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沒考好,要不要再考一年?這篇文章讓你不再糾結

2019-07-25   小剛哥說教育

最近很多參加高考的同學,考試成績過線的,志願報的不錯的,差不多就要錄取受到通知書了;而那些沒過本科線,或者考分比較尷尬,又想報考個好大學的,內心一定忐忑不安,這個夏天會顯得特別漫長,煎熬,或許結果塵埃落定後,還會有很多彷徨、迷茫和糾結——高考沒考好,接下來怎麼辦?聽天由命,還是痛定思痛、深刻總結教訓,埋頭苦幹再拼一回高考?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深感自己在高考中是幸運的,一次性通過了高考,邁過了一本線一百多分,被軍校提前錄取,畢業後從副連職軍官一直干到副團職,到不惑之年選擇退役後,又到了大學工作。剛過40,月薪過萬,可以說比起大多數家庭條件相似的高中時期的同齡人,我算是過得平穩安逸又充實快樂的。

即便是當年我沒有選擇走提前錄取上軍校,而是選擇我的地方高校第一志願,一所211、985重點一本大學,在那個高校還沒有擴招的年代,含金量還是很高的,我想我今天也不會過得太差。

回想當年,如果我高中沒有努力學習,順利通過高考,也許我的生活大機率上說是另一番境遇。不過人生沒有假設,時間不能倒流,很多選擇,無法重來。

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上,上一所好的大學,真的那麼重要嗎?

客觀負責任的回答這個問題,一定是要有預設前提的。

如果對於官二代(縣處正職以上官員)、富二代(80-90年代百萬、2000後千萬資產)家庭的子女,只要他的父母不作死,他們完全可以依賴家庭現有資源和傳承,過上普通工薪家庭子女需要通過拼高考才能過上的生活。

因此,對這類人來說,上一所好的大學,要麼沒必要,要麼考不上。(畢竟中國的高考在憑考分錄取這方面還是非常公平的,有錢有勢,換不來高考多一分)

而對於普通家庭、普通天賦的孩子來說,高考就成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實現階層躍升的機會。對世事難料的一生來說,當然不是唯一的機會,但是卻是相對最簡單,最好把握的機會。

還是說幾個身邊人、身邊事來介紹這種不同更直觀。

我有兩個表弟,其中一個叫小勇,其中一個叫小強。他們家庭條件非常相似,父母都是國企工人,1998年都雙雙下崗再就業。那個年代,也都是獨生子。

同年參加高考,小勇考分不高,勉強上了個本省的三本,父母勸他復讀,他不想再受高考煎熬,選擇了電子商務專業;

小強考過了一本線六七十分,上了一所一本財經類大學。

四年後,小勇本科畢業,到社會上找工作,先後去過電商公司做技術服務和售後,和同學到杭州打工創業,折騰幾年後又回到老家,找了個超市當系統維護員,每月收入3500左右,給超市老闆打工,幾乎沒有休息日,也沒時間談對象,由於高不成低不就,年齡已經35,至今未婚,不好找對象,父母也很著急很無奈,現在退休了還在打工,攢點錢給孩子買房付個首付。

小強大學畢業後繼續考研,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去了深圳工商銀行華為分部,現在年薪大概有個六七十萬,還有些其他收入,在深圳買了房子,當然也得親戚支持一部分,找了個老家在深圳當老師的對象,現在小兩口家庭收入每年過百萬,過得還算不錯。

高中時期還是一塊玩的兩個小兄弟,高考十年後,人生際遇大不相同。

再說說我兩個表妹,大點的小我三歲,小點的小我十二歲。

彼此家庭條件也差不到哪兒去,其中一個高中時期就是學霸,可惜高考填報志願失誤,當時一心想上華東最好的大學,結果差了十幾分沒有被錄取,調劑到了本省一所三本大學,經父母反覆做思想工作,才去上了四年,又考研考到了蘇州大學,畢業後先後到幾個外企工作幾年,而後和當年高中時期另一個男生學霸結婚,一個碩士,一個博士,後來雙雙赴美國留學工作,現在在洛杉磯生活,一個在科研院所,一個在collage當老師。

那個最小的表妹,高中學習就不怎麼樣,高三奮起直追補習趕了趕,也考上了一個雲南的三本財經院校,她當年自己就屬於很一般的學生,到了大學之後,還感覺那個學校的同學,絕大多數都是學渣和混子,連她都不如。畢業後想考研沒考上,會計證也沒考幾個,註冊會計師考不上,去普通公司當財務,她又看不上。而她的大學女同學,除了個別去企業當財務的,幾乎全都在考公務員。這也是她唯一可以選擇的更好的就業機會。考公務員,對二本三本院校畢業的大學生,還是比較友好的。待業在家整整三年,考了兩次公考,一次是國考,筆試成績沒過,第二次考省考,積累了些面試的經驗,以筆試成績第四名,通過了面試,被我們老家一個縣的地稅局錄取為公務員。

我這個表妹的經歷比較典型,幾乎沒有一天社會工作就業經歷,等於用了大學四年,畢業後三年的時間,再重新走高考的老路,為了給自己拼一個相對體面的工作。如果她把後來宅在家裡複習備考公務員的功夫,拿出一年用來復讀,應該能考上一個好大學,或許又會走上另一條人生之路。同樣的年齡,人生起點大不相同。

以上這些事例,在我們身邊其實很常見。都能顯而易見說明一個道理,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高考考上一個好大學,是改變人生際遇最好最有效最直接的機遇。

如果說高考成績主要決定於高中三年,或者加上復讀一兩年,那麼這三五年的時間,如果放在你進入社會之後,你再怎麼拼也很難逆襲。

可以問問過來人,一旦進入社會和職場,用三五年時間,你能實現多大的躍升?自己創業?對剛畢業的大學生,其現實意義,幾乎就是你把你父母積攢十幾年的錢霍霍完,買一個人生教訓而已。

所以,如果你這次高考失利,如果你還想能將來過一個比較體面、又能更好的實現人生理想的生活,打不了用一到三年再拼搏幾回。如果復讀三年還是考不上好大學,那就證明你真的不適合通過學習考試,在競爭中勝出,也就不要再打考公務員之類的主意。能證明這一點,也為你今後的人生開闢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