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由於它起源於太和縣,加之又是在鐵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這個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變過,太和縣不大,但卻以製作各種小吃而讓人們熟知!
饊子:據宋代莊季裕《雞肋編》載,「饊子」又名「環餅」,或日之「寒具」,蘇軾謫居海南島時曾作詩讚之:「縴手搓來五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饊子的形色畢見!
嘛糊:安徽皖北地區的一種小吃,主要流行地區在安徽省太和縣,全國其它地區很少能喝到,嘛糊是一種用大米粉煮制而成糊狀小吃,大米粉只可煮到7、8成熟,煮過了或沒煮到這個程度都不好喝,單純這樣的嘛糊很難喝,要在做嘛糊的過程中放進去適量的大豆面,這個要有很好的比例,稍微不勻稱口感就不會那麼好,放在一起用攪勻後放在地鍋上加熱做熟,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放些鹹的大豆、芝麻鹽,現在做嘛糊的成本太高,賣的價格很便宜芝麻鹽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格拉條:阜陽格拉條是安徽省阜陽市的特色小吃,格拉條是一種麵條,按當地方言翻譯出來的當地通用寫法為「格拉條」!
插花牛肉湯:插花已屬阜陽地界,阜陽插花牛肉湯源於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以高姓熬制的較為有名,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純正,回味悠長!由於其風味獨特,在當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僅阜陽市內就有數十家正在經營!
枕頭饃: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每個長約1-1.5市尺,寬 約0.5-0.8市尺,厚約0.3-0.5市尺,重約2-6斤,堪稱饃中之王,阜陽大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饃焦呈金黃色,似油 炸一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 濕潤柔筋,干而不燥,鬆軟而又耐嚼!由於蒸製前沒有放鹼、發酵粉等物質,存放數日仍不霉不硬,味道依舊!
皮絲:阜陽特產皮絲,系新鮮豬皮經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觀金黃途亮, 薄如蟬翼,食之滑而不膩,味美絕倫,阜陽皮絲又稱春祥皮絲,上等的皮絲經高級廚師烹調後, 則成為招待客人的宴賓名菜,一般不可多得!
菜卷饃:在阜南縣街頭,賣有一種叫「菜卷饃」的方便小吃,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尤其是在校的青少年朋友喜歡,這種食品是用薄麵餅卷菜,主要以豆芽菜和新鮮蔬菜為卷料,方便食用,價格不高,很容易被人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