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萬的凱美瑞,根本買不到!| 調查

2024-07-12     汽車公社

「為什麼你會覺得12萬可以買凱美瑞?」

——「對啊!為什麼呢?」

2024年,中國車市的快速進化,的確讓所有合資品牌都進入到了一個人人承壓的階段。面對愈發苛刻的消費者,它們的生存狀態已然沒了過去的春風得意。

而現在,又像大家所希望的那樣,包括豐田、大眾、日產、本田在內的傳統巨頭,無一例外都進入降價求生,求生不得就再降價的惡性循環中。伴宿市場的快速轉換,原有的用戶口碑,更是在無休止的輿論唱衰中,幾近崩塌。

是的,太多人會越來越覺得,買合資車就是和時代趨勢相左的行為。疊加新能源產業的崛起,更有甚者會認為,合資車企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論品牌,論產品力,論企業戰略層面的規劃,它們的守舊思維已經跟不上行業向前發展的節奏了。

現實真的很殘酷啊!對此,我相信,不管是否還有人能以相對理性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市場,在中國,這樣的認知只會經由時間的發酵被加深,被灌輸進每一個潛在消費者的心智中去。

連月來,關於合資車大降價的新聞,我們已經聽到了太多太多。而這也是為什麼諸如「12萬可以買凱美瑞」的消息得以廣泛傳播的核心原因。

車市演進到現在,我們並不會否認,是中國汽車的快速崛起讓那些曾頭頂光環的外國車吃了癟。但話到這裡,這是否就意味著,眼下的消費者可以用一個跌破認知的價格買到它們呢?

經過這段時間的走訪,我只能告訴你:此類信息不可謂假,但真實程度也著實有限。

沒有平白無故的低價攻勢

中國車企的大亂斗什麼時候可以停一停了?作為旁觀者,看著汽車市場被各種奇葩操作攪得個天翻地覆,對於這個提問,我已不抱任何期待,但說真的,如果這樣的紛爭再持續下去,還是不免會擔心,擔心行業內的爾虞我詐,或將令中國消費者徹底對車市喪失信心。

現如今,消費者的觀望情緒有多嚴重,除了少數自主大勢車企之外,僅從各大品牌的銷量數據中就能反應出來。人人都在價格戰的炮火下放血下場,最終卻沒有在銷量上展現該有的勢頭,也不知道,這些個名利皆失的品牌會作何感想。

當然,基於現有的市場環境,討論各個品牌有沒有未來,好像已經沒有意義了。無論車市競爭惡劣與否,對於消費者來說,能不能用最少的錢越級買到新車始終是最關鍵的。

合資品牌對於降價的積極性,外界也看到了。但還是那句話,當你拿著真金白銀按照網絡宣傳的價格去買車,真的會如願以償嗎?

過去,買一台主流合資車需要多少錢,任誰心裡都是有數的。豐田、大眾、本田旗下每一款車型的大概價格總是在我們認知的範圍內浮動。所以,一旦終端市場傳出骨折價能買上一輛,其吸引力多多少少還是有的。

那麼,現階段,這些被傳出價格跳水的合資車究竟需要多少錢能拿下呢?

「網上說的都是引流的!」好了,僅在上海,就這是大部分相關品牌4S店銷售傳遞出的信息。而如果說,非要舉幾個例子的話,就以合資車中最受關注的豐田凱美瑞、大眾帕薩特等為典型,來看看真實的市場行情吧。

售價17.18萬(店內報價17.38萬,不知是不是加了顏色選裝價格)最低配的凱美瑞,也就是2.0L純燃油版精英型,其大致現金優惠在3.5萬元,不算任何上牌服務費的前提下,加上保險和購置稅(現以優惠後的價格計算,實際情況可能會更高)後,全款落地價都要在15.5萬。

至於更高的優惠如何得來呢?

事實上,在選擇辦理貸款業務後,車價的優惠可以進一步下探到4萬以上(4.2萬左右),再加上舊車置換補貼,其整車售價或許能降到13萬以下,但由於還貸期間會產生大概0.7萬左右的利息,舊車的置換價也存在不少水分,你要說,最後掏出去的錢一定會少多少,很難評判。

而重點還在於,這價格只是針對於最低配車型,並不是凱美瑞車系的主銷版本。主銷的2.0L雙擎版各車型,其總價就不用說了,肯定要高出這個價格不少。

同樣的道理,對於互為競品的大眾帕薩特,即便是已經到了產品末期,若以消費者最常選的2024款330TSI精英型(指導價20.59萬)為參考,其終端優惠根據庫存時間能達到4.6~4.9萬,以至於車價最終可以落進16萬之內,但最後的落地價也要近18萬。

當然,如果非要選最低配的280TSI商務版,價格是會進一步下落,可據銷售所說,除了網約車平台之外,幾乎沒有私人用戶會選這個版本。

不得不說,市場還是太過魔幻。你所得到的信息是如此誘人,好像合資品牌恨不得要抱著非生即死的決心向市場傾銷。只要你願意,那些明星車型都可以用一個極低的價格收入囊中。

可如今看來,只要別將存市的長庫齡、冷門配置、存在運損等情況的新車納入,市場行情的真實變化大抵只是比前兩年略微有所浮動,距離外界瘋傳的降價狂歡還有一段距離。

市場需要競爭,更需回歸理性

這半年以來,價格戰帶來的影響有多大?想必也不用我多說了。

從終端市場蔓延到主機廠,再從主機廠擴散至整個汽車產業鏈,幾乎所有人都在感慨生意難做,前景不容樂觀。

短期內,或許還能用過去掙得的收益來填補上這段時間的心理落差,但隨著時間線越拉越長,由價格戰導致的病態式競爭愈演愈烈,會不會讓懸在中國車市頭頂的緊繃神經一下子斷裂,還真說不準。

為了呼籲理性競爭,不少車企老大走向台前,誓要將這股亂象掰正;為了守住基盤,新車發布會接連成了宣洩情緒,互相陰陽的的戰場;為了自救,經銷商也從斷臂求生到逼宮主機廠,用盡了方法要改變現狀……

對於消費者而言,新車越便宜固然是越好的。在品牌忠誠度漸失的今天,只要價格便宜,車企的生與死並不值得關注。尤其在這個輿論混戰的年代,當海量信息圍繞價格戰展開,誰還能有心思關心所謂的品牌積澱,用戶口碑或是服務體系是否符合自身的需求。

可是,價格戰真的沒有底線嗎?

望向無奈被內卷籠罩的合資車市場,看似在向我們傳遞著車市大促銷的驚喜,而有一說一,論成交價的高低,大多數的合資車型確實和往常相比,做出了很大的讓步,但目前來看,一切手段更像在用以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買車便宜了,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便宜,而套路還更多了,更是在消磨著消費者對車市的信心。

見此情形,雖不知,各個車企是否能回過神來,好好想想這場價格戰背後的競爭邏輯,但我相信,原本百花齊放的中國車市或將在經歷這場惡戰後失色不少。當全網叫囂著讓凱美瑞這樣的主流合資車型理應降價,降價再降低,為新人騰出發展空間,整個市場格局也只會加快崩塌。

別看凱美瑞的終端成交價並沒有網傳的那麼低,可另一邊,眼看蒙迪歐等二線B級車無力做出更大的讓步,終端只能給出和前者相仿的優惠條件,售價15.78萬的180舒雅版車型也就讓利3萬左右,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屬於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的確正在被一點點被壓縮。

B級轎車一向是合資品牌的門面,前不久,雪佛蘭邁銳寶已經宣傳要進入停產倒計時,反觀斯柯達速派等二三線合資產品更是早早歇菜了。而這下一來,不管消費者能不能用低價買到車,輿論端釋放出的強烈信號都將直指,合資B級車會在市場的反覆教育下下放姿態。

當然,這也不是說,它們會放任自流。對於此番競爭,豐田、大眾等自然有自己的活法。從價格戰下的這一些主張中,其實也能看到,在銷量和聲量之間,還是會有一個平衡。在它們看來,無限制跟進低價還是不可能的。用時間來換市場格局的重塑,並不意味著,會突破底線做一些對品牌造成永久傷害的行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8e595d1878e6e659582a5bcfa570d54.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