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鑑賞功夫在外

2019-11-15     中石協

提起奇石收藏普天之下多數人會不以為然:石頭既不能當錢花,又不能用來當房產做抵押,擺弄那玩意兒有啥好處呢?

奇石遭遇尷尬是由於它既無瓷器、玉器那般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顯赫,也無書畫、古董那樣備受投資者追捧的人氣。

嘿嘿,還別說,凡是有點文化的人多多少少能看出點什麼。所以,玩石人稱這能看出些諧趣的過程是發現藝術。

那麼,何謂賞玩藝術呢?人可以有尊姓大名往來於世上,奇石豈能沒有名分蒙塵於世間。

多姿異彩的奇石,之所以被部分文人賢達、平民百姓津津樂道,其中肯定有不為人知的名堂。

賞玩藝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自然雨雕風蝕形成的形態作品;二是人為附加創作(賞析、命名、裝飾、擺設)產生的人文行為。

一件完整的奇石作品,其觀賞價值能否得到觀賞者的認可,發現者的人為創作不可小瞧。奇石作為藝術客觀存在的實體,須要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來挖掘它、反映它存在的內容和性質,奇石才有生命,才有價值,才有意義!

發現行為可視為賞玩藝術的動化技能,既然賞玩藝術是指發現者人為附加的創作意識,那麼,對自然形成的奇石姑且不要對它譴一責十要求過高。

奇石的天然造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發現者的思維方法和洞察能力是可以隨著文化知識的補充以及欣賞品位的提高得到升華。發現者相互間鑑賞能力不同等對待賞玩藝術的理解也不對乘,像演小品,表演出色的一定是對生活感受認識最深的。

賞玩過程中,有的人由於知識儲備豐厚無須代勞上乘之物便可發現到手,而有的人需要引導提示方可頓然醒悟,為什麼差距這樣大呢?是由於知識儲備不夠量化造成的。說到知識的量化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會是儲備而不是儲存呢?儲備是學習知識多領域的聚合,是用來防止一念之差導致失敗的予備;儲存則不同,它是學習知識某方面的沉澱,「又紅又專」,專而不可多能。

例如,某件藏品從發現到後來的命名、配座、陳設、文字賞析之所以贏得叫好,說明發現者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所以嘛,拿捏到位,眼到心隨。

有時發現者搜腸刮肚往往還不行,需要藉助別人掌眼才能進一步悟出名堂,奇石的「名分」才能蔬果分類對號如座,說明發現者知識儲存比較局限,曉得吃飯活命,不知還會患病。

收藏奇石注意力總是投向更好的,但是必須儲備足夠的知識用來以防萬一。

搗鼓奇石有別於其他諧趣,技藝不俗要看發現者綜合素質是否過硬,程咬金干仗三扳斧,成敗在此一舉,上火來氣,亂挖抓,哪那行呢!經營奇石缺乏對市場綜合調研分析:七瓦渣八瓦渣,不信撇不上一瓦渣,丟中一瓦渣,叫錢罐子爆開個花,誤打誤撞的事萬萬使不得呀!

像某些「奇石」表現實在小器,便想方設法用人為附加手段來彌補拔高,豈不是銀樣蠟槍頭徒有其表假扮高檔?有的「奇石」則空如皮囊,卻虛張聲勢,故弄玄虛想當然的粉飾偽發現,極盡誇大之能事樂而此不疲,豈不是無病呻吟折磨人?賞玩藝術代表發現者對奇石原始藝術的認知態度,發現與想像要儘可能的符合客觀實際,人為附加創作(細節)更要不折不扣地為奇石服務,游離主題之風萬萬不可助長蔓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MEPe24BMH2_cNUgDKcJ.html

















文說太湖石

2019-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