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付知行
9月下旬,娛樂資本論·視智未來採訪了人本智匯創始人兼CEO、鳳凰FM董事長李亞。在他們位於北京東方科技園的辦公室里,擺放著市面上各家智能音箱、智能屏、以及車機屏的最新款,還有些是未上市的內測版本。
其共同點是,這些不同廠家的智能硬體內,都可以收聽收看鳳凰FM提供的節目。同樣,這些硬體產品,也將是人本智匯旗下熊貓天天AI等新興業務的一個主要舞台。
李亞2006年進入鳳凰網,一直見證它登陸紐交所上市。從一點資訊到鳳凰FM,李亞一直耕耘在網際網路內容產業。
人本智匯已與華為、百度、阿里等數十家智慧型手機、車機、音箱、穿戴企業及網際網路平台展開合作,覆蓋10億多智能硬體及平台用戶,是音頻資訊、兒童通識教育及有聲等領域的主要內容定製提供方。
人本智匯的新產品「熊貓天天AI故事」(熊貓天天AI)已上線,也在與各家智能音箱、智能屏廠商以及大屏系統商,展開新內容、新商業場景的合作。
90年代初,李亞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畢業項目,是今年熱門的「利用AI模式識別技術尋找超導材料」。在美讀碩期間,他研究的方向之一是AI領域的自然語言理解。他的創業之路與AI交融,看似是巧合,但實際上絕非偶然。
VOL.1
從音頻內容到AI創作,這是一個很「寬」的產品
「熊貓天天AI的護城河是什麼?」
「AIGC+經典內容+硬體生態+數據飛輪+衍生服務+用戶社區,或者更簡單地說AIGC+AIoT」,人本智匯多年的資源積累和清晰的產品定位,讓李亞談及熊貓天天AI的競爭力時脫口而出。
「熊貓天天AI故事」是一款針對2-16歲兒童、家長及各類教育機構的大模型應用,用戶可以生成個性故事、知識問答、習慣養成、角色扮演等AI內容。
熊貓天天AI的Slogan「創想神奇故事」,即指向了產品的核心是要做一款低門檻的內容生產工具。用戶輸入主角身份、故事情節等內容後,可以迅速生成故事、插圖、音頻等,支持手動修改插圖段落、中英文轉換、創作系列故事、聲音復刻等。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講故事是家長教育孩子的常用方式。熊貓天天AI希望通過故事引領孩子成長,給孩子榜樣的力量。李亞認為,「我們還在努力,真要做成能幫下一代養成好習慣,可以說你對人類都有貢獻。」
近四年來,人本智匯一直深耕語音內容領域,在兒童通識教育領域的故事、百科、國學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內容。這些內容以前是通過「我想聽童話故事」類的語音助手命令調用。
這些音視頻內容,如《熊貓天天說早安》《熊貓天天學詩詞》《諸子叫早》《少兒知天下》以及晚上哄睡節目等原創劇目,涵蓋古今中外的童話故事、國學經典、百科成語、諸子詩詞、少兒資訊等領域,如今成為了熊貓天天AI訓練大模型的天然語料。
因為短內容比長內容更適合做「知識庫外掛」的特性,熊貓天天AI讓孩子從「聽」走向「創作」的過渡也會更自然。例如,當孩子要創建一個關於大海的故事,熊貓天天AI便能從已有的經典中找到相匹配的內容,讓孩子更快完成創作。
李亞認為,在產品誕生的過程中,基礎功能上沒什麼難度,最難的是關於產品體驗的極致優化。而在此之前,產品的總體定位也體現出與眾不同。
傳統網際網路產品在上線之初,一般都會聚焦於細分垂類領域。李亞考慮到AI的顛覆性和革命性,從一開始便不限定熊貓天天AI的具體功能,將產品往「寬」做。
成長報告、習慣引導、個性化親子創作體驗、個人化故事創作與社區,這些都是熊貓天天AI的產品方向。家長可以通過成長報告等工具,查看孩子生成的故事內容,給孩子指導,針對孩子的問題定製執行計劃。這些「寬」的能力讓熊貓天天AI可以走向更寬廣的發展路線。
VOL.2
做社區:好內容本身就是價值
每天,有很多孩子會在熊貓天天AI上創作繪本、插畫、故事。其中,《皇帝的新衣》續集、當代小學生穿越到唐朝遇到白居易等內容,讓李亞「常常驚嘆於孩子創作的想像力和熱情」。有時,看到孩子們在平台上「玩梗」,他也會努力學習新潮文化,會心一笑。
與此同時,家長的作品功能性較強,可以解決自家孩子成長路上遇到的困惑,也方便其他的新手爸媽。一些幼兒園老師也會在熊貓天天AI上定製教學主題,解決孩子沒信心、挑食、情緒化等問題。
這些多個方向出品的優質內容,讓熊貓天天AI具備成為一個「AIGC+內容社區」的潛力。而用戶自建內容、主動分享、形成社區生態的過程,對於長期在內容領域摸爬滾打的李亞來說並不陌生。
李亞覺得熊貓天天AI的內容板塊,如果要做社區,會比較像是B站。換句話說,孩子或家長都會因為一個好作品「順藤摸瓜」關注到作者,作者跟觀眾之間互動更強、更緊密。相比之下,另一些平台的流量分配原則較為「殘酷」,一個偶然的爆款並不能為其作者帶來太多收穫。
這就意味著,平台內的原生內容質量越高,用戶粘性就越強,而內容、作者跟平台之間也會是強綁定關係。有些「出圈」內容在外部傳播,結果只會是吸引更多人到原發平台來關注作者。這將是一個比較良性的展望。
「我們搭建工具和平台,用戶產出內容,平台可以通過內容進一步強化自身能力,形成商業閉環和數據飛輪。」李亞認為,好內容用作下一步訓練,可以不斷增強熊貓天天AI所用大模型的競爭優勢和創新能力,構建技術壁壘,「所以我不擔心(大公司做的)通用大模型會意圖取代我們,我們與百度、阿里、雲知聲等多個AI廠商都有合作,並成為了如文心的示範合作應用案例。」
目前,熊貓天天AI規劃了三種途徑的商業價值:
(1)個人付費:目前,用戶可以免費生成故事中的文、圖、音等基本功能。日後,產品上線了諸如「AI復刻(孩子/家長)聲音」、習慣養成等更完善的的功能體驗與用戶價值,將會推出階梯定價等。
(2)機構、學校等B端場景付費。
(3)IP合作:現在,打開熊貓天天AI故事廣場,搜索欄輸入「樂高」、「遊樂」、「詩」等,可以搜到樂高、方特、迪士尼、唐詩等主題故事。未來,熊貓天天AI與IP方聯合進行內容運營。
「我們可以將好內容與商家聯繫起來,幫用戶進行商業變現。商家可以通過平台宣傳商品,賣孩子的產品時就直接找用戶做真實的分享,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找KOL冒充消費者。以後,熊貓天天AI可以發展成真實消費者與品牌共創的社區,開創雙方內容共創及營銷傳播的新未來。」
實際上,寶媽一直是強有力的消費群體,學習和陪伴也是孩子的剛需之一,例如百集動畫視頻《熊貓天天學詩詞》在弱運營的情況下也實現了可觀的收入。因此,李亞也十分看好熊貓天天AI的商業前景。
VOL.3
AIGC+語音交互=?
今年生成式AI興起後,「降本增效」是很多公司在意的方面,這一點在娛樂資本論·視智未來早前在ChinaJoy主持的圓桌分享中,也有明顯的體現。相比之下,李亞更看重AI為產品帶來的新價值。
在熊貓天天AI之外,人本智匯開發了AI產品「人本智能問答」「人本交互資訊」(http://www.renbenAI.com),探索AI時代內容獲取和語音搜索的新方式。未來,人本智匯計劃將高頻資訊和實用知識(包括健康、職場、育兒、百科等內容),與智能音箱、智慧型手機、智能車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產品做多終端場景化的交互式內容融合,構建新的內容生態和分發範式。
「人本智匯這些年一直在積累語音為主的語料,如今終於找到了從內容製作、用戶交互、商業變現到系統合作的全產業鏈升級的模式。」李亞說。「外界常說我們來到了AIGC時代,對於人本智匯,我們希望引領AIoT × AIGC,即『智能物聯網x 生成式AI』的智能化生活時代。」
圖文和長短視頻一片喧囂,而在聚光燈外,口語交互與音頻內容也在茁壯成長。每天叫早說晚安的智能音箱、連上真無線耳機後的手機聲控、通勤和長途自駕的行車路上,還有有時甚至需要專門集中精力收聽的播客,都是音頻內容的覆蓋場景。再廣義一點,傳統廣播電台也可以算在內。
其中,汽車中控是一個重點,因為車內環境造成了音頻的「獨占」效應。李亞認為,「車機代表了所有車的未來,以後所有的產品加上AI語音和語義加持的功能後,交互性上會有質的飛躍,屆時,整個產品形態、內容生產都會發生巨變。」
李亞對著娛樂資本論·視智未來拿出了自己的手機,說:「幫我下載一個小紅書App。」接著,手機跳過了開啟應用商店、搜索關鍵字等步驟,直接開始了下載和安裝。
「手機語音助手的功能已經發展很多年了,但是它的語義理解能力有限,很多人並沒使用。但今年的生成式AI大爆發,將語義和語音的能力結合到一起。我們跟各家手機廠商都有溝通,未來半年內,語音助手會迎來新的爆發增長,成為首選的智慧助手的入口,新的時代正在來臨。」
音頻的產品形態決定了其廣告形態跟視覺產品不同,當更多人消費音頻的時候,其商業價值也會被更充分地認可。李亞說,「之前用戶使用產品的場景是線性的,你需要什麼APP要自己去應用商店搜索。這意味著語音交互的時代里,廣告位肯定比圖文信息流推送的少,但內容重要性會大大提升。」
他算過一筆帳,「音頻的內容生產門檻和帶寬成本比視頻低,用戶規模目前雖遠小於視頻,但基於內容營銷的變現來看,兩者在單位廣告效果和收益上差距並不大。而這也和音頻的聽眾有關,音頻的內容多是有趣或者有用,對人的工作、生活幫助多,受眾分類更加垂直,好變現。」
品牌在天貓精靈上宣傳產品的同時,也可以讓用戶提前綁定電商帳號。當用戶聽到語音廣告後想買時,對音箱說:「我要買一個」,就能下單到默認的收貨地址,便捷迅速。
這也給其它基於音頻的服務提供了「野性消費」的想像空間,比如在AI工具用到興起時,直接「一句話」付費買點數或者包月。此外,李亞覺得,AI時代不會像網際網路一樣「邊際成本趨於零」,多數用戶必然會走向付費。
AIGC如果能帶來商業場景的變化,自然也會帶來市場格局的變化。李亞以谷歌和微軟舉例,「既得利益者如谷歌,必然會選擇固守搜索江山,而在搜索市場只占有小份額的微軟,則會想盡辦法顛覆舊模式,在推動AI技術發展的同時,給用戶帶來新價值。」
這也是他對人本智匯(renbenAI.com)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