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回你岳父家可別搶著幹活」「那你怎麼總讓姐夫幹活」

2019-12-13   大俠李事事兒

本文故事內容為網友「大駿駿」的生活經歷,他以前相信「一個女婿半個兒」這句話,但是自從結了婚,他的媽媽好多行為卻讓他明顯感覺到女婿真的不是兒。以下內容已隱去真實姓名,網友們身邊的女婿跟自己的岳父母親近嗎?

我有一個姐姐,比我大5歲,家裡從小重男輕女挺明顯,我姐也從小懂事,早早接受了「弟弟應該得到更多關愛」的謬論,總而言之就是我姐一直對我特別好,比對她自己都好,我記得她剛工作那會兒,一個月工資才800塊錢,她就給我買了一雙200多塊錢的鞋子。

我姐結婚之後,姐夫就成了家裡的免費勞力,那時候我還在外地上學,家裡的重活累活都是我姐夫乾的,我爸媽這幾年逢人就誇我姐夫好,我經常聽到我媽跟人說:「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我家女婿比我兒子都強,好閨女可不如個好女婿。」

到我結婚的時候,我一直把我姐夫當成自己榜樣,再加上我老婆家是兩個女孩,家裡就我和姐夫兩個勞動力,再加上我結婚晚,所以我就特別勤快,每次去了岳父母家,就主動幹活。我岳父人很好,每次都不讓我幹活,說他還年輕,不用我們太操心。

我老婆的姐姐婆家條件比較好,姐夫是做生意的,有錢,家裡光商鋪就有兩套出租,他爸媽還開著店,姐姐就是全職主婦,除了做點家務沒什麼生活壓力,而且基本都是想買就買,給岳父母花錢更是不帶眨眼的,有時候也會給我老婆買衣服。

我媽知道我大姨子嫁的婆家比我們家條件好,所以經常囑咐我儘量別讓我老婆和她姐姐多打交道,原因是擔心我老婆生出攀比心,以後我會很辛苦。這一點我倒是不擔心,我老婆早就知道我能力有限,她姐夫確實比我有能力,但是我比她姐夫更顧家,而我老婆最看重的就是我的溫柔體貼。

有次我媽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正在岳父家做飯,沒說幾句話就掛斷了電話。那個周末回我媽家的時候,我媽就囑咐我:「兒子,回你岳父家可別搶著幹活,你岳父母那麼年輕,你總搶著幹活,他們就不把你當女婿,而是把你當苦力了。」

我不能理解我媽這話,就反問她:「那你怎麼總讓姐夫幹活?不是你說一個女婿半個兒嗎?」我媽卻一臉不在乎的說:「你姐夫跟你能一樣嗎?咱們家有兒子,不靠他養老,他當然得多干點活,你岳父家沒有兒子,以後可是要靠你養老的,他可得對你客氣點。」

這些問題我倒是沒想過,也就沒把我媽這些話放在心上。直到前幾天,我跟老婆鬧了小彆扭,她直接住回了娘家。我只好回岳父母家哄她,沒想到正好遇到她姐姐和姐夫也在,我老婆借題發揮數落我的不是:賺錢少、脾氣大、媽寶……雖然岳母一直訓斥她,但她不肯停,我就直接離開了。

我媽知道以後,一直勸我:「你老婆這就是看著她姐條件好,開始嫌棄你了,再加上你在她家就跟個免費勞動力似的,她當然不會珍惜你。你看她姐夫,在家裡跟個大爺似得,她姐一點脾氣不敢有,你就是慣得他們。」

以前我總覺得女婿就是兒子,至少也頂半個兒,可是經過我媽這麼一分析,我突然發現女婿真的不是兒,自己在岳父母家付出那麼多,終歸還是外人,我對他們那麼好,歸根結底不如另一個有錢的女婿。

事事兒有話說:客觀來看,這個案例中並不存在女婿是否能比得上兒子的問題,和諧的翁婿關係被親媽打敗,全因媽媽的一句話:女婿不是兒,連半個也不是。關鍵問題是心態,比如本來這個男人在本家和岳父家都生活得很順遂,可就因為母親經常在他耳邊念叨:「你岳父母太把他大女婿當回事了,你可不能因為人窮而志短。」

和岳父母的交往其實並不比婆媳關係簡單,尤其是家裡有兩個女婿的,因為人多就存在攀比,我們應該擺平心態,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孝順本就是各自盡心的事情。

這次我想談的話題不僅僅是如何與岳父母相處的問題,主要想講一下心態和心理暗示的問題,尤其是身邊有人經常說一些與自己平時的價值觀不同的話,如何分辨和反駁是很重要的,人云亦云要不得。換句話說,如果這個男人不接受母親的心理暗示,就不至於在遇到小問題的時候放大化。

本文由大俠李事事兒原創,歡迎關注,帶您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