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第18輪,曼城主場3-1戰勝萊斯特城。萊斯特城沒有歐戰任務,本賽季表現相當強勢,一路殺到積分榜第2,能夠戰勝這樣一個對手,足夠振奮球隊上下的士氣。不過結合近期比賽過程,曼城戰術體系中的問題仍然存在。12月份賽程已臨近尾聲,聯賽追分的困難越來越大,雖然在歐冠賽場上,曼城還有收之桑榆的希望,但問題解決不了的話,球隊的戰績會大受影響。
主攻方向易位,右路變成「大拿」
對陣萊斯特城這場比賽里,瓜迪奧拉對曼城的戰術體系做出了很大的調整。我們先來看一下開場後球員們的站位:
比賽剛一開始,導播就將鏡頭切換到全景機位,把兩隊的球員站位清晰地展現給了球迷。在進攻中,大衛-席爾瓦回撤到後腰位置,負責拿球推進,門迪站到邊線為其拉開空間,斯特林在肋部接應;在右路,凱爾-沃克按照既定套路向後腰位置移動,德布勞內頂到前鋒位置,而馬赫雷斯則拉到邊路,隨時等待內切攻擊。
從左右路球員的站位對比來看,這一站位安排基本貫穿全場:
簡單來說,曼城的進攻思路就是左路負責推進,右路負責攻擊,這與他們之前的套路相反。之前的比賽中,曼城開場後通常由左路率先發動攻擊,斯特林不斷在肋部和邊路切換,與大衛-席爾瓦共同撕扯對手的防線,當右路形成弱側之後,再由德布勞內通過傳中來衝擊球門。
從曼城的傳中次數分布中,也能清楚地看出瓜迪奧拉所做出的調整:
對陣水晶宮和維拉時的傳中數據,是曼城賽季初的典型數據,每場20-30次傳中,其中德布勞內占一小半;對陣南安普頓、利物浦、紐卡斯爾聯、曼聯時的傳中次數較多,因為這幾場比賽曼城遇到了比較大的困難,所以進攻手段肯定要更為直接一些;而最近兩場比賽,曼城都是順風球,傳中次數都控制在15次以內;從對陣伯恩利的比賽開始,德布勞內傳中所占比重也在下降。
津琴科傷停帶來調整,捎帶解決兩大問題
瓜迪奧拉做出這種調整,主要是津琴科傷停所造成的連鎖反應。津琴科本來是中場球員,因為左後衛缺人手才改打這一位置,烏克蘭人完全可以根據斯特林的位置在翼衛與後腰之間切換,這種雙重屬性讓他成為曼城的後場推進器。津琴科受傷後,門迪和坎塞洛都是純翼衛,無法發揮津琴科的作用,由此,左路已無法再打出之前那種豐富的套路,瓜迪奧拉只能調整主攻方向。
德布勞內中路銜接,馬赫雷斯內切射門
而想要在右路做文章,需要德布勞內改變攻擊手段,他要在肋部和中路組織串聯,同時將右邊路的空間讓出來,便於馬赫雷斯持球攻擊。這一調整同時還解決了其他兩個問題,一是球隊進攻對於德布勞內傳中的依賴,這一問題我之前曾做過分析,一旦德布勞內出現傷停,球隊的進攻運轉必然受到極大的影響。
本賽季德布勞內曾有過傷停記錄,頂替其位置的是京多安。京多安的傳中質量在隊內僅次於德布勞內,但跟比利時人相比,京多安還差著很大一層意思。最近幾場比賽,德布勞內的傳中比重逐漸減少,按照這個勢頭髮展,即便未來德布勞內遭遇傷停,對球隊進攻的影響也會相應減小。
解決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馬赫雷斯的融入。之前德布勞內能頻頻用45度炸來衝擊球門,伯納德-席爾瓦在肋部的牽制極為重要,而這一點恰恰是馬赫雷斯的短板,所以很難發揮作用。如今德布勞內向中路收縮,正好讓馬赫雷斯的邊路內切有了用武之地。津琴科傷愈復出後,瓜迪奧拉完全能夠根據場上形勢,靈活地在B席和馬赫雷斯之間做出選擇,保持進攻火力。
馬赫雷斯「浪射」有理,皆因右路防守隱患所致
有了發揮的空間,馬赫雷斯最近幾場比賽表現相當不錯,不過馬赫雷斯還是引來了一些球迷的吐槽。以本場比賽為例,曼城全場射門23次,馬赫雷斯一人占了10次,其中有4次打在門框範圍內,還幫助球隊扳平比分。從中靶率來看,馬赫雷斯的射門質量是很不錯的,但實際上,他有好幾次射門在時機把握上均存在問題。有球迷認為,馬赫雷斯有浪射之嫌,還有球迷為此質疑瓜迪奧拉為何要賜給馬赫雷斯無限開火權。
馬赫雷斯的開火權到沒到「無限」雖有待商榷,但值得肯定的是,他的開火權的確不小。這種情況是曼城的戰術打法所決定的,如前文所述,馬赫雷斯比斯特林要更加靠近球門,所以射門次數肯定要有很多,而且,所謂的「浪射」,也是瓜迪奧拉的有意為之。
在曼城的右路,德布勞內要在中路和肋部活動,馬赫雷斯要持球內切,凱爾-沃克也要內收到後腰位置。三名球員都向內收,一旦被對手斷球,那麼球隊的右路便會留給對手縱向推進的空間。能否保證後防線的安全,很大程度上要看凱爾-沃克能不能在後腰和翼衛這兩個位置之間及時、合理地完成切換。雖然凱爾-沃克的防守覆蓋面積很大,但哪怕有一次兜不住底,也會給曼城的後防線帶來極大的麻煩。最近幾場比賽,曼城的右路已多次造成了失球。
科瓦契奇在曼城右路送出助攻
拉什福德在曼城右路造點
瓦爾迪的強吃,還是從曼城右路送出的炮彈
為了避免給對手留出反擊的機會,一旦馬赫雷斯失去了突破或傳球的空間,便要儘快找機會完成射門,即便打偏或者被撲出,也能形成死球或者拖住對手,給球隊贏得回防的時間。
右路存在隱患,根源在於後腰防守不力
所以,馬赫雷斯的「浪射」,也算是瓜迪奧拉的無奈之舉。而右路防守所存在的問題,根源還是在於後腰。以本場比賽為例,出現在後腰位置上的是京多安,德國人的防守位置感是個問題,在對陣紐卡斯爾聯的比賽中,就曾因為防守失位而被對手扳平比分。凱爾-沃克在由攻轉守的過程中,自然要拿出一些精力來照顧中路,由此造成右路防守的隱患。
讓京多安打後腰,同樣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正印後腰羅德里尚未融入瓜迪奧拉的體系,表現起伏不定。比如本賽季對陣諾維奇,正是羅德里的上搶失誤,讓曼城十分罕見地在上半場就落後2球,最終吞下了本賽季的第一場失利。
最近幾場比賽,尤其是幾場硬仗中,羅德里的表現更是難以令人滿意,對陣利物浦,他和京多安組成雙後腰,結果兩人都是6次上搶,京多安被過掉4次,羅德里被過掉3次;對陣曼聯,羅德里在禁區前沿被馬夏爾一閃而過,直接造成了球隊的落後。
而費爾南迪尼奧更是狀態下滑嚴重,所以,瓜迪奧拉在無奈之下,只能讓中場裱糊匠京多安頂在後腰位置上,至少他的出球能力比羅德里高出一截,能夠協助德布勞內控制住中場。本場比賽,京多安沒有任何上搶和被突破記錄,可以看出,當球隊完全控制住比賽節奏之後,尤其是德布勞內在中路所製造出的威脅,給京多安減輕了極大的壓力。
從本場比賽來看,瓜迪奧拉的調整起到了很不錯的效果,球隊再次展現出強大的控制力,球隊中後場所存在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彌補。不過,這種辦法只能算是治標不治本,後腰的防守問題還在影響著右路防線,在歐冠賽場上面對強敵之時,這一隱患仍然會對球隊產生影響,瓜迪奧拉還是得想辦法從正面來解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dizL28BMH2_cNUgjQH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