炮擊壓制起不到一丁點作用,在一片火海中,蘇軍機槍子彈,如同雨點般密集向我們射擊而來,僅僅過了10分鐘坦克就不得不從步兵的屍體上壓過去,密集的反坦克步槍子彈,使得大量坦克還沒有衝擊到高地,就隨即癱瘓,蘇軍的反坦克手很清楚子彈打向坦克那個部位,撤退!撤退!我們連續衝擊三次沒有一次遇到過可以進行有效射擊目標,便損失慘重,那些被反坦克步槍打斷履帶的坦克,只能留在蘇軍高地前面聽天由命,走出坦克預示死亡,繼續射擊則會成為蘇軍反坦克手重點攻擊目標,一發14.5毫米反坦克步槍子彈不算什麼,但十發,二二十發呢?即使坦克沒有被徹底擊毀,裡面的戰鬥人員也會喪生在這些大口徑反坦克步槍的槍下。

進攻的失敗後,師長身受重傷的消息也隨即傳出,而全線撤出史達林格勒的命令,顯得遙遙無期,嚴冬的降臨也預示很多人將會被大雪奪去生命,我們沒有任何可以抵禦嚴寒的衣物,而支撐起我們繼續堅守戰鬥的信念與信仰開始變得模糊不清。」

11月19日凌晨隨著一聲一聲重炮,火箭炮射擊聲音如同驚雷般的從史達林格勒兩翼地區響起,蘇軍炮火所形成火光如同白晝般明亮,德軍士兵在寒冷冬夜被驚醒,而蘇軍的炮彈就已經如同箭雨般傾瀉而下。蘇聯紅軍代號為「天王星」行動的總反攻在11月19日凌晨正式打響,即使德軍第24裝甲師到處救火發動反擊都已經於事無補,而德軍官兵期待的突圍撤退命令,永遠都不可能等到了,德軍第6集團軍指揮官盧保斯上將,最終在最有機會突圍了時刻,聽從了希特勒的命令死守史達林格勒,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而德軍空軍元帥戈林也將承諾為被包圍德軍士兵提供需要的所有補給,而事實上,這只不過是一頭豬隨口一說謊言罷,1943年2月盧保斯上將下達第6集團軍全體投降的命令,盧保斯上將的猶豫是史達林格勒戰役德軍最終完敗的關鍵原因之一,而如果沒有希特勒的強加干預下達毫無理由和戰略頭腦的死守命令,恐怕不僅僅是史達林格勒戰役結局會改寫,甚至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都有可能改寫,從戰略上看希特勒在1942年戰略決定全部都是三心二意將士兵的生命視作兒戲,第24裝甲師最終成立僅僅一年半就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全軍覆沒,淪為那個時代納粹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