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觀眾出發,中國電影如何高質量發展?

2022-08-18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從觀眾出發,中國電影如何高質量發展?

為落實《「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中提出的「2035年中國電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願景目標,8月17日,由北影節組委會主辦,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論壇——「理想的觀眾與觀眾的理想」在北京雁棲湖舉行。《中國電影報》社社長、《當代電影》雜誌社社長兼主編皇甫宜川擔任本場論壇主持。

本論壇從觀眾的視角出發,分「主題演講」和「圓桌討論」兩個部分,分別從 高新技術製作與放映、影院經營能力提升、提高國產影片創作質量三個方面,深入探討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給出建議。

李秀磊

北京廣播電視台黨組成員、副總編輯,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李秀磊在致辭中肯定了新穎獨到的論壇主題,她表示,電影是高工業規格、高技術支撐的藝術產品,科技和藝術的結合是電影藝術研究者探尋的經典問題之一,也是這次北影節的重要任務之一。她相信到場的行業專家、電影創造者、院線經理和設備廠商,在藝術創作、影院經營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將會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引導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

劉達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總工程師,正高級工程師劉達以《電影科技創新的探索與實踐》為主題,重點闡述了電影核心關鍵要素及提升優化策略和新時代電影科技創新的探索與實踐。他認為,電影是文化產業發展龍頭和現代視聽技術的發展制高點,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智能科學技術的有力驅動下,電影產業正由傳統視聽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電影發展的核心目標和重中之重,深化電影科技自主創新,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是新時代電影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傅若清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正高級工程師傅若清以中影推動高新數字電影的發展為例,指明了影院放映質量和觀影體驗的提升,能夠為觀眾提供更具差異化、更極致的觀影體驗,使得觀眾更加認可銀幕觀影的獨一無二性。此外,他還表示,未來中影將不斷完善高新技術格式電影產業鏈,探索高新技術格式電影在拍攝和製作上的創新性技術,開發相應的前後期製作工藝流程,同時繼續進行關鍵技術的重點突破和創新升級,研發前沿顯示技術、探索新技術模式、商業模式、加強高新技術格式電影產業鏈每一個環節,在此方向上中影願與業內同仁一起為繁榮推進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孫向輝

左衡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電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左衡以一位普通觀影者的身份出發,看到B站、短視頻的彈幕和評論區,他認為中國電影觀眾的素質,他們的電影修養有時候令我們震驚,這是中國非常理想的藝術電影的觀眾。並指出藝術電影正在拓展和延伸,對電影觀眾進行觀察和思考做好充分準備會更加重要。

在圓桌對談環節上,來自行業一線的精英們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和成就。

圓桌A從 技術角度出發,邀請了技術專家、攝影指導、視覺特效等專業人士探討如何給觀眾帶來舒適的視聽效果和觀影體驗。

圓桌A

攝影師趙小丁表示,技術方面的進步,為觀眾在視覺觀影和影像呈現上會越來越趨於完美,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電影創作者在影像體系中注入自身真摯的情感,才能夠打動觀眾。

邊巍

中影華夏電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師邊巍介紹了在CineEurope展會上,CINITY放映系統獨家放映了4K/3D/高幀率技術規格的《阿凡達》續作《阿凡達:水之道》的全新片段,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卡梅隆導演答應《阿凡達2》上映時一定會使用CINITY系統的高幀率版。邊巍希望《阿凡達:水之道》《流浪地球2》的放映,能夠為中國在世界上掀起以高幀率為基礎的或嘗試性的拍攝製作環境。

丁燕來

參與了《流浪地球》系列視效製作的北京橙視覺電影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視覺特效總監丁燕來表示,在追求給到觀眾更具有視覺衝擊力的畫面效果的前提下,電影特效需要參與到電影製作的全部環節中,這是很重要的原則性的問題。電影創作中任何一個部門都不能跳離出創作規律,每一個部門都要協同工作。

王萃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高新技術研究處副處長,高級工程師王萃從兩個方面概述了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在科研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續針對圖像顯示、沉浸式音頻、數字水印持續開展疊代創新,也包括5G、人工智慧、雲計算等通用技術,因不能直接應用於電影產業,所以針對電影行業需求,開展前沿技術定製化研究,將它們和電影產業需求進行深度融合。二是採用雲計算技術和後期製作技術相結合,建設國家電影雲製作服務平台。

圓桌A結束後,致力於VR研發的PICO公司互動影視中心負責人熊俊傑從VR發展出發,講述VR內容為影視行業發展提供的無限可能。

圓桌B

圓桌B從 影院經營角度出發,邀請了院線和影城經理分享他們在創新消費模式、擴大消費規模等方面的經驗,探討如何為觀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優質的電影服務,增加整體收益。

劉力銘

中影影院投資有限公司經理,中影數字院線(北京)有限公司經理劉力銘結合具體影院經營數據,表明了中影影院的高格式放映給予了觀眾極強的觀影吸引力。CINITY放映技術以其無與倫比的沉浸式觀影體驗為北京黨史館店、武漢光谷店、廣州太陽新天地店等多家中影國際影城帶來了忠實的觀眾、喜人的票房和卓越的行業影響力。

劉洋

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運營中心總經理劉洋認為,爭取在電影院固定的環境下不斷展示出新鮮內容,把更多的內容、更多的展示方式在影院中進行具體體現,要區別化解決同質內容方面的問題,帶來一些能夠讓觀眾認可的消費內容。

沈濤

北京天幕新彩雲影城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沈濤的「把觀眾當做朋友」理念,幫助他的影院在疫情前每年觀影人次達到了100萬。他認為,作為影城首先是做生意,做生意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你的顧客變為朋友。

蔡慎

深影國際影城(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慎表示,電影院是給觀眾以感受真善美的地方,觀眾在我們的影城裡能夠跟創作者產生共鳴的影片就是好影片。我們要把觀眾服務好,關鍵在於自己的內心,多一些尊重、給觀眾一個笑臉,讓觀眾高高興興地看電影。

圓桌C

圓桌C從 藝術創作角度出發,邀請導演、製片人和策展人,探討如何創作一部吸引觀眾的高質量作品,讓廣大觀眾對國產電影的滿意度持續保持高位。

萬瑪才旦

導演、作家萬瑪才旦強調,電影越是人性的,越是世界的。他從自身創作經歷出發,強調在寫劇本、拍電影時,除了解決基本人物、情節的同時,也要把背景帶入。

耐安

監製、製片人耐安分析了未來電影觀眾的主力軍,並呼籲整個行業要更加關心年輕電影人才的培養,因為他們才是中國電影的未來。

楊荔鈉

導演楊荔鈉就如何拍攝出貼近群眾生活的影像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我是一個跟生活捆綁很緊密的一位創作者,因為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作為一個影像工作者的責任」。

沙丹

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策展人沙丹從三方面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第一,觀眾應該接觸更優秀的影片。很多電影在其誕生一瞬間就成為「即刻經典」,電影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導演藝術思維極其優秀,而導演藝術思維需要在創作者、策展人、觀眾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第二,影院應該擁抱更加多元化的電影與大家見面,與觀眾進行交流對話,觀眾了解到電影呈現的意義。最後是作為服務中介,要擁抱技術。

皇甫宜川

在論壇最後的總結中,皇甫宜川表示,中國電影要形成穩定的高質量發展,就需要心懷觀眾,需要真正形成「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並為此不斷進行實踐和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藝術創新,不斷技術革命,從而推動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

文 | 李佳蕾

編輯|李佳蕾

責編|杜思夢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