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理王府井店因為遭遇差評而報警,結果,事件180度翻轉!

2020-09-15   荼然笑了

原標題:狗不理王府井店因為遭遇差評而報警,結果,事件180度翻轉!

新穎產品的「潮流」吸引消費者,老字號的「傳統工藝」也吸引著一大批消費者,這是消費者的情感訴求,也是消費本身的訴求。

不管是五芳齋、稻香村的月餅,還是杏花樓、今雨軒的團圓餐,或者是狗不理的包子,一塊招牌就包含著一個傳奇故事,經過歲月的洗禮,這些老字號仍然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狗不理包子的發展時間線】

我們今天來說狗不理包子,這是天津市中國傳統風味小吃,始創於清朝咸豐年間,公元1858年,與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一起被稱為「天津三絕」。

1831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老話說賤名好養活。

高貴友17歲時,獨自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號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1916年(民國五年),高貴友病故,其子高金銘繼承產業,轉年在南市東大街立了分號。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把侯家後老號遷址到北大關橋口。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將老號、分號合併,遷址到天祥商場後門(今遼寧路),設立新號「德聚號」。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高金銘之子高煥文繼承產業,經營至1952年歇業。

一直到1956年,天津市將狗不理包子收歸國有並將店鋪遷至今和平區山東路,後又在南市食品街設立了分店。

2011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狗不理包子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項目被列入其中。

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老字號,帶有時代的氣息,繼承著傳統的手藝,可是時代的潮流發展似乎對老字號的發展並不友好。

 【現存中華老字號近一半持續虧損】

據新京報調查報道,我國老字號大多創建於明代或清代,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華老字號企業約有16000多家。到2006年,商務部先後確定了兩批中華老字號名錄,企業總計1128家。其中,食品加工、文化藝術服務和餐飲服務合計占比60%以上,王老吉、大白兔、五芳齋、全聚德等知名品牌。

據商務部統計,在現存的1128家中華老字號中,僅10%的企業蓬勃發展,40%的老字號勉強實現盈虧平衡,而近一半都是持續虧損狀態

在消費者對於老字號的認知調查中,有六成多消費者認為目前的中華老字號品牌產品老舊,創新力不足,無法吸引年輕消費者。另有46.85%消費者認為老字號的組織架構陳舊,市場反應慢。

由於需求發生變化,年輕消費者在購物時不僅局限於產品本身,其服務、設計、審美等都是考慮因素,而這種情況下,許多老字號的思維感官與革新的人群逐漸背道而馳,與消費者需求脫節。

甚至部分老字號也出現過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老字號的未來如何發展?是所有老字號掌舵人應當時刻考慮的事情。

【老字號應該更能經得起「推敲」】

昨天下午,微博上視頻博主一則探訪狗不理包子王府井店的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

視頻博主稱,該店在大眾點評網上的評分是2.85分,「難吃價貴」,並實地探訪進行品嘗,最後給出了實實在在的差評。

這段視頻發出不久,王府井狗不理店就發布聲明稱,該視頻所有惡語中傷言論均為不實信息,視頻發布者侵犯了餐廳名譽權,餐廳將依法追究相關人員和網絡媒體的法律責任。

沒想像,今天事情出現了180度大轉彎,這件事情發生後,狗不理集團來人趕赴狗不理王府井店了解事情經過,最後經過了解,給出了明確的態度,總店認為,狗不理王府井店面對消費者評價擅自處理且嚴重不妥,不能代表集團官方行為和立場。

處理結果是,由於該店嚴重違反了狗不理集團企業品牌管理規定和與狗不理集團簽訂的加盟協議相關約定,嚴重損害了狗不理集團名譽,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狗不理集團從即日起,解除與該店加盟方的合作。

所以,由此看來,消費者是有絕對的權力對所接受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發表評價,甚至對商家提出批評和建議的,只要是基於事實,不存在藉機誹謗或詆毀的。

為什麼狗不理王府井店在周邊幾千家店當中差評如此之多?排名倒數第一?店方自己不反思嗎?

反而因為遭遇差評而報警打壓消費者,這種做法無異於品牌自殺吧。

再說了,這百年老字號,不是更應該經得起消費者的「推敲"嗎?

做的東西好,我給你讚賞;做的不好,還不准消費者說不好,如此打壓消費者的事情,可能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吧。

對於任何品牌來說,核心還是要靠好產品,靠優質的產品良好的服務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和尊重,而不是不允許消費者差評。

比如中教資料庫學術平台,涵蓋8大學科94個細分領域的專業、深度、的海量知識內容,讀者在中教資料庫上閱讀任何一篇文獻之後,都可以對閱讀過的文章進行打分評價,還能作者和雜誌社進行深度交流互動,這樣可以確保讀者的每次參與都將讓知識得到一次進化。

【老字號:盈利vs傳承 】

老字號企業既是市場主體,更是一種歷史文化的見證和傳承者,可以說,一些老字號的品牌和歷史文化意義,遠遠比盈利更重要。

不過,既然是市場主體,就要以盈利為目的,沒有利潤保駕護航,老字號終將消失。

但是,一些老字號發展到今天,逐漸追不上市場步伐,不管是產品創新,還是企業管理、成本控制,與新型網際網路企業差距越來越大,面對越來越差的收益,很多老字號也在不斷探索,跨界、轉型、改革,但是收效甚微!

像狗不理包子,響噹噹的老字號,股權改革以後,從主營包子到快餐,又到如今的大酒店一般,產品樣式多了,可卻早把曾經的老字號豬肉包的絕活丟了,店鋪一家家開起來,包子的手藝卻沒得到傳承,這樣的老字號,對市場打不過那些快餐品牌,對品牌留不住傳統手藝,就這樣不上不下的,每年就是在消耗老字號的名氣,沒有好產品,也是把自己老字號招牌砸了,看著令人心痛!

個人認為,老字號不管如何發展,傳統手藝不能丟,傳統產品不能丟,丟了那份歷史傳統,想再找回來,那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