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理想

2023-12-11     汽車公社

許多時候,總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應該怎樣評價理想這家新勢力造車?

不可否認,結合它的終端成績單,的確表現的足夠強勢,甚至可以說在所有同賽道的競爭隊友中做到了異軍突起。

作為論據,明晃晃的數字不會說謊。

剛剛過去的11月,交付量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達到41,030輛,同比增長172.9%。截至2023年11月30日,理想全年累計交付新車325,677輛,提前達成2023年30萬輛的銷量目標。

對此,其CEO李想略顯凡爾賽的表示:「11月,理想提前達成全年目標,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我們將繼續挑戰12月交付5萬輛的目標,銷售、供應、製造、交付等在內的能力建設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就我個人而言,不得不承認這家新勢力造車,之所以能夠在極致困難的2023年能夠脫穎而出,足夠敏銳的戰略眼光,足夠準確的產品定義,足夠高效的終端執行、足夠狼性的公司調性、足夠合理的組織架構,顯然都占據了很大比重。

但另一方面,理想在很多方面的所作所為真的不夠討喜,甚至大有一副成為車圈「公敵」或者說「反派」的架勢。

就拿上周為例,微博中某博主曬出了理想、小鵬、蔚來、特斯拉銷售費用占比和毛利率動態變化。

該博主稱,「在銷售費用占比這個指標上,特斯拉是最好的,理想從2023年開始已經一步步接近特斯拉的水平,小鵬蔚來目前保持在高位,但是相對之前都有明顯下降。」

很快,李想轉發該微博表示贊同。

他表示,「大家最關心的營銷和傳播的費用,包含在整體銷售和管理費用里。理想是中國所有汽車品牌里營銷和傳播費用率最低的企業,包含主機廠和銷售(直營/代理)體系的全部營銷和傳播費用。」

並在最後特意強調:「全球比我們低的應該只有特斯拉。」

此話一出,隨即引來蔚來品牌與傳播助理副總裁馬麟的回懟,「根據天(星)眼(圖)系統,理想今年3款車抖音內容投放應該在9000萬左右。」另外,他還直接反問道:「大家最關心的不應該是研發的費用和費效嗎?」

或許是戳中了一些敏感點,李想沒有繼續選擇發聲。

而對於圍觀的吃瓜群眾來說,嗅到的意味更像是:「好似你也沒有你口中的那麼純粹。」

無獨有偶,更早之前,李想曾在微博宣布了一項智駕方面的重大計劃變更。

「原計劃是年底 AD Max 城市 NOA【內測版】覆蓋 100 個城市,很抱歉,我們失言了…… 新的計劃是 12 月城市 NOA【正式版】覆蓋全國高速和環線及 100 個城市,LCC 全球都能用,全面交付給 AD Max 的用戶。這次 AD Pro 也會有顯著的提升,包含離車泊車在內的功能升級。AD Pro 3.0 明年上半年交付,用 BEV 模式重構 AD Pro。」

乍一看,信息量與含金量的確足夠重磅。

也恰恰基於這樣的背景,就在上周理想借用某微博大V的體驗視頻,率先開啟了對於「LCC全球都能用」的全網傳播。

僅從最初取得的效果來看,基本算得上正面,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大家的討論。可隨著小鵬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劉毅林的親自下場評論,瞬間有些變了味道。

「小鵬LCC增強版的紅綠燈路口識別和通行能力,都是本地感知、本地能力,不需要網絡和任何額外的信息。一個 LCC 而已,要網做啥。」

換言之,「LCC全球都能用」有什麼好吹噓的?

而位於朋友圈中,同樣看到小鵬某自動駕駛工程師一段頗為直接的觀點:「不設導航不用地圖LCC都是可以用的,包括必要的繞行能力和直行路口,包括也能應對一些車道線不清晰甚至缺失的部分,高版本配置更可以看紅綠燈自行啟停,怎麼2023年12月了網上還在做這類科普?」

面對種種質疑,今天文章主角的祭出的相關營銷,反而變為了很多人眼中的笑料,帶給外界一種話說的太滿卻翻了車的感覺。

相比之下,最近理想在宣傳MEGA時,類似的「操作」還有不少。

譬如,上月廣州車展期間,其車身安全負責人寇東鵬向某自媒體介紹MEGA側面車身結構時提到,「這兩片(高強度鋼)加在一塊,一片1500兆帕,加在一塊3000兆帕的一個強度了。」

奈何,如此違背物理學基礎的發言,迅速在網上引發爭論,不妨有網友吐槽道:「按這道理,兩杯50度的水倒在一起就100度了?」

之後的11月26日,理想官方微博還曾發布過一篇推文。

雖然相關內容目前已經被隱藏,但從流出的相關截圖可以發現,這家新勢力造車直接表示理想MEGA重新定義了MPV的安全,並赫然寫著:「理想 MEGA 的白車身設計比高鐵的車身設計要難得多。」

作為旁觀者,愈發好奇這般「過火」的話術,究竟是誰想出來的?難道玩了一手所謂的「黑紅也是紅」?

實際上,今年二季度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身為掌舵者的李想已經對外立下新的Flag。「理想MEGA將成為50萬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

彼時,參考這家新勢力造車與日俱增的終端訂單,以及營銷端水銀瀉地般的精準攻勢,很多人都相信這款足夠吸睛的產品在入場後能夠達到該目標。

可就當大家以為,理想又將迎來非常熟悉的大獲全勝,劇情突然出現頗為戲劇性的逆轉。

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由於小鵬X9的「出牌」。從營銷節奏的把控,到關鍵產品力的釋放,再到預售價的試探,都有點後來者居上的味道。

最近一段時間,理想MEGA漸漸銷聲匿跡,幾乎沒有了任何消息,甚至連靜態鑑賞都礙於場地原因推遲。反觀小鵬X9,卻在大張旗鼓的搞著動態試駕,不斷按照自身節奏逼近上市節點。

至此,較為客觀的分析,一方面或許真的是理想MEGA在憋什麼大招或者做什麼針對性的調整;另一方面,我們也破天荒的見證了這家新勢力造車身處純電賽道上的遇阻與吃癟,遠沒有推出「L系列」三款增程SUV時的攻勢兇猛。

順勢,將視線再次聚焦,重新回到開篇的那個問題,我的答案為:歷經多年的發展與沉澱,理想位於中國車市的確創造了一個不可複製的樣本。

但在多維度太過鋒芒畢露與不留情面,也讓它樹敵無數。

如今,引發的連鎖反應便是,只要出現任何的瑕疵與紕漏,便會引發群起攻之,所有人都在朝著這家新勢力造車「集火」。

並且可以預見的是,即將到來的2024年,戰況肯定會愈演愈烈,撕破臉皮的時候會越來越多。

總之,理想既然選擇丟掉「好人緣」,那麼有些壓力就必須獨自承擔,而這或許就是做「反派」的代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3f35f4168a32f8fa5ba87dde86dfe20.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