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什麼樣的孩子今後能夠生活的更幸福?

2020-04-02     家長社區

1

身心健康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有未來。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有適應環境的能力,比如孩子到了一個新的學校,他覺得不適應,你給他換了一個新的學校,他還是不適應,這時候你就要考慮是不是孩子自身的問題,他沒辦法適應環境。

2

收入不低於社會平均水平

經濟收入是很多人非常看重的。那麼,到底多少收入才能確保幸福呢?

其實,只要收入不低於社會平均水平,孩子內心很平靜,而且在做自己非常願意做的事情,過得很知足,有滋有味,能夠取得一定的社會成就,這就是成功的。

3

能夠自我悅納

孩子將來要有內心的愉悅感,而不能僅僅為別人的評價活著。這樣的人,他不會有太多外界的逼迫,內心是強大的。

一個過得好的人,他的愉悅是來自自身的,錢鍾書的太太楊絳就有這樣的能力。如果家長有這樣的觀念,是不會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做比較,經常詢問孩子在人群中的表現。

4

終身學習的願望

孩子要從小養成閱讀習慣,培養起終身學習的能力。「一生學習不輟,這個人的人生是充實的,人生是飽滿的,他是過得好的。」

如何培養孩子終身學習的願望?就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現代的人大部分沒有閱讀習慣,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是沒有能力獨處的,我們家長要有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理念。

5

能欣賞美

孩子能夠鑑賞美,會為美而感動,這個人才像一個人,有人的心靈,這是他享受到人的樂趣、過得好的條件。

內心有美的人,在遇到挫折的時候精神上是有支撐的,內心有美才能支撐他。

6

獨處不焦慮

以後我們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一個人生存的,他需要有獨處的能力,不然等他老了以後就會整天活在恐懼中。

獨處是一個人強大的表現,而有閱讀習慣的人就可以獨處。

一個人安靜的思考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內心有豐富的資源,是一個有魂的人,悠然自處,獨享人生的樂趣。

7

群處不焦慮

很多人職場受傷,都是因為人際關係,就是群處無能。

如果要培養一個群處不焦慮的孩子,我們家長就不會在孩子參加一個聚會回來的時候,就不停的問他問題,「你跟誰在一起?」「好像聽說誰誰誰收到了什麼禮物,你有麼有收到禮物……」,就是生怕自己的孩子吃虧。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敏感、多疑、猜忌,總是會捕捉別人的負面心態。

8

有助人能力

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理念多是防範教育,對於助人的教育是缺失的。助人教育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從小灌輸孩子要幫助他人,主動幫助別人,比如別人不開心了,主動去關心一下,安慰一下。時間久了,他會找到自己強大的感覺,這是一種正能量,而別人反饋給他的也是正能量。

9

親密能力培養

一個人只要兩三個知心朋友,平時不聯繫,只要你有為難,一個電話就能獲得幫助,我們需要培養孩子將來能交到這樣的朋友。

你要告訴他朋友是用來分享的,如果你有一樣好東西要想到分給自己的好朋友;你要告訴他朋友是用來分擔的,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不開心的事,你要會想到去安慰她。

只有你教他了,他以後才會有這樣的朋友。

10

與伴侶親密相處

親密是一種能力。婚姻裡面,沒有誰好誰錯,講到底就是人格成熟的問題。家長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人格成熟的人,學會和配偶如何相處。

孩子以後的夫妻幸福和他的家庭幸福是有必然聯繫的。

11

有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一個孩子的價值取向和他的家庭教育是有關係的。

80後,我們告訴他,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90後,我們告訴他,好好學習,爭做精英;

可是當我們給00後灌輸這樣的觀念時,他們往往會回答你,我為什麼要改變命運,我最討厭的就是精英,為什麼呢?

不同階級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意識強加於孩子身上,你需要改變你的觀念,這樣才不會焦慮,也才會讓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有正確人生價值取向的孩子,心裡是有光的,他這一生就會過得好,船就能駛向彼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h7y-P3EBiuFnsJQVen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