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上空的"野馬"P-51戰鬥機

2019-07-17   镹如

P-51戰鬥機(英文:P-51 Fighter,編號:P-51,代號/綽號:Mustang,譯文:野馬 ,通稱:北美航空P-51「野馬」,改稱:F-51),是美國一型單座單發平直翼活塞式戰鬥機 ,是美國陸軍航空隊在二戰期間最有名的戰鬥機之一,也是美國海陸兩軍所使用的單引擎戰鬥機當中航程最長,對於歐洲與太平洋戰區戰略轟炸護航最重要的機種。

P-51戰鬥機是二戰後期性能最優秀的活塞式戰鬥機之一, 功能、尺寸與當時英國的噴火戰鬥機、德國的BF-109戰鬥機、日本的零式戰鬥機相當。

P-51戰鬥機由美國北美航空公司(North American Aviation)研製,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最初應邀為英國研製,裝英國「梅林」發動機,1940年10月26日首飛,公司型號NA-73。1941年8月首先提供英國空軍使用,美軍以XP-51的型號試用。1941年12月正式被美軍採用,廣泛用於歐亞戰場,二戰後仍有不少國家使用,一直使用到韓戰為止.

研製背景

1934年,美國實行了航空郵政法案,宣布飛機製造企業控股航運公司是違法行為,北美航空被剝奪了對東方航運和環球航運的控股。經歷一系列混亂的合併分割後,北美航空的規模大大縮小,在前景堪憂的情形下,時任董事長布里奇將公司移交給詹姆斯.H.「德國佬」金德柏格(James H. "Dutch" Kindelberger ),其具有航空製造業的深厚背景,曾擔任過飛行員和航空工程師。金德柏格接受了這份工作,但提出條件允許他的好友兼同事約翰.利蘭「李」艾伍德擔任副總裁。在金德柏格的領導下,北美航空完成了由控股公司向真正的飛機製造公司的轉變,

1938年初,金德柏格為了尋找商業機會,進行了數次歐洲之旅,因此有機會能夠接近觀察一些將要在二戰中使用的作戰飛機。二戰爆發後,金德柏格急切搜集來自雙方的作戰報告,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儘管金德柏格沒有設計戰鬥機的經驗,但他與艾伍德合作描繪出了一種戰鬥機的大致輪廓。北美為此於1939年夏成立了一個項目小組,由雷蒙德.H.賴斯、埃德加.舒默德,拉里. 韋特和 E.H.霍基等組成,其中埃德加.舒默德曾經為威利.梅賽施密特工作 。

1939年,歐洲戰事爆發後,亨利.舍爾夫(Henry Self)爵士率領英國採購委員會匆忙趕赴紐約為皇家空軍(RAF)尋找堪用的美國作戰飛機。儘管性能比不上噴火和Bf-109,英國還是訂購了大量的貝爾P-39飛蛇和寇蒂斯P-40戰鷹。舍爾夫也接觸過北美航空公司,向其訂購了一批NA-16教練機,命名為「哈佛」(Harvard) 。

1940年4月,英國採購委員會再次召見北美航空的總經理金德柏格,要求北美為RAF按許可證生產寇蒂斯 HAWK 87(P-40D)。金德柏格回答巧妙,他表示如果的確必須這樣做,北美航空會接受,為生產P-40需要進行準備,所花費的時間足以設計出一種比P-40更好的戰鬥機,英國委員會認為可以接受金德柏格的建議,1940年4 月10日正式批准,附加條件是在120天內準備好原型機,北美公司將該項目稱為NA-73 。接下來北美還要過軍方這一關,當時的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C)具有無條件禁止任何飛機外銷的權力,無論是否涉及陸軍利益.

技術特點

氣動結構

P-51戰鬥機布局沒有特別之處,但採用先進的層流翼型,高度簡潔的機身設計,合理的機內設備布局,這使它的氣動阻力大大下降,並且在尺寸和重量與同類飛機相當的情況下,載油量增加了3倍。這使它的航程達到1370千米,足以掩護B-17轟炸機進行最遠距離的攻擊。

早期雖然在動力上只能採取和P-40相同的僅搭配一級增壓器的亞利森液冷發動機,但相較於P-40,該機以更先進的進氣配置與總體布局使冷卻和空氣動力效率大為提高,並納入層流翼設計進一步強化高速性能。之後改裝搭配有二級二速的機械增壓器的英國梅林發動機,使其高空性能突飛猛進,北美公司還針對新發動機帶來的問題逐一修改,進一步提升其飛行性能。

該機起落架的輪距適中,在整備不良的地面降落時較以往的同級戰鬥機來得穩定,在地面滑行時具備一定程度安定性的同時亦有理想的操控性,所以獲得必須經常在戰地機場上起降的前線飛行員們好評。

動力系統

美軍二戰時期主力戰鬥機無論是液冷或氣冷發動機都傾向採用渦輪增壓器以強化高空性能的方針,但P-51由於非美軍內定機種,設計初期無法取得渦輪增壓器配額;故早期野馬(P-51A、A-36A)採用與P-40相同、僅搭配一級一速機械增壓器的亞利森V-1710液冷發動機作為動力來源。當飛行高度超過12000英尺之後,輸出功率下降很快,使得高空性能不佳。

1942年,北美航空公司和英國勞斯萊斯公司合作,將P-51的發動機改裝成由英國勞斯萊斯公司授權美國派卡德公司生產的的梅林發動機(V-1650)。該發動機裝有兩級兩速的機械增壓器,充分改善15000英尺以上的功率輸出,P-51B/C/D戰鬥機使用該型發動機。

經過這項改進,P-51「野馬」戰鬥機的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其高空最大速度由原型機的614千米/小時提高到709千米/小時。

機載武器

P-51戰鬥機在不同型號中採用過不同的武器裝備:NA-73構型的P-51(美式稱呼) 或「野馬Mk.I」(英式稱呼) 採用4挺12.7毫米白朗寧重機槍及4挺7.62毫米白朗寧輕機槍。NA-83構型的P-51採用2挺12.7毫米重機槍及4挺7.62毫米輕機槍。英國皇家空軍的NA-91構型「野馬Mk.IA」部分採用過4門20毫米希斯潘諾機炮。NA-87/ NA-97構型的A-36A為俯衝轟炸機型,有6挺12.7毫米重機槍。機鼻下方兩挺,左右兩翼各兩挺。NA-99構型的P-51A取消了A-36獨特的機鼻下方機槍,故只有4挺12.7毫米重機槍。美國陸航的P-51B/C亦採用4挺12.7毫米重機槍。(此時期的野馬型號因彈鏈供彈角度設計問題,經常卡彈。此問題在D型之後解決)。

由於P-51,在盟軍最高防禦力代表的P-47與盟軍最高綜合機動性代表的「噴火式」戰鬥機之間,取得了向來難以兩全的最佳折衷,而又能以遠低於前兩者的生產與後勤成本供應前線,同時還具備盟軍中最高水平的高速巡航性能與高速操控性,在盟軍迫切需要高空高速護航機種,以圖反攻的重大時間點上,在眾多競爭者之中率先達成此等均衡性,因此拔得頭籌。成為後期歐陸空戰中的主角,並獲得"最優秀戰鬥機"之名。

P-51戰鬥機是二戰中盟軍最優秀的全能活塞動力戰鬥機之一,也是盟軍空權的象徵,擊落了4950架敵機,占美國陸軍航空軍在歐洲上空擊落總數的48.9%,並擊毀了4131個地面目標,另外還擊落了超過230枚V-1飛彈,甚至還擊落了德國空軍最精銳的噴氣式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