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最是無情,不知不覺間,2019已經接近了尾聲。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過去的11個月,思考30秒。
……
答案可能是「窮」、可能是「累」、也可能是「喪」、是「難」、是「變」!
對於很多人來說,2019是不容易的。
早上七八點出門,回家已接近凌晨。不僅要在多個deadline之間苟延殘喘,還要時刻擔心被臨時突發的工作打亂陣腳。
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樣的忙碌有多少是毫無意義的?
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在離開央視進入投資公司成為一名投資人時,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公司給她安排的司機。
在張泉靈的看來,自己會做飯、會開車,完全能照顧好自己,公司用不著花這個冤枉錢。
但對於她的好心,老闆卻並不領情:
「我出這麼高的薪水買你時間,是買你的專業能力去看項目給我們掙錢的。
除此以外你做的其它事情,其實是在浪費我們的錢。」
一個人價值的高低不在於付出了多少勞動、乾了多少活,而在於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多大的效益。
01
「工作10年,我把自己活成一台機器」:
拚命到崩潰,也不敢跟老闆哭
BOSS直聘出品的8集系列片《老闆不知道的我》第七期節目中,主人公娜娜讓人很是心疼。
娜娜個性要強,是個典型的工作狂。作為一名時尚主編,她身兼數職,一個人幹著五個人的活,大到與藝人溝通,確定採訪大綱、材料,小到熨衣服。
遇上時裝周,基本就是24小時連軸轉,忙得連喝口水的功夫都沒有。
工作至今將近十年,她從來沒有休過一次年假。即使是大年初一,她也依然忙碌在自己的崗位上。
但拼盡全力,努力到崩潰的她,在老闆看來這一切不過是理所當然。
當被問到「你知道她一個人做五個人的工作」以及「你知道她一個人做不了五個人的工作」時,老闆坦然:
「這個說心裡話不知道,如果她做不來,她應該跟我提出來!」
《老闆不知道的我》BOSS直聘出品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大一暑假在蘇寧做投訴客服時,每天都特別忙,早到晚退是常態。與我的忙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旁邊工位同事的悠閒,不僅到點下班,還有時間看看小說、玩玩遊戲。
起初我和娜娜一樣,覺得「求助沒有用,不如自己解決。」
後來問了幾個同事,別人一天最多只有10個新的投訴工單,而我有15個,或者更多。
我找領導理論,才發現領導不僅不知道我忙到爆炸,常常犧牲中飯時間來工作,相反還以為什麼都不說的我每天都很閒。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工作亦是如此。
視頻中老闆跟娜娜說的:「工作中你有什麼訴求,你不要自己忍著,你要及時的跟我溝通。」
正如《大話西遊》里的經典台詞一樣:
「你想要你就說嗎,你不說我怎麼知道呢?雖然你很誠懇地看著我,但是你還是得說啊。」
02
不懂溝通、反饋
工作等於白做
《被討厭的勇氣》一書里寫到:人的一切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人生的困擾,十之八九出在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困擾,十之八九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
前兩天木子請我吃飯,慶祝她升任部門經理。
說實話我挺意外的,木子今年6月份才剛畢業,加上之前的實習期,滿打滿算也才一年。
木子本人也挺意外的,人事通知下來的時候,她還特意找領導說過,自己入職時間尚短經驗不足,而作為主管的肖強已經工作了三年,能力強經驗足,才是經理的不二人選。
領導告訴木子:
「提拔你當經理自然有我的道理。
肖強雖然能力確實突出,但只會自己悶頭干,交給他做的事情,過程總是讓我忐忑不安。
而你就勝在讓我安心。
每次給你交代工作任務,你都會當面將任務複述一遍;事情做完或沒做完,也會在我擔心的時候,通過電話或微信及時給我說一聲,使我能夠很好的展開下一步工作。」
其實像肖強這樣的人,在職場中並不少見。
明明很努力也很好的完成了領導交代的工作,本以為可以得到領導的認可和誇獎,卻因為不懂得及時溝通,適得其反。
「上次跟你說的那件事做了嗎?」
「做了。」
「做的怎麼樣了?」
「已經做完了啊!」
「那你怎麼不跟我說一下呢?」
「你沒問,我以為你知道呢?!」
曾擔任福特汽車公司總裁的李·艾科卡有句口頭禪:
「你可以有聰明的想法,但如果你無法讓別人明白你的想法,那你的大腦就不會讓你有任何成果。」
深以為然。
曾經看過一個案例:
某公司下屬的元器件加工廠常年虧損,董事會召開會議討論是否要關停該加工廠,因為意見分歧比較大,最後董事會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在加工廠召開職工大會,全廠職工一起想辦法,幫助加工廠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擺脫被關閉的命運。並在一周內用書面報告形式反映上來。
換句話說,工廠的命運掌握在廣大員工手上,失業與否,由員工自己決定。
一周後,董事會收到了來自職工的眾多報告,報告羅列了工廠長期虧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職工自己的改進意見。
董事會根據這些問題,有針對性的完善了運營、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之前因為公司內部「缺少有效溝通」導致的問題,這次得到了全面解決。
果然,5個月後,工廠實現了盈利。
蒙牛的《文化手冊》里寫著:99%的問題都是由溝通造成的。
工作中缺乏了溝通,相當於瞎子走進死胡同,最後連問題在哪都找不到。
3
99%的職場問題
都是溝通問題
身在職場,問題總是不可避免。
有的人面對問題會據理力爭,有的人則明明沒錯也會選擇退讓妥協。
但都不是最佳的解決方式。
美國第30位總統柯立芝在位時,身邊的秘書總是在工作中出錯。
一天,柯立芝對秘書說:「今天你穿的這身衣服真漂亮,正適合你這樣年輕漂亮的小姐。」
秘書聽到後受寵若驚。
這時,柯立芝接著讚美道:「我相信你處理的公文也能和你一樣漂亮。」
從那以後,秘書果真在工作中很少出錯了。
朋友聽說問柯立芝:「這個方法很妙,你是怎樣想出來的?」
柯立芝回答:「這很簡單,就像理髮師給人刮鬍子,要先給人塗肥皂水,就是為了刮起來使人不疼。」
比起據理力爭和妥協退讓,講究方式方法的溝通更溫和也更容易讓人接納。
就像拿破崙·希爾說的:「溝通是一門生存的技能,學會它、掌握它、運用它。」
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到底該如何溝通呢?
一、明確溝通的目的:
首先需要明確並承認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與對方達成共識,實現對方與你的統一,而不是一味的闡述自己的無奈。
只有這樣,才能在溝通的過程中,把重心放在核心的問題上,做到不偏離主題。
二、放下表面的立場:
很多人在溝通時會不由自主的陷入一場假象的對立之中,將對方放置在自己的對立面,總是在試圖說服對方,而忽略了事實本身,爭的面紅耳赤後才發現原來彼此的意見是一致的。
三、確定底線,換位思考:
在溝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為什麼要進行這樣一次溝通?自己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如果現實和預期不相符,那麼自己能接受的底線是什麼?
同時,在溝通的過程中,要懂得換位思考,照顧別人的感受。
四、正確地提出批評和反對意見:
有人說:「矛盾和衝突往往來自不恰當的批評。」
在恰當的時機用恰當的方法提出批評和反對意見,不僅能更快更有效的解決問題, 還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具體來說,就是先肯定對方的觀點—再展開自己的建議—然後再次對對方的觀點給予肯定。
最後,我想引用朱自清先生的話作為今天文章的結尾:
我們是介在兩者(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平凡的人,沒有那偉大的魄力,可也不至於忘掉自己。
只是不能無視世故人情,我們看時間,看地點,看人,在禮貌與趣味兩個條件之下,修飾我們的說話。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