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政策 為市場打開希望之門

2024-09-25     第一財經

這是中國金融體系的一場協同發力。

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央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集體發聲,諸多重磅金融政策集中推出,帶動三大指數暴漲,其中滬指漲4.15%,深成指漲4.36%,創業板指漲5.54%。滬深兩市成交額9713億元,離萬億僅一步之遙。

這些重磅金融政策包括降准0.5個百分點,降息20個基點,降低存量房貸利率0.5個百分點,創設非銀金融機構互換便利,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業務,分期分批增加六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允許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研究平準基金等。每一條政策都極具含金量,如今一攬子和盤托出,向市場釋放了決策層和監管部門滿滿的誠意。

這些市場翹首以盼的重磅政策,反映了三大金融監管部門對市場訴求反應敏捷,體現了監管部門對市場的有求必應,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打開嶄新空間。

這些重磅政策也體現了突出的問題導向,針對的是當前經濟金融領域的核心問題。如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不僅有助於為居民部門修復資產負債表提供空間,而且通過紓緩居民部門的提前還貸等行為,可逐漸改善銀行系統的風險敞口,緩釋銀行系統的風險;同時,由於存量房貸利率調整,降低了銀行系統內源性資本金補充能力,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明確表示,國家計劃對六大行分期分批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匹配性地對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暴露的銀行敞口風險,進行及時的配套填補,凸顯部門間政策的協同。

又如央行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有助於為資本市場提供流動性保障,改善資本市場交投不活躍,緩解證券資產流動性和變現能力不足等壓抑;首批5000億互換便利工具和首批3000億再貸款額度,以及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等,不僅可盤活資本市場存量資產,而且也可引入增量資金。

如果把最新的重磅金融政策,比作為經濟金融市場存量資產的活起來、流動起來提供政策護航,那麼要真正促使經濟金融領域凝神聚力,還需注入穩定而長期的預期,以及可行和可信的信心、信任。

當下經濟金融體系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寬貨幣、緊信用、負重的資產負債表等問題,不單是財務問題,更是如何促進可信發展的問題。

收縮消費、提前還貸的居民,不僅需修復業已負重的資產負債表,還需穩定的工作和可預期的收入,病有所醫、老有所依的安全保障;緊縮信用的企業,不僅需修復資產負債表,還需可預期的投資邊際收益率,更寬廣的經濟活動空間等;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壓抑,需要的不僅是低成本的流動性,還需走出資產荒困局。

為此,重磅金融政策推出的同時,還需各領域伐毛洗髓的全面深化改革,用具有可信和可行的權利自由之行,向經濟金融體系注入預期、希望和信任,讓權利在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野自由奔放,同時還需一個具有強約束力的無需不擾的足信承諾,完善有權必有責、有責必追究的激勵約束兼容機制。只有這樣,重磅金融政策才能如神來之筆,推動各大市場主體潛行涵泳,助推經濟金融凝神聚力。

具體而言,無需不擾的核心是通過放權讓利的改革釋放投資邊際收益空間,讓各類市場主體真正基於自身風險偏好和風險可承載能力進行交易,專注於發揮企業家精神;同時,通過強化就業優先政策,適度提高居民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市場化改革和反壟斷執法,營造競爭中性的市場秩序,提高民企的生存發展空間,加大社會保障體系投入,妥善緩釋地方債風險敞口等,致力於改善經濟金融體系基本面,提高資產質量和市場投資價值。

同時,政府需圍繞公共外部性強化公共服務,具體到資本市場,通過完善集體訴訟制度、辯方舉證制度,及爭議和解制度等,為合法權益保護大開方便之門,同時基於程序正義和公平交易等立場,允許有利於投資者管控風險等金融衍生工具在全市場推廣,真正營造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和外資敢投的良好營商環境。

聖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金融監管部門協同推出的重磅金融政策,如同一石擊浪,為市場打開希望之門。接下來人們期待的就是強約束的全面深化改革,將權力歸於法治之下,讓各類市場主體搭乘投資邊際收益率的上揚曲線,把預期、信心和信任注入市場,最終令經濟金融體系欣欣向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c5edf3f3f4dd3cd07ffc0fe09ed4d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