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周莊的雨

2024-07-20   竹鶯說事

《溪水悠悠》 中國畫 劉文華

任永恆

窗外有雨,雨中有周莊,青磚褐瓦上真的有輕煙在遊動。雨天入江南是一種福氣,暖暖的潮濕像要把你的頭髮都變成綠色。往曾經去想,這裡應該沒下過暴雨,沒被抽打過的生活,說話的語氣甚至汽車聲都有著軟軟的溫和,不由你不把腳步慢下來。

北方人對雨是敏感的,有雨臨空就轉節氣,就春暖花開,就伸展蜷縮在棉襖里的四肢,渾身都是力氣。初雨是北方成長的儀式,記得小時候總會頂雨跑到山崗上,扔起棉帽子,「嗷,嗷」地喊幾嗓子,小狼一般。

四月的周莊已經春深似海,本來就不自信的我行為中又少了幾分底氣,哈爾濱街頭的雪都化凈了嗎?季節不同與人的尊嚴有關嗎?在美的面前有,特別是在一個天地間。

與雨相伴的周莊,水鄉的印象立體起來。這裡的雨熟悉這片土地,下得不緊不慢也沒完沒了。透過煙雨望人家,溫熱的天氣卻有著冷冷的調子,古老的灰青色,在霧氣里顯得那麼沉穩,雨中不新,雨後不舊,像在告訴你,一千年前就是這個樣子。

周莊的雨是可以認真看的。

在周莊舫,我點著一支煙,看水面的煙波,好像水柱在未到湖面之前就被什麼霧化了,成為落地的雲。可不像北方的雨天,湖面翻騰,雨聲誇張,房頂和地面都在「啪啪」地響,好像是不常來,每次都挺激動似的。

我特別喜歡下雨,北方的雨季多在暑假,小時候的這天就沒什麼活兒了,窗戶關嚴,將枕頭墊得高高的,拿一本書看得七葷八素。與其說喜歡雨天不如說喜歡打傘,我覺得傘是世界上最祥和、最溫暖、最能傳遞愛的標誌物,一打開好像周圍的一切都安靜了,都被隔開了,腳步也會變得平和而有節奏。

北方少雨,於是更顯現的是它的實用性,黑土地種莊稼,沒雨咋能行呢?「出莊進莊一把櫓」的周莊發過大水嗎?剛泡杯茶的我,是在窗口伸手到水面洗手的。

周莊的雨是聽的。

會議的前一天我到周莊,想獨自感受這千年古鎮,我頂著雨在貞豐街上遊蕩。通常是不在包中備傘的,總覺得有些嬌氣。雨又大了些,就鑽到一個茶室去聽評彈。已在的聽客都在看我,我很像外鄉人嗎?幾年前在蘇州聽過評彈,是兩個女演員,說說唱唱,容顏清麗,以目傳情,閉上眼睛,腦際中是一片竹林……現在是一位男演員,一襲長衫,面容清秀,把水性的江南男人體現得有點誇張,蘭花指撥著三弦,餘音繞樑,可我一句也聽不懂,但這並不影響讓我安靜下來。

評彈和雨聲是和諧的,或許只在周莊。

完全沒有聲音肯定叫安靜,若有點舒服的聲音是另一種高級別的安靜,現在就是這樣。我座位的對面是沈廳,沈萬三,驚天動地的人物,上百間的宅院,門臉卻小得有點不經意,就是一家普通的鄰居,女主人肯定是喜歡微笑的,而且對所有人。

在沈廳,雨是可以下到室內的,因為室內有竹林。

駐足聽雨如停槳聽濤,不是幾杯茶就能品透周莊的。雨停之後走在街上更加小心,在這裡你能聽見歷史的腳步聲,遠處也有我們祖先的依稀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