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睚眥
1976年,女知青邵紅梅從陝北延川趙家溝出發,抱著4歲的趙玉剛回了北京的家,母親看到幾年未見的女兒,懷裡還抱著一個孩子,頓時驚呆了。
邵紅梅也不辯解,默默進屋。母親一摔門進了臥室,再也不肯露面。
看著小玉剛惶恐的眼神,邵紅梅溫柔地對他笑笑:「玉剛不怕,媽媽做雞蛋面給你吃啊。」
熱乎乎的雞蛋面下肚,趙玉剛又恢復了活潑,他懵懂地問:「媽媽,姥姥是不是不喜歡我?我很乖,不會惹姥姥生氣的。」
晚上,父親和兄嫂都回來,邵紅梅當著一家人的面,說出孩子的來歷,母親一聽,把小玉剛接過來,摸著他的頭喃喃地說:「苦命的孩子,以後姥姥會好好疼你。」
父親也肯定了邵紅梅的做法:「紅梅,你做得對!咱一定要把玉剛培養成才!」
嫂子想得比較周到:「爸媽,紅梅畢竟還沒出嫁,帶著個孩子,好說不好聽,我願意收養玉剛。」
還沒等父母表態,邵紅梅已經把趙玉剛從母親懷裡接了過去,她一口拒絕:「不,嫂子,玉剛就得我帶,我會把他當成親生兒子來養!要不,我心裡不安穩。」
趙玉剛是誰,他跟邵紅梅是什麼關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後來他們怎樣了?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下鄉女知青的感人故事。
01
1969年,初中畢業後,邵紅梅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來到延安,開始了在陝北插隊落戶,接受農村勞動教育,建設大西北,建設延安的知青生活。
說起來趙硯田也是個苦命人,從小父母雙亡,殘疾二叔將他拉扯大,因為家裡窮,一直到30多歲才討了個婆姨。
好在趙硯田心靈手巧,長大後學了一手好木工活,慢慢也攢了幾個錢,修了兩處窯洞。
他們住一處,給邵紅梅和王艷住另一處。
兩口子知道要過來兩個城裡來的女知青,生怕委屈了她們。
閆玉蘭提前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趙玉剛把炕燒得暖暖地。
本來就是剛結婚,窯洞很嶄新,又經過兩人這麼一收拾,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邵紅梅和王艷睡得又香又甜,一夜無夢。第二天在知青點,聽別人說起昨晚被跳蚤咬的一晚沒睡好,她倆吐吐舌頭,更覺出了能在趙玉剛家住下,是多麼幸運。
幾天後,邵紅梅和王艷的口糧下來,閆玉蘭只要了口糧,沒收她們的搭夥費。
邵紅梅和王艷過意不去,到大隊供銷社買了油鹽等生活必需品,閆玉蘭知道後,責怪她們:「我和你趙大哥是真心把你倆當妹妹,你們可別見外,把錢攢著給自己買點東西吧。」
就這樣,她們之間,你幫我一把,我幫你一把,相處得跟一家人沒兩樣。
趙硯田有木工手藝在身,常到外村偷偷幫人干點私活,賺個仨瓜倆棗,帶回來也都不忘給邵紅梅和王艷留一份。
而邵紅梅和王艷無論多晚回家,閆玉蘭都會給她們把熱乎乎的飯菜放在鍋底。
一時間,閆玉蘭成了三個人的重點保護對象。挑水下地這樣的重體力活自不必說,由趙大哥一力承擔。
就是燒火做飯這些活,邵紅梅和王艷也不准閆玉蘭插手,只讓她在旁邊指導。
那年春節,兩名女知青得到探家的機會,趙硯田和閆玉蘭給她倆準備了大包小包的土特產。
回來的時候,倆人的父母也特意給閆玉蘭捎了糖果糕點,王艷的母親還給未出世的孩子買了幾套寶寶服。
看著她們帶回的禮物,閆玉蘭感動不已,尤其對那幾套嬰兒服,愛不釋手,幻想著孩子穿上後的小模樣,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
第二年5月份,閆玉蘭不小心摔了一跤,有早產跡象。產婆聞訊趕來,指揮邵紅梅和王艷燒熱水,她在裡面幫閆玉蘭接生。
直到晚上也沒生出來,外面的三個人,急得團團轉,心裡七上八下,趙硯田走來走去,不知道扒著門縫瞅了多少回。
後來,產婆急匆匆出來,說閆玉蘭胎位不正,她要回去找自己的兒媳過來幫忙。
兩個女人忙活了半天,大約半夜三四點,邵紅梅耳尖地聽到嬰兒的哭聲,她和王艷頓時來了精神,趕緊又往灶膛里加了把火。
趙硯田飛奔而去,等李郎中滿頭大汗跑過來,和產婆三個人一直忙到上午10點多,一會兒三個人陸續走出來,臉色都很難看。
產婆抱著嬰兒,一臉沉重地對趙硯田說:「進去看一眼玉蘭吧。」趙硯田一把推開產婆,踉踉蹌蹌跑進產房,不一會兒又跑出來,一把奪過孩子轉身跑了進去,邵紅梅和王艷也跟著進了產房。
閆玉蘭看著孩子,淚珠滑落下來,她抓著趙硯田的手,看著邵紅梅和王艷,想說什麼,卻已經發不出聲音,嘴唇蠕動著,帶著對兒子的無限眷戀和不舍,閉上了雙眼。
而屬於趙硯田的磨難,卻並未結束,更大的災難,隨後而至。
02
孩子沒有奶吃,餓得哇哇大哭,邵紅梅和王艷輪流抱著孩子,看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她倆也跟著掉眼淚。
後來趙硯田到生產隊開出證明,買回一隻奶羊。王艷和邵紅梅學會了擠羊奶,煮羊奶,給孩子喂水喂奶,換尿布。
趙硯田出工,接私活干,經常沒法照顧孩子,倆人就主動接過了照顧孩子的重擔。
她們還給他起名叫「趙玉剛」。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女孩對小玉剛的感情越來越深,而孩子也更加粘她們,甚至晚上都要跟她們摟著才肯睡覺。
2年後,王艷被招工回城,趙硯田怕晚上邵紅梅自己一個人照顧兒子太累,就主動把兒子抱回去。
誰知小玉剛哭得一晚上都沒睡踏實,第二天還發起了燒。邵紅梅心疼地對趙硯田說:「趙大哥,要不還是讓玉剛跟我睡吧,聽他哭得好可憐。」
從此,趙玉剛就徹底「賴」上了邵紅梅,甚至他開口喊邵紅梅第一聲居然是「媽媽」,知青們都開玩笑地說:「紅梅,你跟玉剛也是真的有緣,乾脆你就認下這個乾兒子得了。」
那以後,玉剛真的就喊邵紅梅「媽媽」了。
大隊組織趙硯田等10名村民和6名知青組成突擊隊,冒著大雨將種子進行轉移,邵紅梅和庫管員負責清點數目。
18個人忙了一上午,總算把種子全部運到了安全的地方。可是邵紅梅和庫管員反覆清點,發現少了一袋,他們決定再回庫房看看,是不是漏了一袋。
半路遇到趙硯田,三人一塊來到老庫房,經過仔細搜尋,果然在牆角發現了半袋種子,可能是袋子破了口,都漏在了地上。
他們正準備找工具把這些散落的種子收拾起來,突然房頂掉下東西來,趙硯田大喊一聲:「不好!房子要塌了!快出去!」說著把邵紅梅抱在了懷裡。
一聲巨響後,邵紅梅失去了知覺,等她醒來,已是3天後,在醫院。得知只有自己活著,趙硯田和庫管員都已經犧牲了,邵紅梅眼前一黑,又昏了過去。
邵紅梅很清楚,如果沒有趙硯田的保護,自己早就死了,而如果不是為了保護自己,憑趙大哥的身手,也不至於跑不出去。
那一刻,邵紅梅暗下決心:趙大哥救了自己一命,他已經不在了,再苦再難,自己也要把孩子培養成才。
出院後,回到家中,看著在趙二叔懷裡髒兮兮的小玉剛,邵紅梅的眼淚怎麼也止不住。
趙二叔告訴她,自己一個老光棍,年紀也大了,身體還有殘疾,怎麼也沒有能力拉撒這個孩子了,正準備看看把他送給哪個好心人。
小玉剛扎煞著小胳膊要邵紅梅抱,在她臉上親過來親過去,一個勁地叫「媽媽」。
邵紅梅抱著小玉剛捨不得放手,不久,她也接到了返城通知,當即收拾東西,抱著小玉剛回了北京,便有了開頭那一幕。
70年代,一個未婚女人帶著個孩子,自然會招來許多異樣的目光。邵紅梅的婚事,也因此很不順利。
本來很多來提親的,可對方一聽她還有個孩子,全都打了退堂鼓。
當年二人結婚,她和丈夫商量好,給趙玉剛改名「李玉剛」,就說是自己的親生兒子。第二年邵紅梅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分別起名「李善明」和「李善禮」。
03
有了親生兒子,邵紅梅也從沒減少對趙玉剛一分一毫的愛。三個孩子也從小相親相愛,趙玉剛很愛護弟弟們,有好吃的總要先給弟弟吃。兩個弟弟也很崇拜哥哥,顛顛地跟在哥哥後邊,當他的「小尾巴」。
倒是兩個弟弟還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還要多給他們做點好吃的。邵紅梅安慰他:「這些你就不要管了,你安心學習,爭取考上大學,給弟弟們做個好榜樣,媽就安心了!」
1993年,趙玉剛考上了大學,4年後,他大學畢業。10月23日這天,邵紅梅帶著趙玉剛,來到陝北延川趙家溝村後山的墳地。
趙玉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媽媽對自己這麼好,從沒看出跟對弟弟有什麼區別,怎麼會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
於是,邵紅梅緩緩地給他講了20多年前的這段往事......
如今,46年過去,邵紅梅早已成了耄耋老人,她的三個兒子也都早已大學畢業,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
他們不忍心讓含辛茹苦一輩子的母親再操勞,弟兄三個約好,都不讓母親給自己帶孩子,讓她和父親安享晚年。
在天堂里的趙硯田和閆玉蘭,肯定也聽到了......
睚眥想說說:
趙玉剛從小失去父母,是個可憐的孩子,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重情重義的邵紅梅。
邵紅梅感念趙硯田的相救之恩,把趙玉剛當成親生兒子撫養,更難能可貴的是她的家人和愛人,都能用實際行動支持她。
在那個還比較保守的年代,一個未婚姑娘,不顧旁人的非議,用柔弱的雙肩,勇敢挑起照顧恩人孩子的重擔。這份勇氣和擔當,讓人敬仰!
艱苦歲月,歷練出淳樸善良的人們。60年代的下鄉知青們,把青春奉獻給了那個特殊的年代。
愛出者愛返,福來者福往,
邵紅梅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知恩圖報」,什麼是「義薄雲天」。她能在晚年安享天倫之樂,與她的這份善良和擔當分不開。
祝福她,也祝福如她一樣善良的所有人!
您有什麼解讀呢?歡迎在評論區討論,期待與您下期再會。關注@趙睚眥,紅袖掌燈,只做有溫度的故事。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