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明確開學時間,這份「習慣培養清單」請家長查收

2020-03-15     名校家長

文:惜朝

史上「最長寒假」何時能結束?

孩子們什麼時候可以告別網課,開學複課?

這是全國的老師、家長和學生最關心的話題。


隨著形勢積極向好趨勢的顯現,部分地區已經部署錯峰開學,逐漸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目前青海、貴州等多地也明確了開學時間,青海省這兩天也有學校陸續開學!


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度過開學過渡期,順利適應新學期的學習生活?

班主任提醒:必須要孩子的習慣抓起,開學前先抓習慣,孩子們開學之後才能更好地投入學習中來!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要讓孩子真正會學習,會生活,必須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以下這份「習慣培養清單」轉給家長,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一、生活上狠抓作息


上網課這麼久了,孩子依然很懶散。

鬧鐘響了也不起床,穿著睡衣蓬頭垢面地聽課,有的還邊上課邊吃東西,玩手機。

只要孩子沒完全端正心態,就不能真正從假期中走出來,進入學習狀態。

其實,孩子並非懶散,而是不覺得現在已經開學,依然「在假期中」。

家長要及時干預,調整孩子的心態,改變孩子的作息,從生活上幫助孩子「開學」。

1.規律作息的習慣

恢復日常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賴床。

嚴格執行上學時的時間表,每天準時聽課,然後完成作業。

除了學習外要多運動,多做家務,養成健康體魄。鍛鍊生活能力。

2.講究衛生的習慣

講究個人衛生,早晚洗臉、刷牙,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

講究公共衛生,愛護環境,不亂拋廢棄物,不隨地吐痰。

特殊時期學會保護自己,少出門,少聚集,留在家就是最好的活動。


3.健康飲食的習慣

一日三餐按時食用,不挑食,不亂吃,保證營養均衡。

少吃零食,少吃不健康的油炸類食物,特別是薯片、汽水等零食飲料。

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食物,不吃不幹凈的食物,防止病從口入。

葉聖陶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從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他們的學習及將來的人生打好基礎。



二、聽課上狠抓效率


平時上課時,孩子都能坐得端端正正,聽得認認真真,記得仔仔細細。

可一在家學習,就像被釋放了天性,連最基本的課堂紀律也完全不管了。

大部分孩子是這麼想的:

在家學習 = 沒人管我 = 愛學不學

玩瘋了的孩子,更需要培養學習習慣,有條理、有目的地開展學習。

1.專心聽講的習慣

一旦坐下來聽課就要坐穩當,桌上要放好教材,手上要拿好筆。

老師講到哪裡就要跟到哪裡,不隨意離開座位,不開小差,不東張西望。

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40分鐘內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不能幹別的事情。

2.記好筆記的習慣

課前要記筆記,在教材上圈圈畫畫,帶著問題聽課;

課上要做筆記,記老師強調的內容,也記自己沒聽懂的內容,之後請教老師;

課後要完善筆記,根據老師的的板書拓展知識樹狀圖,建立自己的知識框架。

做筆記要有重點,以簡略的文字記錄老師的講題思路和方法,之後再自己消化、記憶、吸收。


3.積極互動的習慣

老師提問時要主動回答問題,可以爭取和老師連麥,也可以直接在互動面板上回答。

和同學討論時要大膽發言,開動腦筋,充分調動思維,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

在學習上遇到問題也要多請教老師,不管是重難點知識還是學習方法、習慣。

特別是現在,老師也為在家學習的學生擔憂,願意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學會聽課,學會學習,為孩子提前奠定終身學習的能力,他將一輩子受益。


三、作業上狠抓習慣


在家學習期間,老師布置的作業都比較簡單,但一定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和重點。

但有些孩子課也不好好聽,作業也不好好寫,這段時間等於白學了。

今天鬆懈的孩子,明天會和別人拉開巨大差距。


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做作業是學知識中最重要的一環,決定了最終的掌握程度。

要把每一次作業當做考試來完成,通過作業發現自己沒學好的地方,及時查漏補缺。

1.獨立完成的習慣

做到心中有數,知道作業有多少,寫了多少,還要寫多久,有什麼不會的地方。

不需要家長監督,每天自覺寫作業,先複習當天學過的內容,再認真做作業。

定好寫作業的時間,每次不能超過多長時間,如果超過了就反思如何提高效率。

2.檢查訂正的習慣

寫完作業一定要回頭看,先對著作業本檢查一遍有沒有寫錯別字,運算有沒有出錯。

然後打開課本再次檢查,看看知識點運用得是否正確,重難點知識是否已經掌握。

發現錯誤要及時更正,使用不同顏色的筆,提醒自己不要犯重複的錯誤。

3.動腦思考的習慣

為了避免「積懶成笨」,在聽課時、做作業時、自學時都要多動腦思考。

避免題海戰術,學會從一道典型例題中發現解題規律,舉一反三應用到其他題目上。

避免學過就忘,要定時複習學過的知識,一遍遍加深印象,再結合例題練習直到真正掌握。

積極思考,積極學習,多動筆,多動腦,多練習,真正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

好的習慣並非天生而來,而是靠後天的家庭教育,靠父母的一點一滴的督促和引導。

在家學習,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特別在培養作業習慣上千萬不能馬虎。


四、自學上狠抓能力


《淮南子·說林訓》中提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不要讓孩子太依賴父母或老師,覺得只要按老師或父母安排的任務來學習就行了。

長此以往,孩子會很被動,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不願主動學習。

教孩子學,不如教孩子自學。

畢竟孩子上學的時間只有十幾年,之後漫長的人生,更需要通過自學不斷提高自己,更好地適應社會。

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必須從小抓起,從日常的生活抓起。

1.規劃學習的習慣

列一張在家學習時間表,明確每一天怎麼學習,學習什麼內容,更有方向地學習。

列一張學科優劣勢清單,了解自己的知識漏洞,發現有待提高的方面,並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定好學習目標,給自己一定的壓力,鼓勵自己不斷進步。

關注在家學習的過程,及時發現效率上、自覺性上、目標上等各種問題,找出解決辦法。

2.整理錯題的習慣

有時間的話,把以前做過的試卷都翻一遍,記錄下這幾種典型的錯題:

完全不會做的、沒有思路的錯題;

以為會做,但實際做錯的題;

做得很慢,或者找不到最佳解法的題。

每一道錯題都要進行分類,寫清楚題干、清晰的答案、錯因分析及如何規避。

錯題要定期複習,特別是那些一錯再錯的題,複習時最好在練習冊上再做一遍。

3.堅持閱讀的習慣

選擇喜歡的書籍,選擇最放鬆的時候,堅持每天閱讀至少半小時。

看書前要了解大意,摘錄下精彩的句子段落,最好寫讀書筆記。

可通過打卡提醒自己每天閱讀,保持穩定的速度和進度,形成讀書的習慣。

遇到問題請教父母或老師,平時也可以多和他們聊聊書的內容,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

擁有良好的自學能力,不僅在這次延遲開學會大有用處,在今後的生活都影響深遠。

父母一定引起注意,不能再全部包辦,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應該從娃娃抓起。



五、行為上狠抓教養


我們評價一個孩子,最先留意到的不是他的成績,而是教養。

一個孩子舉止文雅,彬彬有禮,我們會想,這孩子的家教真好;

一個孩子舉止粗俗,滿口髒話,我們會覺得,他的家教太糟糕。

所以說,「優生」不全是老師教育出來的,「差生」也不全是學校培養出來的。

孩子的家教太重要了,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家教問題,不然將來不僅會苦了孩子,還會苦了自己。

1.舉止文明的習慣

使用文明用語,見到他人主動問好,平時多使用「謝謝、請、對不起……」等等用語。

舉止文明得體,站有站姿,坐有坐姿,食不言寢不語,從日常生活細節抓起。

學會尊老愛幼,學會尊重他人,掌握一些必要的社交禮儀。

遵守交通規則,愛護公共環境,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2.勤儉節約的習慣

節約用水、用電,洗手時不要一直開著水龍頭,離開房間隨手關燈。

節約糧食,吃飯時把碗中的飯菜吃光,不浪費糧食。

勤儉節約,知道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不追求奢侈,不和別人攀比。

平時不要亂花錢,可以用儲蓄罐把零花錢存起來,養成節約用錢的好習慣。

3.承擔家務的習慣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夠自己洗衣服,收拾好書桌、學習用品和房間。

主動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掃地拖地,洗菜洗碗,和大人一起整理房屋等等。

做事情有條有理,熱愛勞動,願意動手,承擔起家裡的一份責任。

家教家風,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物質財富會隨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化而減損意義,唯有良好的家教家風,才能讓孩子真正不輸在起跑線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jRNA4nAB3uTiws8KFh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