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球!壓上去!」「傳身後!走邊路!」場內,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你爭我奪,傳球、突破、爭頂、射門;場外,拉拉隊員的加油聲、吶喊聲此起彼伏……近日,湖北省鄖西縣馬安鎮中心小學「五人制」足球場上,舉行了一場精彩的足球對抗賽,為整個學期校園足球訓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類似的校園足球賽,在鄖西縣其他學校頻頻上演。近年來,該縣認真落實「雙減」政策,以校園足球運動為抓手,以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為目標,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強化足球訓練、舉辦校園賽事,讓「足球種子」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每周一節足球課,讓孩子有時間踢球
「足球運動太有魅力了,我不管在哪所學校任職,都把足球運動作為學校重點體育教學內容之一。」聊起足球,曾擔任馬安鎮中心小學、觀音鎮中心小學校長,現任河夾鎮中心學校校長的張吉友侃侃而談,「看著校園裡的『小豆芽』『小眼鏡』『小胖墩』越來越多,我就想讓孩子們多跑一跑、跳一跳,踢足球是很好的方式。」
「將足球課納入學校特色課程,形成『人人支持、全員參與』的氛圍。」張吉友說,沒有專業足球教練,他就帶著體育教師自學,「我雖然教英語,但我一直喜歡足球。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就上網看視頻,自學足球訓練教程。」
張吉友和體育教師一起,從培養興趣、基本動作、技術要領等方面,分層次開展教學和訓練,讓學生們「愛上足球、會踢足球」。如今,校園足球已成為該校一張「名片」。
「每周5節體育課,其中至少有一節足球課。每個班組建一支足球隊,堅持每天『三練』,早晨長跑練體能、課間訓練強技能、對抗比賽提水平。」觀音鎮中心小學校長董湖介紹,學校3至6年級每月舉行班級足球聯賽、每季度舉行一次年級足球對抗賽、每學期舉行一次校級足球聯賽,賽程貫穿整個學期,每次賽後公布結果,將成績納入班級量化考核。
「全校師生人人喜歡足球、個個會踢足球,足球運動讓校園活力四射。」馬安鎮中心小學校長熊峰介紹,學校於2015年建成足球場,將足球課納入教學體系,目前每周有兩節足球課,保證學生100%參與,做到「周周有球課,班班有球隊,期期有球賽」。
鄖西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嚴慈理介紹,在2014年以前,鄖西縣校園足球基本處於空白狀態。如今,該縣各學校「一班一隊、一校一隊」,足球課課時不少於體育課總課時的三分之一,每周至少開展3次訓練,每學期舉辦校園足球聯賽,足球進課堂成為常態。
搭建賽事平台,讓孩子們踢球更有勁
作為一項競技運動,經常性的比賽是讓校園足球茁壯成長的有效路徑。像自己喜歡的足球明星一樣踢球、得分、奪冠,孩子們更能感受足球的魅力。
在舉辦足球賽事方面,該縣不乏成熟經驗。以「班校有隊、周周有賽、人人參與」為目標,該縣構建「班級比賽、校際競賽、片區聯賽、全縣精英賽」賽事體系。校外比賽,不同學校學生同場競技、互相切磋、取長補短;校內比賽則更具「普惠性」,讓更多孩子參與其中。
今年6月2日,該縣中小學生2023-2024學年足球聯賽(小學組)總決賽在觀音鎮初級中學落下帷幕。這場歷時半年之久的聯賽,共有98支足球隊、1300餘名運動員參賽。
「每一場球賽都激動人心,參賽隊員拼盡全力,操場外圍滿了觀賽師生和家長。」王曦介紹,除了縣級比賽,該縣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市級中小學生足球比賽。近年來,在全市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上,該縣青少年足球隊多次挺進「前八」,其中觀音鎮中心小學在2024年全市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中獲得U9男子組第三名。
運動學習相長,讓孩子們身心更健康
「踢足球有什麼出路?」「踢足球影響學習怎麼辦?」為了消除家長顧慮,不少像張吉友這樣力推足球的校長都會逐一家訪,給家長講足球運動的好處,引導孩子爭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好少年。
「她在三年級前,身體素質一般,長得很瘦弱。自從被選入校足球隊後,她每天堅持訓練2小時,成為校隊主力隊員。」在觀音鎮中心小學足球總教練趙龍燚眼中,該校六年級學生李銘萱變化非常大,「足球不僅鍛鍊身體,還磨鍊意志。她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學習成績保持在班級前三、年級前十。」
李銘萱說,踢足球讓她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隊友之間要互相信任、互相包容,這樣才能離勝利更近。輸了比賽沒關係,要能享受勝利的快樂,也能接受失敗的痛苦。」
趙龍燚經過觀察,發現不少孩子在兼顧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提高了個人綜合素養,有助於他們快速解決問題,更好地接受文化知識。
今年畢業於馬安鎮中心小學的韓禮均,在進入校足球隊之前,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加入球隊三年,他的性格變得開朗起來,他說:「我的文化課成績雖然不太好,但我的體育成績非常好,這是我的優勢。」
「我們的目的不是培養專業運動員,而是通過足球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不少校長和足球教練認為,足球運動的普及,改善了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培養了堅強的意志、協作能力和責任感。
「7月19日,2024年湖北省中學生組足球冠軍賽暨特色學校足球比賽在我縣開賽,我們將以此次賽事為契機,把校園足球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推動全縣青少年足球運動全面、穩定、健康、持續發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實現學生綜合素質整體提高,讓每一名學生陽光快樂成長。」嚴慈理說。(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程墨 通訊員 張貞林 劉成臣 曹鵬)
作者:程墨 張貞林 劉成臣 曹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