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童為何患上婦科炎症?媽媽們要注意了

2019-06-14     婦產科胡醫生

最近門診來了一個特殊的婦科患者,出生三個月的女寶寶。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三天前家人在給寶寶洗小屁屁的時候,發現寶寶的下體出現了不明分泌物,尿不濕上也總是有黃黃的分泌物,聞上去臭臭的,排尿時也總是哭鬧不止。家長趕緊帶著寶寶來到醫院。檢查結果讓一家人瞠目結舌,三個月的寶寶居然得的是陰道炎。寶寶的媽媽百思不得其解,三個月大的孩子怎麼也會有婦科病呢?

其實啊,這種現象不少見,很多家有女寶寶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的小屁屁看上去很紅,有的時候內褲上還會有黃色的分泌物,著急的帶著寶寶去醫院一看啊,醫生大多會告訴媽媽們,寶寶這是患了嬰幼兒陰道炎。what?!為什麼幼兒也會有陰道炎?不要著急,我們繼續往下說。

發生嬰幼兒陰道炎的原因

嬰幼兒陰道炎,醫學上的準確叫法應該是嬰幼兒外陰陰道炎,是指嬰幼兒發生的陰道炎和外陰炎,常見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率約為 7.4%,是小兒婦科常見疾病。導致嬰幼兒外陰道陰道炎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嬰幼兒的生理結構特點和成人有所不同。嬰幼兒外陰尚未完全發育好,不能遮蓋尿道口及尿道前庭,細菌容易入侵。

第二,陰道環境差異。嬰幼兒陰道環境與成人不同,新生兒出生後2~3周,胎兒時期從媽媽獲得的雌激素會減少,而寶寶自身雌激素水平低,容易造成女寶陰道上皮薄,糖原少,陰道內pH值在6.0~8.0,乳桿菌沒有成為優勢菌,陰道抵抗力差,容易受細菌感染。

第三,就是女寶們的衛生問題了。例如寶寶有時大小便後,家長們沒有及時清潔或清潔不到位,寶寶外陰存在尿液、糞便等,或者將寶寶的衣服和大人的混洗,引起滴蟲等傳染性陰道炎。

第四,化學或物理性刺激,比如用鹼性較強的肥皂、洗衣粉洗嬰幼兒內衣,給嬰幼兒塗抹刺激性較強的外用油膏或者沐浴露等,以及穿用人工合成材料製成的貼身衣褲,均可引起過敏性陰道炎。

第五,在玩耍的時候,寶寶玩耍時不小心損傷外陰。還有孩子出於好奇或者想緩解一些外陰不適,會將一些如花生米、豆類、小石頭、髮夾、小玩具等塞入陰道內,未能及時取出,長時間刺激或損傷陰道黏膜,而繼發感染,引起炎症。

第六,蟯蟲性外陰陰道炎。該病在正常情況下並不多見。是蟯蟲直接通過直腸感染或者由於糞便處理不當,通過嬰兒母親或者保教人員的手或衣服、玩具等將蟯蟲卵污染幼女外陰而引起感染。

第七,很罕見,寶寶得了生殖道方面的疾病,導致異常分泌物反覆出現。

嬰幼兒陰道炎的臨床表現

除了上面的紅屁股、陰道分泌物增多,排尿時疼痛哭鬧,嬰幼兒陰道炎還會有這些臨床表現:

1.外陰疼痛、瘙癢。外陰、陰蒂、尿道口及陰道口黏膜充血、水腫、並有膿性分泌物黏附。

2.外陰發紅、水腫,甚至皮膚剝脫。局部有抓痕、出血等現象。

3.尿布或內褲上經常有膿性干痂形成,或有稀水樣的痕跡。

4.嚴重者小陰唇粘連,尿流變細,甚至排尿困難。

引起嬰幼兒陰道炎常見的病原體有大腸埃希菌、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白假絲酵母菌,蟯蟲、陰道加德納菌等。少部分嬰幼兒存在被成人傳染的性傳播疾病,比如陰道毛滴蟲、淋病、衣原體、梅毒等。所以,發現寶寶外陰皮膚異常或內褲的異常分泌物時,一定要及時帶去醫院檢查,不要認為孩子小就不會有陰道炎哦,不然會耽誤治療。

嬰幼兒陰道炎該做的檢查有這些

很多媽媽非常不放心,帶寶寶去醫院後,醫生會不會把寶寶的處女膜弄破啊,要怎麼給寶寶檢查呢?接下來我們就說說該做的檢查有哪些,相信看完以後,緊張的媽媽們就能放心了。

首先啊,婦科檢查是第一步,家長需要配合醫生,將寶寶的雙腿分開,讓醫生詳細看一看寶寶外陰情況,評估是不是有外陰發育異常。

其次,需要取寶寶的陰道分泌物做檢查。如果在外陰有分泌物黏附,直接用棉簽蘸取即可。如果外陰取不到,會用生理鹽水沾濕的小棉簽小心探入處女膜口,輕輕擦拭取樣。有的醫院會用連接注射器的柔軟無菌眼藥水滴管或小號導尿管放入處女膜口,吸引陰道分泌物用來做化驗。一般做常規化驗,如果寶寶反覆出現陰道分泌物異常,需要做分泌物培養。

第三,尿常規的檢查是很有必要的,寶寶還小,不會表達,有時候存在尿路感染,症狀表現和外陰陰道炎是一樣的,必須做尿常規來進行排除。

除此之外,如果高度懷疑有生殖道方面疾病,還需要做B超等影像學檢查。

嬰幼兒陰道炎的治療要這樣做

經過檢查化驗後,如果沒有特殊感染,這叫做非特異性外陰陰道炎,採取下列措施後,通常會在2~3周內消失:

避免讓寶寶穿連身睡衣,睡覺時也需要保證空氣流通。

給寶寶穿棉質內褲。內衣物在洗滌後應多次漂洗以免刺激物殘留,不適用柔順劑。

避免穿緊身褲襪、緊身連衣褲和綁腿褲。選擇裙裝和寬鬆的褲子以利於空氣流通。

每日溫水沐浴也有幫助,如下:

  1. 讓孩子泡在清潔水中(無肥皂)10-15分鐘。
  2. 在兒童離開盆浴前使用肥皂清洗除生殖器區以外的區域,生殖器區不要使用任何肥皂。
  3. 充分沖洗生殖器區並用柔軟的毛巾輕柔拍干,或者用冷風模式的吹風機輕吹,有助於乾燥生殖器區。
  4. 不要使用泡沫浴或香皂。

如果寶寶感到外陰部觸痛或腫脹,可以使用冷敷緩解不適。擦拭時可使用濕巾代替廁紙。

如果通過這些方法,還是不能改善寶寶的症狀,需要考慮有感染可能,需要再次檢查,使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了,比如口服阿莫西林,或者局部使用高錳酸鉀稀釋液清洗、浸泡、甲硝唑或克林黴素乳膏局部塗抹來進行治療,但切勿自行使用,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日常預防措施要記牢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的高發年齡段為2~4歲,剛出生不久的寶寶也不少見。這個時候的女寶寶們依賴於家長們的照顧,要減少此種疾病的方式,從日常生活做起很重要,防患於未然。給孩子穿柔軟乾淨的棉質貼身衣物,每天換內褲,這是基本要求,此外,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還有一些特殊注意事項:

【對於出生不久的寶寶,要注意這些:】

要保持寶寶陰部清潔乾燥,大小便後及時更換尿布或尿不濕;

大便後注意應從前往後擦, 避免糞便污染外陰。

每天清洗外陰或者大小便後洗擦外陰,清洗外陰最好用流動水,溫水清洗,不用洗液或肥皂、沐浴露,清潔過後及時塗抹護臀膏。

【對於會走路的寶寶或更大的孩子,要注意這些:】

避免給會走路的女寶寶穿開襠褲;

檢查孩子的衛生習慣。強調排便後從前往後擦拭,讓其在坐下時分開雙膝以減少尿液反流進入陰道。如果由於其體型小而難以保持該姿勢,則可以使用較小的可拆卸坐便椅或向後坐在坐便器上(面對坐便器),應當指導或幫助5歲以下孩子的如廁衛生。

避免讓孩子在游泳後穿著濕的游泳衣坐較長時間。

父母有生殖系統感染的要趕緊治療,以免再次感染孩子。 洗漱用品和衣物要與孩子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不要給孩子濫用抗生素。

嬰幼兒陰道炎在臨床上非常常見, 如果沒有及時正確的採取治療措施,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痛苦,甚至會影響到以後的發育情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預防為主,請牢牢記住,不能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j99H_msBmyVoG_1Z3X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