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如何成為一個領導願意栽培的人?三大黃金建議,拿去用

2020-02-26     職場逗伴匠

職場中,存在著一種簡單又複雜的關係,上下級關係。

為什麼說簡單?一旦領導和下屬的性格、處世、溝通方式處在同一個頻道上,則工作中的事務對接非常容易。為什麼又複雜?萬一你的領導屬於另類,跟下屬之間的交流談不到一塊,擺架子還要下屬各種猜來猜去,這樣就容易把簡單的工作複雜化,大家做事會越來越累,最終團隊會喪失應有的活力與朝氣。從職場上下級關係來說,無論你是哪種性格的領導,都會甄選一兩位得力助手來進行栽培,以保證工作中的高效。

通常來看,公司里的領導都會有意無意發覺著,尤其是自己部門內哪些員工是可塑之才,在日復一日的工作里會去進行甄別挑選。只要看中了,領導就默默開始了自己的人才栽培之路。很多下屬在不知不覺中被領導優選入圍,開始一步步邁向自己的職場加速成長期,甚至抵達自己專業方向的巔峰。

請記住,領導的個人能力再厲害,也會有自己的業務短板。

假設你是一匹職場千里馬,恰好所在公司里崗位稀缺,加上伯樂的慧眼識人,那就要恭喜你,恰逢其時了。

一、身為公司領導,為什麼願意去栽培某些員工?

職場中,我們應該養成一種專業工作思維模型,凡是先問為什麼。

無論是公司里哪種級別的領導,打心裡都是樂於栽培一兩個得力助手。想在公司里打開場子,確實需要幾位得力幹將,很有其必要性。

不同職能部門(專業方向)的領導,在公司里或許擔當扮演不一樣的管理角色。

為了讓團隊高效協作,保質保量完成上面交辦的工作任務,領導就需要從下屬中進行人才甄選,考慮的因素就會比較多,比如年齡、專業度、忠誠、責任心、性別、從業背景、行業經驗,都是參考的要素。

領導會從公司實際出發,從中做出最優選擇,確定自己的栽培對象。

對於那些優勝入圍者,領導們為什麼會選擇呢?

原因1:塑造良性工作機制,保證團隊正向活力與狀態。

127法則:領導在部門內會選擇10%的人,至少在某個方面極為認可的人,進行重點培養。

選擇20%的人,作為後續成長儲備,在需要的時候進行點撥,他們基本有上一定才藝,可以在觀察中進行培養。選擇70%的人,做好部門內的日常執行工作,這些人大多數能力態度資歷都處於一般水準,有的人甚至是團隊里的「破壞分子」,隨時都可能被淘汰出局。

對於這類下屬,更多只需要去聽話照做,把領導交辦的事情跟進執行即可。

作為公司領導,在有意進行重點培養的同時,也是在堅持優勝劣汰的出局思維。

在這個時刻變化的職場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一勞永逸,要保持清醒。

持續疊代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穩步前進。

原因2:作為領導者,在工作中更需要的就是一種掌控感。

領導用人的第一大要素,安全。

未來這個人在你的部門中擔當大任之時,身為領導的你,能否去對他進行足夠的掌控力。

任何一個團隊都會有刺頭,也會有非常聽話的人。會有情商高的,也會有就是不開竅的,形形色色各種人都會有。請記住,作為團隊的領導者,他們需要的核心一點,就是掌控感,在下屬面前的足夠權威與尊嚴。

你所栽培的這個人,在團隊里專業能力不一定是最厲害的,甚至都不太善於人際交往。

但是,最為核心的一點,這個人在到達日常崗位工作需要之外,十分踏實且懂得主動跟領導積極交流互動,讓領導不太勞心費事,並且會展示出不同階段的工作成果,工作中十分貼心,公司(行業)的最新趨勢動態也會準時傳遞給領導。

知道領導想要的,擺正自己所處的位置,清楚職場合作的基本規則下,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儘量做到位。這是此類下屬的最大工作優勢,也很受領導喜歡。

正因如此,當領導需要帶人的時候,自然會優選此類下屬。

原因3:在公司領導的職場視角里,普遍具有長期主義思維。

當一個領導願意栽培某幾位員工時,必然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在這之前就已經開始觀察,經過種種考核後才進入領導的視線內。

相信在任何類型的公司中,都有人喜歡耍滑頭甚至投機取巧,短時間內他們以為靠小聰明獲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有人也以為領導會喜歡這類「省事」行為,誇讚自己的這些小聰明,其實在領導內心中的真實的想法並,恰恰相反。

有的人,為贏得一點小利眼光短淺,做出對公司或部門同事不利的行為,這個是職場大忌。

一旦發生一次,領導通常來說就不會重用此類員工。

與之相反,在部門裡面也會有些員工屬於不慌不忙類型的。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他們擅長的工作大法。

他們會用長期主義的思維來做事,並不急於求成,,每天看上去是不慌不忙在那做事情,其實內心當中都有明確的規劃,總之有其章法。

他們按照自己的節奏,用長期主義的思維來做事,領導其實也能夠看得出來。這類員工相對務實,領導也更願意來栽培。

選人需要時間的檢驗,工作也是如此,沒有長遠規劃難成大事。

更多時候,下屬的種種行為,領導其實都看在眼裡,只不過是心知肚明不說罷了。

原因4:領導們喜歡未雨綢繆,培養公司里的潛力股就是其中之一。

即便是你現在水平一般,沒關係,努力讓自己成為公司里的潛力股。

雖然說你的專業技能並不拔尖,但是在部門裡學習態度是最好的一位,跟同事之間的溝通相處是最融洽的一位,完成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是效率最高的一位。只要你努力發展自己,成為公司(部門)里獨特的價值增長點,你就能夠成為所謂的潛力股。

工作的核心,讓領導重視你,看到你的成長空間。

人無完人,認知也會有高低.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認知是可以持續去彌補和優化的,時間的局限性是允許的,要有規劃並樂意付出長時間的努力,領導相反就會更看重你。

當某個崗位缺口出現時,你就是第一個上位的人。

好好自我精進,成為公司里的那個潛力股,領導會主動來栽培你。

原因5:領導都有自己的培養傾向,他們樂意栽培一個有靈敏工作觸角的下屬。

有一類員工,能夠精準理解領導的一言一行。

領導的語言表達,日常行為所表達的含義,都拿捏準確,他們有著靈敏的職業嗅覺。

在日常的工作事務中,對公司周圍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更為重要的是具備靈敏的識別系統,能夠快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且高效去解決問題。

這種下屬,其實是老闆或者領導非常看重的員工。

簡言之,他們能夠很好與領導進行連接互動,擁有快速提供工作結果的能力。

面對一件事情,能有效捕捉到與之相關的時間、地點、人物,利益相關者,並找到自己的定位,尋找機會點去幫助領導解決問題,同時做好反饋。

當你持續順利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情後,自然而然領導對你就會另眼相看。 領導需要左膀右臂的時候,自然就會優好好栽培你。崗位上的提拔加薪,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二、在日常工作中,領導想要栽培員工時一般有哪些具體表現?

在辦公室里,如果一個領導有意想栽培某一個下屬,通常會對應的安排相關的工作事務,這些工作不一定是非常高大上的,往往是一些細微到無足輕重的事情。

1.真正栽培你的領導,跟你溝通工作內容時,不喜歡藏著掖著且直奔問題核心。

就某些具體工作內容,有的領導說話會點到為止,因為考慮到很多方面的因素不說透。

有時候也是環境需要,還會笑臉相迎跟你客氣客氣,這一切只是表象。

與之相反,當領導面對的人是自己想要栽培的人,神態時而嚴肅且講話會直來直去,甚至不太好聽的話都能夠講出來,沒有那麼多的顧及。

領導要的是核心關鍵點,奔著如何解決問題去的。

因此,說話的表達呈現就會相對顯得簡單直接些,這就可以看出來領導是把你當成自己人,你要好自為之。

比如,當領導問起:「這個事情,你怎麼看?」

你就應相對客觀說出個人的看法,因為你在表達的過程中,領導其實在尋找自己的思路與問題解決方案,你的每一句話領導都是一邊聽一邊揣摩,意義重大,注意言辭即可。

這也表明,領導對你的足夠信任與認可。

2.留意領導的口頭禪,也可看出他在工作中對你栽培與否。

對於領導想栽培的員工,經常會說的話也是不一樣的。

當你去留言領導的表達習慣時,你會發現原來如此,很多事情一開口就懂了。

對於樂意栽培的下屬,領導一般都喜歡說哪些話?

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不錯不錯,這個做得好!

下次要注意,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了。

能不能把它當回事,讓我少操點心?

這個事情交給你了,你來做我放心。

這個事情,把它趕緊辦一下,有問題及時跟我說。

當領導嫌棄的下屬時,常說的內容會是什麼?

行不行?不行就算了。

怎麼這麼長時間,還沒有做好?

然後呢,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這個事情真的有這麼困難嗎?

你到底知不知道我在想什麼?

沒有不一樣的?算了就這樣吧。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能指望你什麼?

是我沒有把意思講明白,還是你的能力有問題?

人們都說魔鬼藏在細節里,職場中很多事情,果真如此。

領導看問題,有時候真的只看那幾個關鍵細節,對上了這個事情就成了。

3.公司領導在栽培下屬時,都會表現出來的八個細節。

結其他合個人的職場經驗,再看看公司里的其他領導,發現一旦領導想要栽培某些人,都喜歡做以下事情,詳細匯總如下:

讓下屬幫忙去列印室拿列印好的文件資料表。

幫領導把茶杯清洗乾淨,或者去重新倒杯茶水。

代表領導,去跟其他部門的同事溝通或銜接一項工作事項。

在微信工作群,宣布一項領導剛剛提出的要求,廣而告之。

領導出差一周沒回,接到電話指示,幫忙把領導辦公室的衛生清理乾淨。

外出進修學習的名額,領導會優先考慮給你。

部門聚餐活動,一般會讓你去選位置定菜單,然後通知相關人員到場。

公司層面的工作會議,會帶著你一起參加,並提供機會讓你參與其中,發表自己的獨特看法與見解,遇到疑難問題點或聽取你的個人建議與意見。

以上的種種表現,在公司各級領導中都有見過,不同風格處事表現也就不同。

總之,當領導願意培養一個人的時候,十有八九會通過不同形式予以表現出來。

工作中的我們,記得多多留心,別與機會失之交臂。

凡是都會有其表象,也有其內在含義。
職場中的表象,我們需要去進行正確解讀。更重要的是,發掘表象里的內涵。
表里如一,去成為一個能為領導分擔重任的人,那麼你的前途將不可限量。

三、我們應該如何行動,才會更容易成為領導樂於栽培的人?

在公司上班,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上司的青睞,這樣自己的職場之路才會走得更加容易。

問題的關鍵是,你憑什麼讓領導對你關注有加?

怎樣行動才能讓領導眼前一亮,成為被栽培的對象?

建議方法1:讓領導知道,他在你心中是具有絕對權威的。

謹記,一個不懂得尊重直屬領導的員工,在工作中不會有發展,且難當大任。

在工作中很多員工都喜歡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誰誰誰那個領導都不如自己。

通常這類員工在公司要麼就做不久,要麼會淪為平庸,甚至被人排擠淘汰出局。

與之相反,有一類員工,他們懂得尊重領導,尤其是領導在部門內的權威性。

這是毋庸置疑,領導「永遠是對的」,即便是錯的,不過是在事後去進行溝通,再把問題更好的解決,不會去做一些讓領導沒面子的事情。

當領導意識到一點,即自己的權威性能夠得到更好的認可,也被你所理解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就是領導對你的信任與支持,很多小問題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人都是講感情的,試想一下,如果你是領導,有一個下屬,時刻尊重你,心裡裝著你。另一位下屬,經常犯些低級錯誤,時常在工作中頂撞自己,很多想法非常不成熟。

請問當你要去栽培某一位下屬的時候,你會選擇哪個?對,那個更懂你的人。

建議方法2:通過自己擅長的方式,主動積極表達,建立足夠的工作信賴感。

在公司里與領導有距離感的下屬,難以得到很好的發展,想提拔當然就更不用說了。

多去想想自己的獨特亮點,有什麼擅長的,哪些是領導所需要的?得多琢磨。

別指望領導主動來找你,除非你真的有實力。

通過自己擅長的方式方法去做自我表達,逐步在工作中取得領導的信賴感。

努力提供領導想要的結果,通過一系列動作以後,慢慢拉近與領導之間的距離。

如此一來,領導心中就有了你的一席之地,在未來的工作執行當中,無論是好事或有發展的工作任務,就會先想到你。

反之,如果你平時都是被動消極,領導不找你,你也悶不作聲,埋頭做著自己的事情。

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好事就不會想到你。

建議方法3:全方位提升自己,努力成為一個能幫領導填坑的人。

領導的時間跟精力是有限的,也是最為寶貴的。

看上去,大家每天在公司里都是8個小時。下屬在上班,領導也在上班,其實大家的時間跨度和分配完全不一樣,領導的工作量可能是一個普通職員的三到四倍,也就是同樣的時間內,領導其實承擔著3~4個人的工作量,還包括工作上各方面的壓力。

所以,領導者的時間就顯得尤為珍貴。

在時間不夠用的前提下,領導就會提前去做規劃,甚至尋找相應的人來和自己打配合,這時候就是轉機,一旦你進入了領導的栽培名單,那就要恭喜你了。

對,為什麼會考慮你,憑什麼是你?

我看了公司里各路領導所栽培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性的能力,俗稱填坑力。

某類問題,領導一旦自己搞不定就會找一類「能人」去把問題解決,如果你具備了這方面的工作優勢,你就上道了。

當領導找你的時候,圓滿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填了一個坑。下次找你,把另外一個問題又解決掉了,又填了一個坑。如此反覆,當你填的坑越多,領導對你的感覺就會越好,時間久了,自然而然你就很可能成為領導看好的人。

作為下屬,想得到好的發展,你要多做自我評估,比如優勢、劣勢、機會、威脅,同時在公司和部門內部會有機會點,也就是坑,哪些是可以去填補的,哪些是要避開的,要做到心中有數。

當然記住,當你自身功夫不到家時,就別亂去填坑。

如若不然很容易掉到坑裡面,得不償失,因小失大。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在工作中,多從崗位實際出發,輸出領導所期望的價值。
內修個人職業品質,外塑自己的專業品牌。
當你功夫到家之時,去進行適當自我展現。請相信,絕大多數領導們的眼光獨到,終將發現你的才華,讓你綻放出自己的光彩。

總結

領導栽培一個員工的表現是什麼?

善於留心身邊的同事,觀察公司的領導,你就會有不一樣的視覺與發現。不同風格的管理者,其表現是各具差異的。重點是職場中的我們,善於透過行為表象,去發現規律,用於指導工作實踐,實現更大的自我價值。

好風憑藉力,職場中的你,如果有幸得到領導的栽培,請珍惜。

去全力以赴,提供好的工作結果,為自己,為領導,為未來!

END


關注【職場逗伴匠】:每次學一招,職場沒煩惱。
逗趣職場每一面,伴隨你我每一天,匠心傳道每一言。
我是職場逗伴匠,一個跑馬拉松的知識手藝人,助力職場人的表達才能提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eczg3AB3uTiws8KH7N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