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戰役:太平洋戰爭中的美日血戰,日軍只有1083人生還

2019-10-24     鄉土

作者:曽小二隨筆

硫磺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與美國間爆發的一場戰役,自1945年2月19日戰鬥至3月26日。戰役中共傷亡28686人,美軍犧牲6821人,而日本的22786名士兵之中除了1083人被俘之外,其餘全部陣亡。硫磺島戰役之後美軍將該島建設成供戰鬥機和轟炸機起飛降落的機場,加強了對日本政治和經濟工業中心的戰略轟炸,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滅亡。

1944年2月,當美軍占領馬紹爾群島後,日本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制海和制空權。硫磺島和小笠原諸島成為阻止美軍空襲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防線。日軍開始加強硫磺島的防禦力量,截止1945年2月,日軍在島上陸軍約1.5萬餘人,海軍約7000餘人,共約2.3萬人,飛機30餘架,由栗林統一指揮。

1945年1月28日,負責組織對日軍本土實施戰略轟炸的柯蒂斯·李梅少將前來協商航空兵如何支援硫磺島登陸作戰的時候,斯普魯恩斯向他提出硫磺島對於戰爭究竟有多少價值?李梅當即表示,沒有硫磺島就無法有效地對日軍本土進行戰略轟炸。斯普魯恩斯這才決心不惜付出巨大代價奪取硫磺島。

2月16日凌晨,火力支援編隊到達硫磺島海域,美軍開始實施登陸前的火力準備。從16日至18日三天裡,美軍除了艦炮火力外,護航航母的艦載機也全力出擊,塞班島的轟炸機也頻頻前來助戰,對硫磺島進行轟炸。這三天中,硫磺島幾乎完全被美軍火力轟擊的硝煙所淹沒。據統計,美軍在登陸前共消耗炮彈、炸彈24000餘噸,硫磺島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1200噸。

2月19日凌晨六時,特納率領的登陸編隊到達硫磺島海域,斯普魯恩斯和米切爾指揮的航母編隊也到達硫磺島西北海域,美軍第一波68輛履帶登陸車向灘頭衝擊,九時正,部隊準時開始登陸,一開始非常順利,但好景不長,登陸的美軍才推進了二百餘米,日軍等美軍炮火開始延伸,栗林就下令從坑道進入陣地,日軍炮火準確覆蓋了登陸灘頭,美軍被完全壓制在灘頭。

1945年2月23日,經四天血戰,十時二十分,陸戰五師二十八團由哈羅得·希勒中尉率領的40人組成的小分隊,終於攻上了折缽山山頂,升起了一面美國國旗。此時折缽山上,仍有近千日軍憑藉著坑道和岩洞工事在拚死抵抗。四小時後,希勒的士兵又插起了一面更大的星條旗,美聯社記者喬.羅森塔爾將插旗時的情景拍攝下來。

1945年2月24日,戰鬥更為激烈殘酷,硫磺島上的美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戰鬥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消耗戰,有時一整天只前進4米,直到1945年3月2日,付出慘重代價後的二十四團才攻上了高地,陸戰隊員的巨大犧牲並沒有白費,1945年3月3日,一架C-47運輸機在硫磺島的一號機場降落。次日在空襲日本本土時受傷的B-29在硫磺島緊急降落,硫磺島的戰略價值已經開始得到了體現。

1945年3月7日,美軍發動總攻,擔負中央突破的陸戰三師勢如破竹,進展神速,陸戰四師師長克利夫頓.凱茲少將向粟林和硫磺島日軍中戰鬥力最強的第一四五聯隊隊長池田大佐發出勸降信,信中首先向他們無畏精神和英勇作戰表示了尊敬,接著說明了無法取勝的處境,最後要求他們指揮所屬部隊停止抵抗,美軍將根據《日內瓦公約》保證投降的日軍受到人道待遇。但勸降信如同石沉大海,沒有迴音。

1945年3月16日,東北部的800餘日軍被殲滅,美軍於當日十八時宣布占領硫磺島。從16日美軍宣布占領硫磺島後又經過整整一周的激戰,24日美軍才將殘餘的日軍壓縮在島北部約2100平方米的狹小範圍里。栗林於當晚焚毀了軍旗,發出了最後的訣別電報,然後銷毀密碼,準備實施最後的決死反擊。次日激戰三小時,將這股日軍大部殲滅,栗林負傷後在島上剖腹自殺,美軍於當天八時宣布硫磺島戰役結束。

硫磺島戰役,不僅使美軍獲得了轟炸日本本土的重要基地,還打開了直接攻擊日本本土的通道。而美軍在硫磺島的慘重傷亡,也使美軍的高層意識到如果進攻日本本土,一定會遇到比在硫磺島更頑強的抵抗,美軍的傷亡將會更慘重,因此,日後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擔心在日本本土登陸將會遭到硫磺島那樣的巨大傷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gelD_W0BMH2_cNUgpQ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