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海底湖泊到底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掉入其中的生物無法逃脫?

2024-06-21     怪羅科普

海底也會有湖泊,而且也會像陸地上的湖泊一樣出現漣漪、波浪等景象。

這種事情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但這是事實!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短片——《一口氣環遊世界》,作者是法國知名自由潛水員紀堯姆·內里和他的妻子。

這部短片總時長只有12分鐘多點,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海域的海底世界,而且所有的鏡頭都是真一口氣拍完,沒有攜帶氧氣設備,非常令人敬佩。

不過,這部短片中有一個場景直到今天還被人質疑,我看到國內也有一些科普博主在質疑他們是在用拍攝技巧達到的效果。

這個場景就是主角紀堯姆在海底的一個湖泊旁奔跑,他的每一個腳步都像是踩在海底的沙灘上一樣,波浪拍打他的雙腳就像真的在海邊一樣,令人難以置信。

這對夫妻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自己的短片所有場景都是在海底一口氣拍完的,但是依然有人不相信,因為海底的「沙灘」,「海浪」和「湖泊」實在是太反直覺了。

實際上,海底不僅有明顯的湖泊,而且這些「湖泊」通常非常致命,那些不小心掉入其中的生物會無法逃脫,在裡面被腌製成「木乃伊」。

絕望熱水浴缸,圖源:Ocean Exploration Trust/NOAA

加拿大「絕望熱水浴缸」

關於「海底湖泊」,網際網路上有一個比較出名的,那就是加拿大的「絕望熱水浴缸」

之所以它會以「絕望」命名,是因為這個「湖泊」裡面填滿了腌制的螃蟹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遺體,它們掉入其中,直至死亡也無法逃脫,而且遺體保存得非常好。

「絕望熱水浴缸」說是「湖泊」,其實用「池塘」來形容可能會更好一點,因為它並不大。

絕望熱水浴缸的死螃蟹,圖:Ocean Exploration Trust

它位於墨西哥灣海底1000米的地方,整個池塘的周長只有30.5米,而深度是3.7米,池子裡的水在海底層次分明,非常突出,與我們在陸地上看到湖泊差不多。

池塘的邊緣被陡峭的「牆壁」包圍,牆壁上覆蓋著紅色、黃色和白色的礦物流,而且牆壁有多處開口,可以看到池塘里的水正在向外流出。

除此之外,一大群貽貝圍在池塘周圍,就像是我們在陸地海灘上看到的那樣一樣,這些貽貝有別於其它被腌制的海洋生物,它們是活的,池塘就是它們的棲息地。

我之所以要提「絕望熱水浴缸」,是因為它是非常典型的海底湖泊,它有著典型的形成原因,典型的生態系統,以及典型的動物木乃伊。

海底之所以形成這種一眼就看出來的、層次分明的「湖泊」,原因就在於「湖泊」里水的密度與外界的水密度不同。

這有點像你把油倒入一杯水中,油因為密度小,它會浮在上面,這時候如果所有的水都正好在一個窪地里的話,那麼我們就會看到油的底部有一個水的湖泊。

在海底也是一樣的,只要一個海底盆地中水的密度變得更大,那麼這些大密度的水就會沉澱在海底盆地中。

另一方面,由於水的密度和溶解物的不同,盆地里的水對光的散射也會不同,所以就出現層次分明的海底湖泊。

其實,海底湖泊里的水在海底與海水的相互作用,和我們陸地湖泊里的水與空氣的作用有著驚人的相似,我們可以看到海底湖泊的表面和清澈的「海岸線」,以及當有東西接觸到海底湖泊表面時,它也會產生漣漪和波浪。

自然界就是這麼的神奇,《一口氣環遊世界》的片段應該不是通過技術手段,或者其它方式達到的效果,那就是實景。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海底湖泊里的水變得密度更大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海底的各種鹽。

我們前面提到過,「絕望熱水浴缸」有著海底湖泊典型的形成原因,確實是這樣的。

「絕望熱水浴缸」是2015年發現的,當時研究人員在墨西哥灣深處調查冷泉,這個池塘正好是一處冷泉噴射點的所在地。

冷泉指的是海底碳氫化合物逸出的地方,這些區域並不是冷的,它的溫度和周圍的海水是一樣的,「冷泉」只是相對於「海底熱泉」來說的。

海底湖泊形成原因,AI翻譯

冷泉的所在地如果正好是一個海底窪地的話,那麼該區域就經常會伴隨著海底湖泊的出現。

海底的窪地往往會有厚厚的鹽沉積物,這些鹽是數百萬年前古海中水蒸發形成的,它如果是平靜的待在海底,也會導致盆地里水的鹽度增加,不過它可能不會形成是一個明顯的湖泊。

但如果伴隨著冷泉噴湧出的話,那麼它會大大提高盆地里水的鹽度和溶解物,讓其變得層次分明,「絕望熱水浴缸」里的水的鹽度是周圍海水的4倍

那些掉入其中的海洋動物之所以無法逃脫,除了因為海底湖泊高鹽度之外,那裡氧氣水平還極低,有時候還會包含有一些有毒的硫化物。

為什麼海底湖泊旁有貽貝?

我們前面提到過「絕望熱水浴缸」旁邊生活著貽貝,其實其它海底湖泊周圍也經常都會生活著密密麻麻的貽貝。

貽貝可以適應海底湖泊的低氧和高鹽,但是真正讓它們在這種地方繁榮的是因為一些細菌。

海底湖泊通常存在冷泉,而冷泉噴發的碳氫化合物會吸引一些古老的細菌,比如甲烷營養菌,它們在冷泉噴射的地方繁榮。

那些貽貝正是和這些甲烷營養菌共生,它們將細菌「飼養」在自己的鰓中,然後不停過濾海水獲取甲烷,供這些細菌食用,而它們自己則以細菌的代謝產物為食。

不過,似乎大部分海底湖泊中,貽貝都是生活在邊緣地帶,並沒有往核心發展,可能越往核心,生存條件會變得越來越苛刻吧。

在海底湖泊的生態系統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成員,就是一些以細菌為食得海底蝸牛,它們會通過感知貽貝改變的水來找到它們。

最後

當然,並不是所有海底湖泊的形成都和「絕望熱水浴缸」一樣,還至少有一種方式也會形成海底湖泊,那就是伴隨著結冰形成的海底湖泊。

因為冰形成過程中會釋放鹽分,並導致剩餘水中的鹽分濃度不斷升高,隨著結冰和融化的過程,海底湖泊可能就會出現。這類海底湖泊通常出現發生在南極洲海岸,而這類的生態系統與我們前文提到的也不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a2c8fd665a4155f14cc2555a35a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