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幾千年來,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主要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有長久長壽之意。故而,國家把重陽節定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人節。
百善孝為先,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孝道的國家。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孝」才是老人真正需要的呢?——最實在的孝心首先在於對老人身體健康的關愛。
一、陽氣不盛,五臟皆病
重陽的到來,意味著時令真正進入深秋,此後,陽氣迅速沉降,氣候迅速轉涼,極易導致人體機能發生變化。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古人將人體與陽氣的關係比作天空與太陽的關係,天空沒有太陽,萬物就無法生長;人體沒有陽氣,就會折壽短命。「衛」即衛兵、保衛,指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負責抵禦外邪,保衛人體安全。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活動的原動力,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轉,都靠它來推動。陽氣不足,五臟六腑就會衰退,甚至出現病理性損傷,引發疾病。「陽氣不盛,五臟皆病」的說法,就是這個道理。
二、陽虛,老人體弱多病的癥結所在
《黃帝內經》指出:「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就是說,人過了四十歲,陽氣就會逐漸虧耗,年紀越大,陽氣越虛。
陽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身體不能維持恆溫。基礎體溫下降,氣血運行速度就會變慢,機體的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就會隨之下降,一些病理產物(如痰飲、瘀血、結石等)及外來物質(如風、寒、濕邪)就不能及時排出,繼而瘀積成疾。
老人本身陽氣就衰弱,重陽過後,陰增陽消,天氣寒冷,體內陽氣更是損耗嚴重,呈直線下降之勢。陽氣不足則正氣不足,免疫力就會下降,就會出現體力不支、精神不振、食慾不佳、睡眠不良等現象,嚴重時還會產生新疾、誘發舊疾、加重病情,等到陽氣消耗殆盡,生命也就划上了句點。所以,一些體弱多病的老人總是在秋冬去世。
由此可見,陽虛是老人體弱多病的癥結所在。故而,重陽過後,老人養生應當以補陽為先。
三、天下扶陽,灼艾第一
宋代太醫竇材把自己比作扁鵲再生,還寫了一部醫書——《扁鵲心書》。在這本書中,竇材重點倡導扶陽,並認為:
自古扶陽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也就是說,要想延年益壽,扶陽是不二法門,而艾灸是最佳選擇。
不光竇材重視艾灸,「藥王」孫思邈也是個艾灸「發燒友」。據唐史記載,孫思邈年幼時體弱多病,到中年時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燒」,讓身體受益匪淺——90多歲時,他仍能「視聽不衰,神采甚茂」,還能精力充沛地著書立說。孫思邈於101歲時無疾而終,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這都算得上是高壽。一代藥王得以多病之身安享百年之壽,艾灸功不可沒!
艾灸補陽,以灸透督脈為要,因為督脈為「陽脈之海」,灸透督脈可以「生一身之陽,斷一身之病」。此外,建議加上神闕、氣海、關元這3個任脈穴位,以及腿上的足三里、三陰交、太溪、湧泉等穴。
四、陽氣:生於脾,根於腎
陽氣來自兩個方面:首先,由父母之精氣所化生,這是先天之本;其次,由後天水谷精氣和自然清氣結合而成。
簡而言之:陽氣生於脾,根於腎——脾土肥沃(土沃),腎水充盈(水盈),則正氣不絕(氣足)。所以,在補陽的同時,老人還應健脾補腎,脾腎好了,陽氣就能源源不斷,循環無端。
1、健脾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內傷,百病由生」。
李時珍也說過:「人體氣機上下升降運動正常,有賴於脾胃功能的協調。脾胃運轉正常,則心腎相交、肺肝調和、陰陽平衡。
老人健脾重在溫補脾陽,建議艾灸以下穴位:
中脘穴
中脘——胃經募穴,「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艾灸中脘可促進胃經經氣運行,有調胃補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
關元穴
關元——相當於腹部的閥門,將人體元氣關在體內不泄漏,艾灸散發的溫陽之氣可以通過關元送入小腹,循行全身。
足三里
——胃經合穴(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具有健脾養胃、溫中散寒、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等功效。凡是胃腸失調,運化失職,以及無論虛實寒熱出現的各種胃腸疾患,均可艾灸足三里,尤其適用於脾陽虛衰以及胃經氣血不和所致的胃痛、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病症。
艾灸大師周楣聲曾在《灸繩》一書中說道:「足三里穴用於消化系疾病已成為常規」。
2、補腎
腎,乃五臟之根、先天之本,「諸髒之陽全賴腎陽以溫之,諸髒之陰全賴腎陰以濡之」。故而,腎好,才能藏精化氣,人才能有生身之本,立命之根。
老人補腎重在溫補腎陽,建議艾灸以下穴位:
命門穴
命門——養腎第一穴,命門穴中藏有命門之火,就是人的先天之火,命門之火旺盛了,腎才能得到溫養。艾灸此穴,可扶正固本、補腎益精、固氣補血,消除後背發涼、手腳發涼、腰酸腿寒等陽虛症狀。
腎俞穴
腎俞——腎氣灌輸之處,可以滋陰壯陽、補腎益元。
太溪穴
太溪——腎經原穴,被譽為「人體第一大補穴」 ,與足三里相比,太溪偏重於補先天,足三里偏重於補後天。
湧泉穴
湧泉——腎出於湧泉,艾灸湧泉能交通心腎、引火歸元、強腎固腰,還能幫助排出腎毒。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希望在重陽之際,子女們可以趁父母有生之年,趁父母都還健在,盡其孝心,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
溫馨提示:因人體差異大,以上灸法處方,僅供參考,請務必親自體會求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