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到最後一秒,網飛新劇太猛了

2023-09-18     獨立魚電影

原標題:反轉到最後一秒,網飛新劇太猛了

網飛又放大招了。

一部新出的德劇,拍出了駭人聽聞的犯罪故事。

尺度炸裂,情節高能,反轉不斷。

上線就拿下非英語劇集收視冠軍

很多人看後大呼驚喜。

「精緻而令人毛骨悚然」

「最後一集還有轉折,絕對今年劇集十佳之一」

魚叔一口氣刷完後,也迫不及待來分享——

《親愛的孩子》Liebes Kind

深夜,邊境公路上發生了一起車禍

一個30多歲的金髮女人被撞,司機肇事逃逸

女人傷勢嚴重,昏迷不醒。

現場還有一個小女孩,自稱是她的女兒

不像尋常的車禍

母女倆都穿著睡衣。

可事發地周圍全是大片樹林,沒有人煙。

不知她們從哪冒出來的。

兩人也不像尋常的母女。

尤其是小女孩,言行舉止都很怪異。

急救時,女人內出血嚴重。

女兒鎮定地告訴醫生,母親是稀有血型。

還說出一連串晦澀的醫學術語,不像是這麼小的孩子會隨口說出的話。

而且,事後醫生髮現,女孩說的並不是事實

醫生一時疏忽,沒有確證就聽信了女孩的話。

結果輸血後因血型不合,造成異體血液排斥,險些要了母親的命。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女孩能說出母親的血型,卻說不出母親姓什麼。

她只說,母親叫莉娜,她自己叫漢娜

被問及姓氏時,她就沉默了。

醫生試圖從女孩漢娜口中了解事故的具體情況。

沒料,女孩反而替肇事司機說話

表示車禍是母親的大意造成的。

再追問下去,女孩說出了更讓人毛骨悚然的話。

她說,她住在一個沒有窗戶、長期被上鎖的房間裡。

家裡的地板上經常有血漬。

現在弟弟還在家裡。

更有一句「媽媽想殺害爸爸」,嚇得醫生連忙通知了警察。

而另一邊,警察也十分重視這起車禍。

因為13年前,曾有一個名叫莉娜的女孩離奇失蹤,至今未找到。

從名字、年齡,到金髮、手上的疤痕,都和這次車禍受傷的女人相符合。

這幾乎已經是鐵證了。

奇怪的是,莉娜父母來看過後卻堅稱,出車禍的女人不是他們的女兒莉娜

可當他們看到漢娜後,都愣住了。

他們又堅信漢娜就是他們的孫女。

因為她長得和莉娜小時候一模一樣。

難道說,病床上的女人不是莉娜?

可她甦醒後,依然說自己叫莉娜。

女孩漢娜也堅稱,這就是自己的母親。

到底是誰在撒謊?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

真相是一點點浮出水面的。

女人身體好轉後,在警方的安撫下,才說出了真相。

**下文包含劇透**

她的確不是莉娜,她的真實姓名是賈斯敏。

賈斯敏是和莉娜一樣的失蹤案受害者。

5個月前,她遭人綁架,被囚禁在一間房子裡。

不僅遭虐待,還被罪犯逼迫做漢娜的母親。

她的頭髮被染成金色, 手上燙出同樣的傷疤,不斷被罪犯洗腦自己名叫「莉娜」。

得知犯罪事實後,警方迅速排查了車禍現場周邊。

在一個廢棄的禁地里,找到了犯罪地點。

救出了漢娜的弟弟。

房間裡有多雙女性的鞋子,床頭有專門掛手銬的鐵環。

附近的樹林裡,也發現了多具女性屍體。

只不過,幕後真兇也已經成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屍體,倒在房間裡

而且沒想到,房間裡還裝有定時炸彈。

警方搜查時意外觸發,罪惡之地頃刻間被炸毀。

警方無法得到有效信息,兇手身份也一時難以查清。

但根據所有線索,可以大致拼湊出來龍去脈。

13年前,罪犯綁架了第一個受害人——已有身孕的「莉娜」

她生下一個孩子後,又被迫與罪犯生下了第二個孩子,之後因產病去世。

莉娜去世後,罪犯先後找了好幾個替代者養育孩子。

她們先天長相與莉娜相似,後天又被染髮、被逼穿莉娜的衣服。

其中一個替代者就是車禍中受傷的賈斯敏。

案件看似已經真相大白。

兇手已經死了。

據賈斯敏說,是她逃跑時為了自衛,失手殺死了對方。

漢娜和弟弟,還有賈斯敏都被救了出來,回到家人身邊,接受心理治療。

警察也會每天上門確認他們的安全。

這部劇最精彩之處,在於情節的一波三折。

最後一秒還在反轉。

本以為故事已經結束,卻沒想到,某天半夜,漢娜和賈斯敏消失了

警察這時也才查到,賈斯敏撒了謊

房間裡的死者是肇事司機,他剛從海外歸來,並不是兇手。

真正的兇手,此刻正和賈思敏、漢娜在同一輛車上。

他們就像普通家庭一樣,自然地坐在一起聊天 。

謀划去另一個地方開啟新的生活。

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她們都在長期的囚禁中,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漢娜一出生就被困在房子裡,將罪犯當作父親,習慣了簡單的生活。

賈斯敏也在遭長期打壓和虐待後,下意識做出順從的反應。

她曾因為不承認自己是「莉娜」, 雙手被綁,挨餓、挨打多日,導致她後來一聽到「名字」就條件反射地說出「莉娜」。

但不同的是,賈斯敏知道真實的世界是什麼樣,她沒有放棄過逃跑的念頭。

難得找到機會砸暈罪犯後,她一口氣跑到樹林旁的公路里。

一看到有車駛過,就拼了命地衝上去求助。

車禍就是這樣發生的。

之前,經常有女人逃跑,最後都被罪犯殺掉。

可這次,漢娜覺得這一個「媽媽」很會講故事,所以不想失去她

漢娜一開始就跟著賈斯敏跑了出去。

在車禍現場,她朝彎腰查看情況的司機的頸部致命一擊,當場打死了對方。

漢娜以此當作給「父親」的投名狀,央求他替「媽媽」叫救護車。

她好像很清楚「父親」在怕什麼,她承諾自己會按照「父親」的規則行事。

結果就是,真正的罪犯開走了肇事車輛,將司機毀容後丟在房間裡誤導警方調查。

漢娜表面上是陪「媽媽」逃跑,實際上卻一直在幫「父親」盯梢。

賈斯敏為什麼最後又回到罪犯身邊,其實也是漢娜所為。

在病房時,她提醒「媽媽」,「父親在看著她。

剛剛被救出來的弟弟也在她的指令下,不敢與外界交流。

不過,意想不到的是,後來漢娜居然又一次反水

她給賈斯敏玻璃碎片,助她反殺了罪犯。

原因也很簡單,她想看看大海,賈斯敏曾許諾帶她到海邊玩耍。

為此,她背叛了最愛的「父親」,在「父親」死後,迅速和賈斯敏站到同一陣營,奔向了自由的沙灘。

真相這才終於大白。

真正的罪犯,是亂倫家庭結下的惡果,他是父親強姦親生女兒後生下的。

他的生母生下他就逃走了。

母愛的缺失和身份認同的混亂造成了他心理的扭曲。

13年前,他看到了和母親長相極為相似的女人莉娜時,徹底起了邪念。

他的職業是一家大型安保公司的老闆,他擁有附近幾乎所有的監控使用權限

不僅能監控綁架的受害者,還能在她們出逃後,隨時鎖定她們的地理位置。

特殊身份掩護了他的罪行,他變得越來越大膽,接連犯罪,給兩個孩子不斷找媽。

最終釀成了如此殘暴、詭異的惡性罪案。

這一案件中,最令人揪心的是受害者所遭受的看不見的心靈創傷

漢娜的處境像電影《房間》中的小男孩一樣,因為成長環境的封閉,思維習慣不同於常人,難以融入社會。

這部劇用層層反轉的情節強化了這一衝突。

漢娜被救出去後,精神世界仍被困在那個世界裡,無法和別人溝通。

一見到人,第一反應是警惕地伸出手,以示沒有武器。

無法理解日常中的事物,只能機械地說出字典上的定義。

她對規則的信賴凌駕於自然人性之上。

她可以無動於衷地殺掉司機,對著手術台上的「媽媽」沒有一點波瀾。

她回到了正常的生活,但她根本不理解什麼是「正常」。

而成年女人賈斯敏,更是長期被腦海中恐怖的指令聲折磨。

對染髮劑和牙膏等尋常的物品產生了PTSD。

長期的囚禁生活讓她無法信任警察,最後還是選擇親手殺死罪犯。

實際上,現實中類似的例子很多。

但,很多拐賣、囚禁的案件中,輿論的焦點大都在於當事人被拐、被囚禁的過程,以及最後是否被救出的結果

忽視了漫長的「後遺症」。

很多受受害者被救出後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久久無法治癒。

還有很多年紀小、被拐時間長的受害者會像劇中的主人公一樣,對罪犯產生依賴,將其視為親人,就像《嫁給大山的女人》的原型郜艷敏。

2011年舉國譁然的「洛陽人奴案」中,主犯李浩從不同地方拐騙了6名女性。

整整兩年間,他將這些女子囚禁在一個不足20平米的地窖中,不僅自己施行進行性侵害,還逼迫她們做色情直播替自己賺錢。

但沒想到,被囚禁其間,幾名女子居然為他爭風吃醋,產生內訌。

她們被成功解救之後,李浩被判死刑。

但其中還有不少人替李浩求情,稱其對她們「照顧有加

這一案件曝光後,媒體、大眾關注的都是類似種種博眼球的細節。

根據這一案件改編的電影《監禁風暴》,只取了真實案件的噱頭,將重頭戲放在誘騙、囚禁、施虐的片段。

缺乏對犯罪動機和受害者心理的深入表現,導致很多人看後依然無法理解受害人有悖常理的反應。

這部劇雖然充滿了獵奇、博眼球的元素,卻沒有奇觀化展現,而是將重心放在漢娜和賈斯敏被救出後的生活。

這正是為了喚起人們對受害者群體的關懷。

悲劇不該只在新聞上翻篇,更需要在當事人的內心瓦解。

身體創傷可以癒合,但精神創傷卻是會伴隨一生的烙印,會潛在地扭曲人們的思維、習慣,改寫全部的人生。

正如劇名「親愛的孩子」這一聲溫柔呼喚。

那是擁抱受傷心靈,重建明日生活的懇切希望。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a7b7d964018f11d1db36bc052d2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