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則「9歲男孩深夜獨自哭泣」的視頻上了熱搜。
視頻中9歲的小男孩,深夜一個人站在窗戶前面,看著遠方的小區門口,不停的流淚哭泣。周圍的鄰居被男孩的哭聲驚醒,還以為他們家裡面出了什麼大事情呢,馬上報了警。警察趕到後,一陣詢問方才得知事情的前因後果。
原來,這個小男孩的媽媽,晚上要開滴滴不停的接送客人,而爸爸呢,則是要去外地拉貨常年不在家,很多時候他只能是一個人待在家裡,等著上夜班的媽媽回家。就算是再懂事他也只是一個9歲的孩子啊,在這種夜幕降臨的晚上,一個人又孤單又害怕,忍不住就哭了出來。
警察表示要給他媽媽打電話的時候,小男孩制止了警察,並且表示媽媽工作很忙,一直都在開車,接電話不方便。而且媽媽每天晚上都要跑夠一定的時間才能夠回家,否則的話忙碌一晚上也拿不到工資的。警察忍不住說,就算是忙也不能不顧家不顧孩子啊!
小男孩懂事的說,媽媽其實對我可好了,雖然說晚上為了工作不能陪著我,但是她早上可以啊,平時生活上對我也很好,就是工作太忙了,時間不是很多。無奈之下,警察只好陪著孩子一起等他媽媽回家。而後半夜才回到家裡面的媽媽,聽警察說了這件事情後也是滿臉愧疚,並且表示以後肯定會好好陪伴孩子的。
這個微博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點贊:
有的網友感嘆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很大,為人父母本該陪伴孩子長大,但是抱起孩子就無法去工作,沒有工作就無法養家,而沒法養家就給不了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每一個選擇出去工作的媽媽,都是萬般權衡之下最無奈的選擇。
有的網友則是感嘆這個孩子實在是太懂事,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別人家的孩子」。一個人在家也是乖乖的,而且在警察詢問的時候還能主動提出不要影響媽媽的工作,才9歲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比19歲的孩子要成熟的多。
其實開心爸爸在這個視頻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孩子的可憐,一種本來很害怕卻要努力裝出一副懂事的樣子,並且安慰媽媽說沒關係的可憐。
9歲,正是一個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肆意享受來自爸爸媽媽愛的年齡。而這個男孩子卻已經提前承受那些成年後才可能承受的東西了,而且還要裝出一副很懂事的樣子,還要像個小大人一樣的說,其實媽媽也很辛苦,自己可以理解的話。哪個孩子不希望爸爸媽媽就在自己身邊,哪個孩子不希望晚上能夠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呢?
孩子成熟懂事的背後,往往是揮之不去的可憐。
很多孩子的懂事,並不是真正的懂事
之前在知乎看到過一個問題,「小時候被要求懂事的孩子,長大後變成什麼樣了?」,有位網友的回覆得到了很多人的點贊,包括開心爸爸在內,仿佛說的就是自己的童年一樣。
這位網友小時候家裡面比較窮,窮到什麼地步呢?過年買新衣服的時候,只能給一個孩子買。而她是姐姐,出於「懂事」的思想,每次她都會說給弟弟買吧,儘管自己內心深處無比渴望一件新衣服,無比渴望爸爸媽媽也能夠聽到自己的心聲,哪怕只給自己買一件也好。
很可惜,她的心聲爸爸媽媽從來都聽不到,每年的新衣服只是買給弟弟,年年如此。正是因為這個懂事的人設,工作後儘管沒多少工資,她還是堅持大包小包的東西往家裡面買,而弟弟呢,則是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這一切,一直到現在。
這位網友懂事嗎?很明顯她很懂事,照顧弟弟,要東西之前會考慮家庭的實際情況,絕對不給爸爸媽媽「添麻煩」。
那這位網友是真的懂事嗎?很明顯不是的,相較於弟弟,她的懂事只是不會無理取鬧,只是不會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掛在嘴邊,只是小心翼翼的看著爸爸媽媽的臉色生活著而已。
你以為那么小的孩子就能夠變成爸爸媽媽希望的那種懂事嗎?根本不可能,爸爸媽媽看到的懂事,大機率是孩子隱忍了自己的喜好,放棄了自己的追求,一味迎合別人的表象而已。
所謂的懂事,更多的是爸爸媽媽控制孩子的手段
包括開心爸爸在內,很多爸爸媽媽總是把懂事聽話,這幾個對成年人都稍顯苛刻的要求,作為評判孩子好壞的標準。好像孩子能夠像成年人那樣,隱藏自己的喜好去取悅別人,才算是真正的懂事。
不管自己是怎麼想的,只要按照爸爸媽媽規劃的道路成長,他們就會停止對孩子的斥責。當這種模式重複多次,逐漸被內化之後,孩子就會失去了自己作為孩子的童真,而是無條件的按照爸爸媽媽說的去做,變得很順從。
這種教育方式,本質上是對孩子深層次的一種綁架,用懂事來綁架孩子的喜好,綁架孩子的慾望。
小時候,不管多喜歡的東西,只要爸爸媽媽說一句太貴了,就默默的走開了;上學後,儘管很不情願,但同學只要說一句幫他值日吧,就會下意識的答應;工作了也是這樣,很多瑣碎的事情根本不是自己負責的,但同事一句話,還是答應下來了......
這些讓很多人「痛苦不已」的表現,實際上就是小時候被懂事綁架著長大後孩子的真實寫照。
所以,聽話懂事更多的是爸爸媽媽的要求,而並不是孩子自己的需求。
實際上那些看上去很懂事的孩子,過得一點都不快樂。
小時候沒得到的那顆糖,長大了也就再也不想要了
這是開心爸爸一位同事說的。
之前開心爸爸總覺得這位同事很奇葩,30多歲的人了,還是個男人,卻動不動就買上一堆糖,放在那裡,就像個孩子一樣。後來有一次兩個人喝酒的時候,他才說出了這樣做的原因。
他家裡面還有個弟弟,因為爸爸媽媽是老來得子對這個小兒子寵的那叫一個不得了,家裡面有什麼好東西都是給弟弟準備的,而他呢,爸爸媽媽動不動就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弟弟」「你要懂事」,然後心安理得的繼續寵著小兒子。
後來有一次,媽媽帶著他去超市,破天荒的說了一句「你看你喜歡什麼東西,咱們買點回去吧!」這位同事當場就快哭了,自從有了弟弟這是媽媽第一次問他的意願,然後他選擇了一袋大白兔奶糖,裡面有十來顆吧,大概是十塊錢。結果在付錢的時候,媽媽變卦了,她掃了一眼,大概是覺得十來顆糖十來塊錢有點貴了,就對這位同事說,你看你都大了,要懂事,這糖一點都不划算,就別買了吧!
類似的事情發生過許多次,後來他慢慢的就算是有什麼想法也不和爸爸媽媽說了,反正說了也不會實現,還不如換個懂事的表揚了。而後來他自己工作以後,為了彌補兒時的虧欠,只要看到差不多的糖就會買下,但是看著那些糖,自己卻再也沒有了想吃的願望。
人的一生,每個時間段都有相應的希望,有些希望,小時候如果得不到滿足的話,長大後就再也不想要了,就像是開心爸爸的那位同事一樣。
每一個有著懂事標籤的孩子,都是帶著傷疤長大的
就像是開心爸爸上面說的一樣,那些看上去很聽話,很成熟的孩子,並不是什麼都不想要,而是太多次的被拒絕,讓他們不敢去說了。
對於一個孩子,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漂亮的衣服誰不喜歡啊,可是那「懂事」兩個字就像是孫悟空的金箍一樣,死死的束縛著他們。慢慢的,孩子開始學會了壓抑內心的喜歡,開始學會了違心地接受。從那以後,他們看到了喜歡吃的零食,也只是會對自己說「我不想吃,一點都不想」;看到了喜歡的玩具,也是會對自己說「我長大了,不需要這些玩具了」......
每一次違心地接受,就像是把傷疤不斷掀起一樣,這種血淋淋的疼痛,會一直伴隨著他們長大。而這種傷疤,有的時候是自卑,有的時候是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有的時候是明明不願意卻沒有說不的勇氣,有的時候則是深入骨髓的不自信......不管是哪一種,對孩子都是莫大的傷害。
學會懂事的過程,真的很煎熬
變得懂事這個過程,真的很煎熬,但是更多的人包括爸爸媽媽,只是看到了現在貌似懂事的孩子,而不會想到為了變得懂事,孩子付出了多少。
他們不會知道,孩子為了克服零食對自己的誘惑,下了多少次決心咽了多少次口水;他們不會知道,孩子為了克服玩具對自己的誘惑,做了多少努力甚至偷偷的哭過多少次;他們不會知道,孩子是如何學會了忍耐,遇到什麼事情不是和爸爸媽媽傾訴,而是自己辛苦的去一個人扛;他們也不會知道,那些看上去很好的心思細膩以及善解人意的背後,隱藏著孩子多少的血和淚。
懂事的孩子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在了爸爸媽媽面前,即使是很難受,也只能自己在背後悄悄的流淚。之前聽過林宥嘉的《天真有邪》,其中一句歌詞真的很讓人感同身受「你可知道,對我做過什麼最殘忍?就是你,狠狠把我一夜之間變成了大人」。
之前看過一篇漫畫,名字就叫做《對不起,世界不需要太懂事的孩子》。
漫畫的主人公,在親戚說要讓著弟弟的時候,勇敢的說不;上初中時,堅持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去交朋友;高中的時候,不顧爸爸媽媽的反對交了男朋友;考大學的時候,更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中文系,而不是爸爸媽媽喜歡的會計;工作的時候也是堅持自己堅持成長,最終獲得了理想的offer;年過30也堅持著自己的擇偶標準,當了媽媽也不放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可以說,她就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但卻是一個按照自己想法長大的孩子,也許沒有爸爸媽媽安排的那麼穩定,但是用自己雙手去拼搏未來的感覺,也很美好。不過,這一切都只是想像,那些看上去很叛逆的行為,也只是存在於自己的想法之中。
現實中的她,為了懂事放棄了自己的玩具,放棄了自己的朋友,放棄了最初懵懂的愛情,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整天活在孩子以及生活瑣事之中。在生命的最後,她恍然大悟:如果自己不是那麼懂事,去盡力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許現在也沒有那麼多遺憾了吧!
漫畫結束了,但是帶給我們的思考卻遠沒有結束。
懂事的孩子,往往一生都活在遺憾之中,反倒是那些「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會過得更加幸福一些。不管過程是什麼樣的,至少他們童年時期的夢想,都被實現過,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充裕的。
所以,教會孩子規矩,也要時不時的滿足他們「海闊天空」的要求;教會孩子理智,也要經常滿足他們的小任性;教會孩子界限,也要經常給與他們超過界限的溫暖。
教育出來一個真實的,有什麼願望敢於說出來的孩子,遠比一個在內心竊竊私語的孩子,要成功的多。一個內心一直有所空缺,一直都沒被滿足的孩子,無論長大多大,都不會幸福。
之前開心爸爸看過一句話,看完就讓人心疼不已:所謂的成熟,就是原本該哭鬧該索要的時候,選擇了不聲不響的微笑,這種感覺,放在要求孩子成熟上面,是一樣的貼切。
而當孩子像開頭那個獨自哭泣的9歲小男孩,用微笑已經撐不起自己的悲傷時,那副強撐著的成熟有多麼的可憐,也許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孩子終究是要學著懂事的,但是希望在爸爸媽媽面前,他們只需要心安理得的做自己,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