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裸婚、房租、相親、網戀8090說出了這兩代人的辛酸

2020-03-08   水娘說情感

​文:水娘說情感

01

有一位北漂青年曾說:「曾經夢想是那麼美好!可現在要是問我是什麼真的不敢說了,只能說走一步看一步吧!能租到一間小房子安腳就不錯了。」

他孤身一人到北京闖蕩,捲縮在自己租的不足五平米的房子裡,在言語中的那種心酸掩飾不住。

這些年輕人已經習慣了面對逆境,絕對不會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現出來,恰恰也是這樣的一個信念在鼓勵著他們自己繼續撐下去。現實很殘酷,哭也沒用,時間不可能等你,睡一覺醒來後又是新的一天。

李菊香83年的,幾年前辭去工作,在深圳開了家小吃店,類似於一家沙縣小吃。在同齡人看來,無疑是浪費時間,因為她每個月的收入來源實在不算理想。

對於她來說,就一句話:不求暴富,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之後,李菊香在深圳那一帶如願以償,由於她的精湛手藝生意絡繹不絕。相比那些「有賊心沒賊膽」的人,她活出了極致。

但對於絕大多數家境一般的年輕人來說活著,就已經耗盡他們所有的力氣。

02

潘思思90後,她發誓逃離北京回家鄉。

逃得出去嗎?

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北京的地鐵都是一派盛況,無數個數不清的年輕人揉著眼睛,托著腮,棕色的黑眼圈,在人來人往的人海中,唯我獨醉的樣子,一步一步,慢慢的在人群中推塔著上車,默不作聲地幾乎所有人臉上都流露出「睡眠不足」四個字,而潘思思就是其中的那一個。

下班的點準時過,勞累了一天,從早高峰擠地鐵開始。北京地鐵每天運營人數超過800多萬,地鐵里擁擠不堪,空氣品質渾濁,大部分都是80、90後的年輕人,看似結伴而行,但卻走上相反的路口。

但年輕人們沒的選擇,因為他們大都住在房價較低的郊區,而公司一般都在市區,這樣的來回在路上已經耽誤了一兩個小時,而這已經算是很好了,甚至還有更遠的。

其中有一部分潛力股的年輕人會選擇在這個城市買車代步,但是交通擁擠的公路上依然讓他們焦頭爛額,因為每天堵車都能夠影響到心情。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奔波成為正比時,已經讓人身心疲憊不堪,更別人說工作的壓力大,無休止的加班,堵車時的焦慮,生活節奏的快腳步,常年的霧霾和永遠也追不上的房價了。

於是,潘思思出現了「逃離北京回家鄉」的想法。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人這樣做了,回到家鄉去過一種舒適的、安逸的生活,享受生活的樂趣。

潘思思在北京生活七年,最終還是回到老家貴州駕歐,在父母的幫助下買了房,可她總是覺得生活缺少點什麼。

畢竟全國最優質的資源都匯聚在了一線的大城市,而家鄉卻連一場演出可能都看不到,風景倒是很美好了,空氣也很新鮮,親朋好友也很可親。

可是缺少了什麼呢?說不上來。當她尋求同伴相聚時,猛然發現同齡人已經普遍成家立業,自己倒像一個異類身處其中。

身處這個沒有朋友,心靈也沒有得到滿足的家鄉,潘思思覺得家鄉的日子也並不是所想的那種天堂。

但是相對於擠地鐵的那種焦慮,能吃飽,喝足,有房子住,已經算是好的了,而那些飄渺的奢侈已經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80、90後的年輕人,就在這種殘酷的生活中被迫做出選擇,可無論怎麼選都無法做到十全十美。而另一方面,無奈也趁虛而入,成為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03

無奈是8090後這兩代人的常態。

在長安的一場相親活動上,大爺大媽們查看著一張張簡介,希望為孩子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而房子、戶口、學歷、工作,工資多少等都是硬性要求,家長都談妥了大家才會介紹兒女見面,否則就免談。

對於這些父母代替兒女們相親已經是正常,因為年輕人工作實在太忙,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睡覺,根本沒有剩餘的時間讓他們閒下來,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作為父母的真是操碎了心。

相對而言,這一代年輕人的想法要比父母的更加靈活,他們大多排斥相親,就算被父母強制拉去的,很多也當作一場活動罷了,反正多認識幾個朋友,也不是什麼壞事的心理。

在這個信息快捷的時代,除了相親,他們還會網戀、裸婚,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打算結婚。

一個人生活固然無奈,但是結婚的成本也讓很多人望而止步。

沒房沒車沒存款,怎麼結婚呢?

裸婚當然是一個很美好的想法,但也要承受著親朋好友的巨大壓力,以及一些外界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做到真真正正的裸婚還是少數內心強大的人。

同時,年輕人的無奈還不僅來自單身,還有與父母的代溝。

是否回老家、是否早結婚、是否生孩子、孩子給誰帶?這些都是夾在兩代人之間的矛盾點,在無數問題上一步步激化,說到底,還是兩代人不同生活環境導致引發的碰撞。

從此留在心底的便是不被家人理解和支持,無疑讓8090這兩代人更加無奈。

04

談到辛酸,肖震平說,「作為吃苦耐勞,條件艱苦的八五後,終於也是在廣州,過上了娶妻生子,買房買車開公司的生活,日常生活費用全憑利息度日。雖然出身不平等,但起碼我們還有自己的雙手與頭腦,還有不服輸,敢拼、敢輸、敢闖、的心。但曾經混過的城市已經模糊了記憶,偶爾從電視里看著曾走過的地方,那一種辛酸真是無從形容。都說是要知足,但是很多時候都是被逼出來的。」

這種辛酸,是8090後的烙印,我們不會忘記,這個時代不會忘記。

說真的,這個時代對8090來說好像特別苛刻,都還沒來得及感受青春的瘋狂,就要成為別人口中老去的一代。

也許8090後真得像白岩松說的那樣,「是值得同情的兩代人」,不過即便再荒蕪,也應該會有希望綻放,可能還沒到時候吧!希望這種幸酸可以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幸福驚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