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沒有「流量光環」加持 《燃燒》探索國產刑偵劇逆襲之道

2020-06-24     影視Mirror

原標題:【Mirror頭條】沒有「流量光環」加持 《燃燒》探索國產刑偵劇逆襲之道

作為刑偵劇中獨具特色的一名「慢熱型選手」,《燃燒》在這個初夏給了我們許多驚喜。

開播以來,《燃燒》在競爭激烈的黃金檔收視率幾乎全程穩定在前三,並且多次登頂,德塔文懸疑劇景氣指數連續三周榜單第一,B站電視劇刑偵榜、懸疑榜多日蟬聯第一,騰訊視頻電視劇懸疑類榜單冠軍,愛奇藝電視劇飆升榜第一。就連在飽覽各路精品懸疑劇的B站用戶中,也拿到了8.3分的不俗成績。 低調入局的《燃燒》,在落幕時卻贏得了滿堂彩,實現了熱度與口碑的並駕齊驅。

在《燃燒》中,刑偵劇慣有的單一背景被打破,家族關係、隔代糾紛、商業戰爭……角色的多樣性將警察的破案場延伸至命案現場外,在呈現給觀眾新奇視覺體驗的同時,產生的是直抵內心深處的震撼。即便求新求變的因子在《燃燒》中緩緩流淌,但刑偵劇的「初心」並未出走,紮實的案場寫實、硬核的正劇風,嚴謹的公安范兒依然在熊熊燃燒。

歸根結底,《燃燒》之所以能實現逆襲,並且帶動國產刑偵劇市場回熱,主要在於從人物、敘事等數個方面,都既堅守住了刑偵劇的本質魅力,又做出了大膽的突破創新。同時,該劇匯聚強大的實力派主演陣容,也令該劇強勢出圈,帶動口碑熱度雙豐收。

以案寫人 突破刑偵題材故事瓶頸

籠罩在龍灣上空錯綜複雜的家族謎團,在北山山洞那具腐朽風化了二十年的陳年女屍,重見天日的那一刻,一同被牽扯了出來。

以往的刑偵劇一向有「案強人弱」的特點,犯罪手段和破案經歷極盡曲折,但主要人物的形象卻顯得單薄。但這一次,《燃燒》卻試圖另闢蹊徑,以北山女屍為圓心,展開的卻是一副力透紙背的人性畫卷。在層層抽絲剝繭追逐案件真相的同時,對角色內心加以凝視與剖析,對人物形象進行入木三分的刻畫, 是《燃燒》借案件之手,回歸人性本身的一次大膽嘗試。

《燃燒》所呈現的並不是綠葉襯紅花、幾位 「神探」主角大放異彩的故事,而是聚焦在案件中登場的各色人物,以及他們內心世界的千種模樣、萬般滋味。生長於警察世家的高風,面對的是理想與家族榮譽的兩難抉擇,內心的煎熬與炙烤產生的壓迫,不禁令螢幕前的觀眾心頭一緊;女主許佳桐在商戰、情場、命案場之間遊刃有餘,展現出人性中進取的一面,也展現出這一面在失去法理和正義的約束後所具有的破壞性;看似慈眉善目實則操控全局「運籌帷幄」的趙月娥,舉手談笑之間將他人的命運顛倒翻覆,讓觀眾看到人性中最複雜也最灰暗的部分;童年缺失成為一生陰影的楊衡,在極端的行為之餘,流露出的是小人物命如浮萍的可悲與無奈……在《燃燒》中,不論是光明的正義感,對親人的溫情,還是對證明自己的渴望,乃至原生家庭帶來的缺憾,都生動真實地呈現於觀眾面前。

而在這一剖一望中,《燃燒》發散出的價值意義,就遠遠超過了案件本身。在當下年輕人思維獨立、活躍的全新背景之下,《燃燒》對人物的深挖不僅極具看點和討論度,更為該劇的價值引領鋪平了道路。劇中避免了說教式的假大空口號,而是將求真、捍衛正義的價值觀建立在對人性的深入詮釋的基礎上,此般有溫度、有態度的輸出方式,無疑更具說服力和引導力。

多線敘事 展現刑偵題材多元魅力

在懸疑劇中,只有一味追求快節奏、絲毫不留給觀眾喘息之機的極致燒腦劇作,才屬上乘之品嗎?《燃燒》在圈層突圍中發起的衝擊,已然給出了答案。

拉動《燃燒》的進度條,呈現在眼前的是交錯時空的跳躍畫面。眼前,身著當代制服的警察眉頭緊鎖,鏡頭一轉,來自90年代的懷舊場景便撲面而來,強烈的寫實感鮮明呈現。在《燃燒》中,時間的線性被打破,通過多線敘事的方式,該劇「摺疊式」地講述了三個發生在不同時代背景之下,卻又相互勾連的案件。不是以矛盾衝突的烈度和濃度刺激觀眾, 而是在時間的緯度中,展現正義和邪惡的持久戰。

在漫長時間線上凸顯出的謀篇布局,不可不謂之宏大,而隨之帶來的,則是在「燒腦」「高能」之外的強烈精神震撼。吸引觀眾追劇的問題,不僅是被燒死的人到底是不是許家福?是誰殺死了羅紅英?殺手連環殺人是受誰指使?並且還有:一個人為了求索真相,究竟要背負怎樣的代價?當人的慾望得不到約束,究竟涉入多黑暗的深淵?當正義得不到彰顯,會為受害者帶來怎樣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官微「影視劇燃燒」也化身「小燃隊長」,在良性互動中引領觀眾深刻洞察劇情線的同時,實現了對觀眾的「零距離」陪伴。如通過新媒體多維策劃延伸視頻內容,對劇中引人深思的五樁案件:「白骨案」「405案」「開棺驗屍案」「許家福案」「DNA案」,進行案情復盤,帶動關注和討論,長線發酵。這樣的營銷思路和長線深入的劇情特質之間形成了良好的化學反應,在相當程度上提高了受眾黏性,激發了觀眾的活躍度,讓《燃燒》收穫了刑偵題材難得的持續熱度。

巔峰陣容 強化刑偵題材觀劇體驗

「看了演員表就知道這劇差不了!」

《燃燒》在創作、製作和營銷層面極具匠心,但最終為故事「賦予靈魂」的,還是出現在螢幕之上,直接面對觀眾的主演陣容。奚美娟、鄔君梅、譚凱、杜志國以及最近晉升為「姐圈頂流」的表情管理達人劉敏濤,在劇中都悉數亮相。

幕後終極boss趙月娥,由國家一級演員 奚美娟飾演。此前,奚美娟以「國民媽媽」的形象著稱,本次「顛覆性」出演反派boss,再度證明了自己的強大實力。在奚美娟的演繹中,趙月娥的「壞」並非是青面獠牙,而是被分解開來,放在了冷靜、霸氣、堅定、掌控力強等表象背後,細水長流般地逐漸顯露出來,既能迷惑住劇中的所有人,又能讓觀眾一目了然。不少觀眾表示被趙月娥「氣到牙癢」「氣到跺腳」,就是對表演的最大肯定。

家庭事業兩得意的沈超英,由奧斯卡金像獎終身評委 鄔君梅飾演。前期意氣風發、談笑風生的中年女人,與慘遭一記悶拳經歷喪子之痛的絕望母親,處於生活的兩個極端。但鄔君梅的詮釋卻沒有絲毫斧鑿痕跡,從劇情後期沈超英消散抽離的精氣神兒里,觀眾一眼就能讀出她那被顛覆的人生。

除案件真相之外心中再無其他的馮凱隊長,由 譚凱飾演。十年前《神話》中盪氣迴腸的霸王項羽,在十年後的《燃燒》中,同樣是一身浩然正氣。專注嚴謹、不苟言笑的馮凱,自帶「鷹眼掃射」的氣場,雖然表情不多,但眼神中永遠透露著堅定與正義,給觀眾以強大的安心感。

一生堅守正義、彌留之際唯一的要求便是穿著警服離世的劉志堅,由 張志堅飾演。在《燃燒》中,劉志堅是堅守正道,但卻為理想與正義獻身的悲情角色。不論是在追查案情時的專注與迫切,還是在與戰友高四海訣別時眼神中流露出的悲傷與不舍,都顯得無比真實動人。

與舞台上的「沉浸式表演」不同,劇中飾演高風之母劉潔的 劉敏濤,內斂沉穩得讓人心驚。她是這樣一個角色:既不被丈夫愛,又被兒子誤解、二十年來對她冷眼相待。縱觀整部作品,這位被排斥的母親從沒有以聲嘶力竭的宣洩、或是涕泗橫流的苦楚來表達情緒,恰恰相反,她做出的是最簡單但同樣也最拉扯人心的呈現方式:眼神中暗淡的光芒,將她的心境無比真實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站在整個案件起點的高四海,由 杜志國飾演。到底是該明哲保身、順從他人的意見,對疑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是秉公執法,對得起這一身警服,同時也賭上自己前半生積累的一切名譽?內心的信念感和責任感,在高四海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豐滿的角色遇上實力派的詮釋,產生的是1+1>2的理想效果。

實力派表演藝術家們在《燃燒》中強勢出鏡,不僅為劇集品質提供實力保證,更引髮網友的熱議好評,由此引發的熱度發酵,不輸任何流量光環。

「《燃燒》是一部看著看著就會認真著迷的戲」

因為戲就在人物的內心溝壑里,在靜水深流的劇情鋪陳里,在戲骨們的眼角眉梢里。

總編 | 韓英楠

編輯 | 青禾

校對 | 栗子

熱文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jGAo63IBiuFnsJQVnsh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