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爺之品茗

2019-11-27   頭條天津

天津大爺不喝奶、不吃酒,卻偏愛品茗。

起初人們對品茗沒有那麼講究,一提粗陶大壺,泡一碗翠綠汁水。後來,隨人們對茶的研習,不斷衍生各種茶的品類,從而讓品茗愈發講究,賞、嗅、品、感成了重點。

天津大爺的茶壺

天津大爺好品茗不是裝,而是傳統。

都說天津人喝茶是因津水味兒不好,用茉莉花茶遮味兒,但這僅是其一。其二便是傳統,品茗的傳統,天津大爺好玩兒的傳統。

茶道文化發展至今,周邊器具自然不得忽視,藏壺養壺成了風氣,一把好壺更是可遇不可求。

天津大爺好玩兒,你以為只是隨隨便便拿著的紫砂壺,其中的門道兒可多著了,很有可能就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

玩兒壺要比玩兒鳥兒起源更早,最初是盛行於明代正德嘉靖時期,紫砂壺創始人龔春以精湛的技藝,俘獲大批粉絲,當時人稱讚其作品「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雖僅12字之短,卻令後人如見其壺。

「供春壺」藝術價值極其珍貴,就連當代紫砂壺大師顧景舟的仿品都價值60萬左右的港幣。

清初陳鳴遠發明壺底落款、壺蓋內印,到清代形成固定工藝程序,對紫砂壺產生重大影響。今天我們能夠在紫砂壺底、蓋內、嘴下、內堂均見作家落款便是陳鳴遠發明的延續。

天津大爺不差錢兒,紫砂壺只是遛鳥時一個標配。

紫砂壺樣式繁多,經典款型分為西施、石瓢、仿古如意、井欄、報春等,其中最受天津大爺喜愛的便是西施,其原因是西施體小,方便易拿,壺身圓潤、截蓋嘴短、憨態可掬,又仿佛古典佳人,給人以珠圓玉潤、溫婉傳統的精巧印象,尤其是拿在手裡簡潔大方、便於攜帶,又是紫砂壺中的典型代表,故頗受天津大爺的喜愛。

你以為這就完了?

天津大爺在用壺前都少不了開壺的工序。將你喜歡的茶連同甘草、西洋參與茶壺一同放進燒開的熱水中,小火煮上兩個小時,去掉壺中燥氣、火氣、土氣,再用來泡茶就算是紅茶夏飲也不會上火。

天津大爺講究養壺,一茶一壺是最基本的規矩,這樣養出的壺才潤亮光輝、生靈精動,沏出的茶更是香醇、回甘生津,就連泡出的水也有茶香凝韻淡然飄出。

天津大爺喝茶只是傳統使然,玩兒盞養壺才是修身斂德;天津大爺雖不攀比,講究的事兒卻一點兒也不能少;他們大大咧咧,操著一口流利的津韻悠然自得,若是手裡拿著一個有來頭的茶壺,心裡那是美美的,生活更因此而美美的!

文/無雙

責編/采芹

圖片/部分自己拍攝 部分源自圖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