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能在樂夏3中找到共鳴的力量

2023-08-19     呆若木一

原標題:每個人都能在樂夏3中找到共鳴的力量

看完《樂隊的夏天》第三季的第二期,最大的觀感印象是,這一季的樂隊無論是風格還是地域都多元了許多。

來自天南地北的文化碰撞

就拿這一期來說,回春丹來自廣西,麻園詩人來自雲南,散人來自四川,九連真人來自廣東,絕對純潔來自上海,安達組合來自內蒙古……他們有著不同的口音與表達習慣,讓舞台呈現出了一種天南海北齊聚一堂的觀感。

往往一個人的音樂表達植根於他生長的文化環境,體會到的風土人情自然會對演繹出來的音樂有著深遠的影響。

曾在第一季登場的九連真人,用客語搖滾的形式讓人眼前一亮,以小鎮青年視角結合民族音樂的形式讓他們一躍成為了第一季備受矚目的「黑馬」。這一次「回娘家」的他們則以聚焦網際網路流量世界的新作《引流》登場,標誌性的風格依舊。

來自內蒙古的安達組合,將馬頭琴、口弦琴、呼麥等與搖滾樂相融合,氣勢非凡,為舞台帶來了澎湃的草原之聲。他們的表演是樂夏舞台上難得一見的震撼場景,最後獲得了235的全場最高票,直接晉級,可見像安達這樣的蒙古音樂在樂夏舞台同樣有一席之地。

我個人對此感到很欣慰。包括之前的HAYA,包括我自己很喜歡的杭蓋,都是中國樂隊音樂里不可或缺的民族之聲。希望聽眾也不要以一種「獵奇」的角度來欣賞他們,他們與聽眾互通的語言是音樂里那種共通的情緒與想像。

多元曲風的包容與融合

在樂夏舞台上,除了不同地域元素的碰撞,我們同樣能聽到不同風格的音樂在此登場。

這一期我個人最驚喜的是超級市場。

作為中國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電子樂隊,超級市場在「搖滾」風格偏多的樂夏上,偏偏貢獻了一個氣質冰冷、克制、卻又對音色精準苛求的演出,如果說其他樂隊的演出多少還能感受到那種以能量感染全場的傾向,那麼超級市場的音樂則是用一種更加深邃的聽感在征服聽眾,他們帶來的東西是美學上的一種多元化感受。

同樣我感到驚喜的還有偏個性的絕對純潔和鬼否,前者的反高潮傾向和後者的數搖都是我認為樂隊版圖裡不可或缺的元素。

來自廣西的回春丹,以復古Disco融合搖滾樂的風格,以相對上口的旋律與易於跟隨舞動的節奏感在網際網路走紅後演出巡遍全國。這次登場帶來的《夢特別嬌》是他們的代表作之一,夢幻浪漫的色彩與復古氣味濃郁的薩克斯結合主唱慵懶的演繹口吻,讓人宛若在看一場港風電影。

回春丹常常被人冠以「網紅樂隊」的名號。的確,他們的走紅本身就和他們的音樂里相對能夠容易被大眾捕捉的流行化元素不無關係,我個人認為他們的現場演出還是很紮實的,而且能夠在流行之中塑造出自己獨特的氣質,這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好的流行樂永遠是90%的舊物和10%的新東西,關鍵就在於他們找到了那10%。而至於是否能夠持續影響走紅,就要看他們如何持續經營這10%。這對其他樂隊也同樣適用。

來自雲南的麻園詩人,最讓人感到特別的是主唱苦果的唱腔,聲如其名,特別「苦」,有種質樸殘破的聽覺感受,不是傳統意義上「完美」的聲音,卻能帶出非常奇特的情感表達。

從這些樂隊的創作里,你也很容易捕捉到他們創作中那些真實的生活痕跡。這一點特別典型的是散人樂隊的《螞蟻》,聚焦普通平凡人的生活經驗,在其中拋出夢想的議題,有一種樸實的勵志色彩。

在風格上,上一期登場的Mr.Miss也是樂夏中的一個「異數」。

重新回到樂夏舞台的他們在堅持自己標誌性的爵士風格基礎之上,《低語》的歌詞與劉戀的舞台表演還透露出強烈的反凝視、反權威傾向,比起之前聚焦生活細節的歌詞多了更多的尖銳與批判意味。這也是一個少有的視角。

整體看下來,你依然會感覺到樂夏節目本身的特別——它對曲風的包容性、對地域的包容性、對原創的包容性、對個人氣質的包容性在音綜里是很靠前的。其他節目可能會追求某種統一標準下的好,而在這個節目裡,你不特別、不超越標準本身,反而容易不被看見。

是音樂的力量,是包容的力量

樂夏作為聚焦樂隊的綜藝,本身其舞台上的音樂並非大眾傳統意義上的「流行音樂」,為什麼這個綜藝能夠得到那麼多人的喜歡,也是在於這個節目給到多元化的樂隊舞台、讓他們自在呈現後,那種感染力自然而然地會讓人走出自身的邊界,產生共鳴。

同時,樂夏的投票規則是「你喜歡」,並不涉及過多品味與價值的評判,無論是現場的觀眾還是坐在台上的「超級樂迷」都能隨心依照個人喜好投票,這種寬鬆的環境讓樂隊的焦點在於釋放音樂本身的共鳴與感染力,而不是迎合某個具體的標準。

而超級樂迷本身的選擇也很有意思,流行歌手、音樂製作人、演員、樂隊主唱、主持人/電視製作人,不同的職業背景也形成了一種類似觀眾代表的符號意味,有人從專業角度評價,也有人從個人感官出發,但每個人都是一票,大家都是平等的。

比如高葉,雖然並非音樂相關專業出身,但她看到九連真人登台時那種激動到顫抖的神情,那種自述如同被音樂「電擊」的感受,這些表達就會讓你相信音樂的神奇,客語搖滾也是能夠與那些哪怕聽不懂語言本身的人產生共鳴的,因為音樂本身是最直觀的語言。

大張偉在這一期的「動情瞬間」特別多。

作為一個曾經的朋克搖滾樂隊主唱,他特別羨慕那些至今在台上都可以堅持做自己的人。比如他聽到散人的《螞蟻》的時候,被他們不順從的勁兒深深打動,讓他想到在雨中不斷被雨水打濕卻依然跌跌撞撞往前飛的蜻蜓,由此聯繫到生活中的令他流淚的倔強畫面。

而面對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做自己音樂、甚至自己設計VJ、樂隊成員都已換了幾輪卻依然堅持的田鵬,大張偉在舞台上也有多次真情流露。

他甚至說,覺得自己特別「可悲」——「因為田鵬老師的成功在於,他自己做得越好,他越成功,我的演藝行業是我越成功,我離我的夢越遠,今天我看見的是一個夢,他們也活在自己的夢裡,我們以前是在一個夢裡的人……」

這是他在其他節目裡很難聽到的一些「真心話」,一些透過舞台對自己人生的返照,非常動人。包括他在聽到咖喱3000的歌時,他也感慨落淚,「我感覺那個人特別像我」,這就是音樂,帶他回到了曾經在酒吧里演出的記憶里。

聽完這些你會發現,無論是否是專業出身,在音樂里可以收穫相似的感動,它會帶你接近某種不尋常的感受,可以帶你回到某段記憶,可以讓你省思自己的人生……

樂夏創造了一種每個人都可以靠著共鳴彼此吸引、不設邊界真心溝通的「幻境」,若真要說是什麼的力量,那一定是音樂的力量,是包容的力量。

THE END

作者:木一

編輯:阿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728f9f321c271b90c09f84edfeb00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