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這才過了19天,故宮已經上了兩次熱搜。
一次是原定6688元一桌的故宮角樓餐廳年夜飯,在推出5小時內即被預訂一空後,又於前兩日通知取消。另一次就是昨日爆出的「開車進故宮」事件了:國航前空姐在微博曬出開大奔進故宮的照片引眾怒,故宮微博的平淡回應更火上澆油被諷「年度最差公關」。
有評論說故宮這是好幾年苦心經營起來的口碑「一夜回到解放前」,更多人說開車進故宮「碾過的是前任院長單霽翔的心」。確實,幾年間故宮「登上神壇」,前院長單霽翔功不可沒。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
八年前,單霽翔接任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那時候他面對的,是比現在還要爛上一百倍的一個故宮——不管是環境,還是風評。
2011年,大家眼中戒備森嚴的故宮博物院竟被小賊光顧得手。幸好北京警方反應迅速,很快將盜竊者抓獲並追回了文物。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故宮向警方致謝的錦旗上「捍衛」的「捍」字誤寫成了「撼」,被嘲「丟物又丟人」。
這還只是爛攤子中不大不小的一件:被曝逃稅、拍賣文物、出租宮殿、損壞藏品……單霽翔院長接手時的故宮深陷「十重門」,簡直就是所有人眼中的一個笑話。
故宮「失竊門」與「錦旗門」事件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單霽翔「臨危受命」,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一職。之前他在國家文物局任局長,一直以為文物局會是自己最後的歸宿。怎料58歲還註定要再「折騰」這麼一遭,成為故宮的「看門人」。
「猛料不斷」的故宮迎來新院長,媒體自然是高度關注。而單霽翔院長,第一次接受記者採訪就給人帶來了一個驚喜——這位新院長身上沒半點架子或者官僚氣。
當記者問到「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舉措會是什麼時。單院長風趣地說:「大家都很關心新官上任會有哪三把火。但故宮這座皇家建築群,恰恰最怕的就是火。可千萬別提火這個字,你看我和鄭欣淼院長的名字不都帶著水嘛。」
儒雅憨厚的形象,風趣幽默的語言,給人留下了不錯的第一印象。而之後到了崗位上的單院長,更是以自己雷厲風行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故宮裡里外外的工作人員與遊客們。
單霽翔院長受訪
2012年剛一上任,他就做了一件從來沒有人做過的「笨事」。故宮9371座古建築,他帶著助理花了5個月,徹底走了個遍。
哪裡修復保護得好,哪裡被忽視而受損嚴重;哪裡成了堆放文物的庫房,哪裡甚至被出租給了「關係戶」……每一扇門他都要找人打開來親眼看看,那5個月,光是鞋就磨壞了20多雙。
近半年下來,收穫的不僅是自己對故宮整體情況有了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看到了,明白這位新院長是「來真的」,是準備辦實事的。感動於這位快60歲長者的精神,大家也都不敢再懈怠了。
紫禁城占地足足72萬平方米
接著是大刀闊斧地整改,從內部人員開始。
首先禁煙。且不說煙霧對文物日復一日的損害,故宮連片的木構房屋,煙頭構成的火災隱患亦是一個極大的威脅。他立下規矩:一人抽煙,全部門扣獎金。從此,就算是搞文物修復的老師傅們,也得騎上半天自行車到宮外才能過過煙癮。
接著「拆遷」。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故宮這座龐大的古建築群中曾有著無數後來搭的鐵皮屋。這些或是停車棚、或是臨時庫房,甚至可能是方便工作人員的臨時住宅的鐵皮屋,極大地影響了故宮的景觀,還會造成各種安全隱患。
單院長看到這些存在了十幾年,早已成為故宮人眼中尋常建築的玩意之後,只有一個字——拆。「把故宮的綠瓦紅牆還給觀眾」是他給自己定下的死目標。一開始因為不方便而頗有微詞的大家,也在看到拆完後的故宮,才明白他不怕得罪人的耿直堅持。
故宮同一片區域四年拆遷整改效果對比
將故宮的綠瓦紅牆恢復之後,他還希望把來故宮的遊客服務得更好——多少人一輩子就來一次天安門、就逛一次故宮吶。他安排在館內加了大量椅子,讓大家累了不再只能席地而坐,「能有尊嚴地逛故宮」。
增加售票窗口、撤掉多餘的檢票點、定下「故宮地面無垃圾」的苛刻規定,還有增加大量女衛生間及實施每日遊客限流,這些事情看起來是管理者理所當然應該做到的,但一直到單院長接手,才真的做成了。
確實是有很多客觀因素阻礙著歷屆管理者的整改。但我們必須承認,像單院長這樣整天在故宮中逛、觀察著所有實際出現的問題,才能真正看到需要改進的地方,才可能促成這一系列「得罪員工便利遊客」的苛刻整改。
故宮午門售票檢票改造前後
持之以恆默默整改了五六年後,單院長突然火了。他在一次演講中風趣地將這些經歷與成果講述出來,大家這才發現對喔,故宮真的好幾年沒有負面新聞了,倒是遊客越來越多。
大家驚嘆於他的能力、恆心及成果,也喜歡上了他風趣幽默的演講。於是在故宮內部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時,單院長開始「巡迴演講」。他每到一個大學,或者上節目,常常一兩小時滔滔不絕,講得下面聽者大笑鼓掌不斷。
魯豫在採訪後對他的評價我覺得很中肯:「很少有人能如此耐心地向各種人群宣傳一樣的事物,堅持這麼久。他也知道這個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單院長帶魯豫逛故宮
單院長火了,故宮的人氣也蹭蹭地往上漲。為了給故宮招攬人氣,他可是「什麼都乾得出來」。
從允許《我在故宮修文物》攝製組進入故宮拍攝,到《上新了故宮》及《國家寶藏》等等節目引來一堆年輕人追著看。單院長管理下的故宮與時代嚴密接軌,越來越多的90後、00後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故宮迷。
2016年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大火
而故宮各種文創產品的推出,更是單院長的管理與整個故宮中年輕團隊打的一次完美配合。創下一年15億銷售額奇蹟的故宮文創,讓它有了更多的資金保護文物、維護館區、策劃展覽。
更重要的是,故宮借著接地氣的文創產品,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了解到文物背後的故事及其生命力。這又是一步一舉多得的絕妙好棋。
故宮現任院長王旭東(左)與「退居」故宮學院院長的單霽翔(右)
單院長曾說,當故宮博物院院長就是要保證「萬無一失」,因為在這裡,「一失」就「萬無」。
直到這兩天故宮的聲望真真切切地跌入低谷,很多人才明白那真是掏心窩子的肺腑之言。一個故宮博物院,管文物、管展覽、管遊客還要管來賓。一步踏錯,七年小心翼翼建立起來的口碑便幾乎毀於一旦。
還望繼任者們明白這個道理。
從單院長手中接過的一手好牌,不該是這樣瞎打的。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4GRvm8BUMKGWtVOUHJ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