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咯」誰家 吡咯替尼PHOEBE研究結果預測 大咖TALKS——廖寧教授專訪

2020-04-24     壹生

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死亡率位居女性腫瘤的第2位。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陽性乳腺癌約占全部乳腺癌的20%~25%,具有惡性程度高、病情進展迅速、易發生淋巴結轉移等特點[2-4],且患者往往預後不佳。因此,HER2陽性乳腺癌也被稱為「最兇險的乳腺癌」。

吡咯替尼是由我國恆瑞醫藥自主研發生產的,針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新一代口服抗HER2治療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同時具有抗EGFR/HER1、HER2以及HER4活性。吡咯替尼既往進行的Ⅰ期、Ⅱ期臨床研究中,對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顯示出了良好的抗腫瘤活性。且應用吡咯替尼聯合卡培他濱二線治療HER2陽性晚期乳腺癌的III期PHOEBE研究將於2020年5月底在2020 ASCO 大會上進行口頭彙報,吡咯替尼將再次亮相國際舞台。本報近期特邀了廣東省人民醫院廖寧教授基於PHOEBE研究已知中期分析結果及吡咯替尼在臨床的進一步應用發表了看法。

廖寧教授 廣東省人民醫院

廣東省人民醫院乳腺科行政主任、博士生導師

美國腫瘤外科醫師協會(SSO)國際理事會理事

國際前哨淋巴結協會(ISNS)國際理事會理事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中國區顧問

國家衛計委醫政司《乳腺癌治療規範》編寫組成員

國家衛計委《乳腺癌診斷指南》專家組成員

國家衛計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腫瘤藥物"專家組成員

美國NCCN乳腺癌指南(中文版)專家組成員

St Gallen國際乳腺癌指南(中文版)專家組成員

01、PHOEBE研究結果將進一步夯實吡咯替尼在HER2陽性乳腺癌中的應用

吡咯替尼在II期臨床研究中,就已經取得了令人驚喜的結果。該II期研究結果顯示,吡咯替尼+卡培他濱組相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濱組客觀反應率(ORR)顯著提高(78.5% vs 57.1%),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顯著延長(18.1 vs 7.0 個月),疾病死亡風險降低 63.7%。同時,吡咯替尼的耐受性也好於拉帕替尼。基於上述值得肯定的研究數據,吡咯替尼被有條件批准上市。

此外,另一項吡咯替尼III期PHENIX研究顯示,在279例中國既往接受過紫杉烷和曲妥珠單抗治療的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吡咯替尼+卡培他濱組患者的中位PFS相比安慰劑+卡培他濱組顯著延長(11.1 vs 4.1個月),ORR顯著提高(68.6% vs 16.0%)。

基於吡咯替尼的優異研究結果和臨床使用,今年4月10日正式發布的2020版CSCO BC指南中,吡咯替尼更是曲妥珠治療失敗的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唯一I級推薦方案,同時在在既往未用過曲妥珠單抗或者既往曾使用且符合再使用的人群中亦是可選方案。吡咯替尼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創新藥,在上市不到兩年時間裡實實在在改寫了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的治療格局,為患者提供了新選擇。

02、從已有數據,探尋吡咯替尼的更多可能性

吡咯替尼為具有更高生物利用度和更多靶點的小分子TKI,隨著在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中療效的不斷體現,其更佳的臨床應用方式也被越來越多探討。如這一療效優異的藥物能否前移,用於早期HER2陽性乳腺癌以改善預後、提高治癒率?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已啟動相關臨床試驗,新輔助治療應用吡咯替尼聯合曲妥珠單抗、多西他賽的臨床研究,以pCR作為研究終點,這一研究的結果值得我們期待。

而在術後輔助治療的應用方面,吡咯替尼的療效及安全性臨床研究,也正在進行中,其在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術後輔助治療中的表現同樣值得我們翹首以盼。

03、精準治療時代已來,吡咯替尼PHOEBE研究結果值得期待

吡咯替尼可直接作用於HER2通路的酪氨酸激酶區,全面阻斷包括曲妥珠單抗無法阻斷的HER2異源二聚體在內的所有二聚體下游通路,其靶點更全面,且可對靶點造成不可逆抑制,更強效地抑制腫瘤生長。此外,吡咯替尼生物利用度也更高,對腫瘤細胞的抑制強度更高,且安全性更好。吡咯替尼的作用機制,更好詮釋了腫瘤精準治療,基於此,該藥物也成為了我國科技部「重大新藥創製」專項支持的1.1類創新藥。2017年,由我國研究者進行的吡咯替尼Ib期研究更是榮登《臨床腫瘤學雜誌》(JCO)(影響因子:24.004)。

如今,PHOEBE研究結果已呼之欲出,希望吡咯替尼能夠再創佳績,造福更多乳腺癌患者!

總結

在本次訪談中,廖寧教授對吡咯替尼的既往臨床數據和臨床療效表示肯定的同時,也發表了關於未來吡咯替尼應用的探索方向。總體來講,這一我國自主研發創新藥物,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其最新PHOEBE研究結果的發布值得期待!

溫馨提示,參與預測更有機會獲取驚喜大獎哦!

參考文獻:

1. Siegel R L, Miller K D, Jemal A. Cancer statistics. 2018. CA Cancer J Clin. 2018;68(1):7-30. DOI: 10.3322/caac.21442;

2. Ross J S, Slodkowska E A, Symmans W F, et al. The HER-2 receptor and breast cancer: ten years of targeted anti-HER-2 therapy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Oncologist. 2009;14(4):320-368.DOI: 10.1634/theoncologist.2008-0230;

3. Slamon D J, Clark G M, Wong S G, et al. Human breast cancer: correlation of relapse and survival with amplification of the HER-2/neu;

4. Witton C J, Reeves J R, Going J J, et al. Expression of the HER1-4 family o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in breast cancer. J Pathol. 2003;200(3):290-297.DOI: 10.1002/path.137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Y-prnEBfGB4SiUw47x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