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 豌豆
除了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XR/MR被人們認為是新一代的「第四屏」,人們在工作生活中對螢幕的需求更加迫切。不僅使用多顯示器成為主流,虛擬桌面類產品也得到學生、職場人士等需要同時多屏協作等群體的廣泛應用。
在不需要購買多台外設的情況下同時打開多個虛擬桌面,也可以創建虛擬空間與其他用戶進行遠程協作,以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VR協作平台和虛擬桌面的Immersed在該領域探索多年。如今,它不僅要發布VR頭顯,還宣稱將通過SPAC交易上市,VR硬體賽道的新玩家越來越多。
Visor:專為工作設計的空間計算產品
Immersed成立於2017年,該公司的同名虛擬桌面軟體Immersed可為用戶提供5個AR/VR虛擬桌面,並能為遠程團隊提供螢幕共享和白板功能。目前已支持Quest、PICO、VIVE品牌的頭顯,針對硬體進行了部分功能更新。
Immersed軟體可適用於辦公領域,支持Mac/PC/Linux(無需額外硬體),用戶可以自己設定虛擬空間的背景,例如會議室咖啡館、吧檯甚至是太空艙等等。
佩戴Quest Pro使用Immersed(圖源:Immersed)
在Meta Quest Pro版本的Immersed軟體中,多屏虛擬桌面可以投放在現實空間,也可以投放在虛擬空間,用戶可以使用設備無線連接筆記本電腦啟用Immersed參加多人會議,還可以設定自己的虛擬形象。除此之外,能夠結合手勢識別功能實時調用系統功能UI,並啟用多屏桌面,同時還能在虛擬空間中透視實物鍵盤進行輸入。
據悉已擁有超過73萬名獨立用戶,且截至2023年5月,Immersed用戶就在Immersed軟體中工作了2000萬分鐘,迄今為止的月活使用量峰值達到了近87000名用戶。
圖源:Immersed
Immersed官宣的VR頭顯「Visor」,是具有單眼4K的超清晰解析度和Micro-OLED顯示技術的設備,FOV為100°,內置追蹤模塊(支持6DoF),重量比智慧型手機輕25%(是用戶使用過的頭顯重量的1/4,可以輕鬆放在手上),還可兼容Mac、Windows、Linux系統。
Immersed表示,受到蘋果Vision Pro的啟發,將Visor定位為「專為工作設計的空間計算產品」,且宣布將與Vision Pro一樣具有眼動和手動追蹤功能。
佩戴Visor使用Immersed(圖源:Immersed)
而在Immersed發布的硬體演示中,通過Visor啟動的Immersed虛擬桌面將能夠與現實空間相融合,更具沉浸感。據了解,Immersed不會為Visor開發應用商店,後續可能會為單獨的側載應用程式開放SDK。
除了正在開發的工作專用AR/VR硬體Visor,還在開發「Curator」,據稱這是一款旨在大幅提高員工生產力的AI助手。
圖源:Immersed
據悉該公司目前正與英特爾、高通和一家未公開的AR/VR技術巨頭合作,計劃明年正式面向市場推出。為了保證硬體的生產製造能夠順利進行,Immersed需要通過新的融資來推進硬體設計和製造。
而Immersed緊接著宣布已達成合併協議,將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Maquia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合併上市,公司的估值約為1.5億美元。為了促進合併,Immersed將通過可轉換票據籌集過橋融資,投資者包括英特爾公司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前足球運動員Tim Tebow和All Blue Capital。
這不是第一家宣布要開始做VR頭顯的VR軟體平台。今年2月,VR社交平台Bigscreen也推出了自己的PC VR頭顯Bigscreen Beyond,連CEO都現身為設備進行詳細講解。(相關閱讀:Bigscreen CEO親自拆解127g PC VR頭顯,公開「極簡主義」的背後)
Bigscreen官網顯示產品的重量為127g(用戶評測重量約170g,包含頭帶和面罩等部件),採用了定製的Pancake光學方案,搭載了單眼2560×2560解析度的Micro OLED顯示屏,刷新率高達90Hz,PPD為28,FOV為93°×90°。Bigscreen Beyond主要面向PCVR發燒友推出高清、輕薄的定製化VR(有線連接)。
Bigscreen和Immersed兩家公司都有多年的VR軟體開發經驗,如今更是面向垂直領域推出自己的頭顯,是什麼促使他們開始轉向硬體領域?
「想認真對待自己軟體的人也必須認真對待硬體」
市面上已經有多款適合遊戲玩家的出色AR/VR設備,Immersed認為自己也可以另闢蹊徑,著眼於自己的專長,攻克硬體難關。
Immersed創始人Renji Bijoy在於團隊就Visor設備亮相的會談中解釋了為什麼選擇做VR硬體的問題:
「我在2020年和Bigscreen的Darshan聊過,他們當時就想要做硬體了。其實建立一家軟體初創公司已經很困難了,更不用提在iPhone剛問世的時候史蒂夫·喬布斯為推出硬體付出了多少。」
這裡提到的喬布斯曾在2007年的訪談中談論過:蘋果把自己看成是一家軟體公司。喬布斯認為:「移動設備的製造商可以做好硬體,但是他們搞不定軟體;iPhone也是軟體,包在一個漂亮的硬體里。人們一般的想法是copy硬體,或許過一段時間以後,他們也可以做到。但我們的軟體至少領先其他人5年,而且軟體很難做,我們研發iPhone的軟體用了好幾年,但不要忘了,我們在電腦上做作業系統已經有十幾年了。」
對蘋果來說,這是他們的優勢,也是自信的體現,但對其他初創企業來說,這番話既是鼓舞,又更像誘人的賭注。
圖源:LinkedIn
Renji Bijoy也對做硬體抱有一份期許:「那些想認真對待自己軟體的人也必須認真對待硬體。人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XR/MR)這種硬體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被大眾所接受,但我實在不想坐以待斃,在未來四五年里還在圍繞著一個應用程式努力。」
「我聯繫了不少AR/VR公司,以我們的用戶數據和專為工作場景優化(弱化遊戲、培訓等功能)的方案進行溝通。我們可以設計一款在辦公場景使用筆記本電腦工作的專用頭顯。」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們需要長時間進入深度工作模式,因此設備不能過重。我們的用戶更多的是坐在筆記本電腦面前工作,為此我們更希望將硬體算力、渲染和追蹤功能交給筆記本,而且可隨身攜帶的高清螢幕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們在努力做的。」
另外,Bigscreen的CEO Darshan Shankar也曾表示:「我們需要用軟體提供更多的價值,為此花了很多時間改進軟體,最終發現硬體是最大的制約因素之一。Bigscreen Beyond選擇走OLED和高解析度的路線,保留與PC的有線連接,並決定瞄準不同的細分市場。」
圖源:Bigscreen
作為軟體平台,他們能夠獲取用戶的使用情況,他們可以知道用戶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以及使用時長。Immersed發現,通常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後,人們普遍會停止繼續使用軟體,主要原因是設備太重、視覺疲勞等。
可以看出,Bigscreen和Immersed都在瞄準小眾/垂直領域的硬體賽道,結合用戶的反饋後,他們都認為現階段市面上的VR硬體普遍偏重,無法長時間使用,因此為了減輕設備重量以方便攜帶,為此有必要捨棄掉部分功能。Immersed選擇突出顯示能力方面,通過高解析度的螢幕提高文本的可讀性,以改善視覺疲勞問題。
在硬體方面,鑒於Bigscreen Beyond目前還在處理預購期間的訂單,Visor還未投入生產,難以進行比較。總的來看,XR供應鏈較數年前已相對成熟,軟體平台入局硬體的門檻下降。而就軟體能力來看,兩家公司已積攢了多年的軟體開發能力和用戶基數,或許是受到蘋果的影響,這兩家VR軟體平台也開始決心打造自己的流量入口和生態,而不是依託於其他硬體平台。
圖源:Immersed
從盈利模式來看,軟硬結合能夠進一步擴大盈收,如果用戶選擇購買某一款硬體,絕大部分人都會考慮使用該硬體品牌的原生軟體應用,且更換硬體的成本比更換軟體更高,相關訂閱服務還會綁定軟體帳號和內容,軟體平台能以此獲得更加忠實的用戶。
Renji Bijoy表示:「雖然Visor具有AR的部分功能,但實際上是針對沉浸式應用而設計的,因此具有彩色VST功能,因為根據用戶的反饋,Quest Pro的彩色VST功能可以讓用戶進一步延長使用時間,同時也將支持有線和無線兩種形式。」
VR軟體企業有望在垂直領域「大展拳腳」
人們已逐漸適應混合辦公和遠程辦公的工作模式,智能化、數字化的虛擬辦公空間為一些企業提供了更為靈活的辦公方式。
Bigscreen和Immersed兩家企業的團隊都不大,職工人數都在50人以內,結合VR的虛擬桌面、虛擬協作的應用場景,也吸引了部分投資者的關注,目前Immersed的總融資額將近1210萬美元,Bigscreen的總融資額將近1400萬美元。
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變化,各類產品的細分程度越來越多樣化、複雜化。為了迎合消費者的普遍需求,兩家有著相似背景的企業將面臨著在VR硬體賽道同台競技的局面,誰能闖出一片天,則各憑本事。
圖源:Immersed
做硬體並非易事,其在成本和技術上的壁壘難以築造。如果只做軟體,很容易被複製,並出現類似產品的同質化競爭。但轉型晚也不意味著能力不足,現在這個節點做VR硬體或許比以往更加容易,無論是上游廠商的合作還是營銷方式,Bigscreen和Immersed等VR軟體企業有了更多可選擇的方向和資源和用戶基礎。
儘管今年圍繞蘋果Vision Pro的話題炙手可熱,網際網路巨頭例如微軟、谷歌、Meta等,在XR領域都是「左手硬體右手軟體」。
虛擬工作空間和虛擬桌面的應用場景也並不罕見,尤其是蘋果已經通過Vision Pro展現出更強的空間協作能力,促使已有的VR軟體平台不得不採取行動,避免落後於人。
VR軟體企業可以通過自主研發硬體來實現定製化和創新,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並有望在市場上脫穎而出,對初創公司來說,嘗試的機會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