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溝」內櫻桃紅,小小櫻桃成了致富金果果

2020-05-07     大河報洛陽新聞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通訊員 鄭占波 楊世偉

每年5月,櫻桃成熟時,在洛陽市孟津縣常袋鎮馬嶺村,漫山遍野掛滿了紅櫻桃,農民繁忙不停,遊人絡繹不絕,進村的小路上車流不息…村黨支部書記馬琪祥說「櫻桃不大,卻是俺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正是依靠種植櫻桃,俺村才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很多家庭蓋起來樓房,買了小轎車。」


據常袋鎮黨委書記韓新偉介紹,常袋鎮的櫻桃種植歷史久遠,其馬嶺、英古村一帶,自古以來被叫做「櫻桃溝」,所產櫻桃,顆粒飽滿、核小肉厚、香甜爽口,為歷代皇家貢品。為重振這一傳統品牌,鎮黨委、政府充分利用現有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並聘請多名有關專家,對群眾進行標準化生產和優質品種改良指導,全面提升櫻桃的產量和品質。目前,初步形成了以馬嶺、英古、趙溝、姚凹等村為中心的3000畝優質櫻桃、車厘子種植產業帶。


尤其是今年以來,該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鄉村振興先行區的工作目標,在原有3000畝大櫻桃和車厘子種植的基礎上,又新發展車厘子種植1000畝,下半年還將繼續發展1000畝。加之以東地為中心的1800畝軟籽石榴、以趙凹、石碑凹為中心的2000畝觀賞牡丹,該鎮已形成了大櫻桃和車厘子、軟籽石榴、觀賞牡丹等三大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每逢櫻桃成熟季節,馬嶺村生機盎然的櫻桃樹渲染著層層疊疊的濃綠,串串紅櫻桃鑲嵌在長滿溝溝岔岔的櫻桃樹中,置身於其中仿佛來到美不勝收的世外桃源。在千畝櫻桃園裡,村黨支部書記馬琪祥告訴記者說:「我們通過成立專業合作社,採取統一樹種、統一管理、統一價格、統一銷售,有效保證了櫻桃品質和群眾收益,現在的櫻桃可以說是還沒下樹就被訂完了,一顆小小的紅櫻桃帶動了一條規模種植,農家特色美食、鄉村休閒採摘游為一體的產業鏈」。

「櫻桃溝」內櫻桃紅,小小櫻桃成了致富金果果


今年56歲的馬道賴因為種植櫻桃而聞名全鎮,去年他種植的7畝櫻桃,收入達8 萬多元,當地人嘖嘖稱嘆。談起種櫻桃的秘訣,馬道賴說:「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關鍵是從小就得像養孩子一樣認真呵護,精心管理。」由於他平時在櫻桃樹的科學管理上下足了「繡花」功夫,生產的櫻桃以無農藥殘留、單個顆粒大、色澤艷麗而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在5日的全村櫻桃大王爭霸中,他的「早大果」櫻桃,以單顆重量9.01克,含糖量21%,戰勝12個競爭者,而奪魁。


縣委書記楊劭春說,「近年來,我們孟津縣通過舉辦櫻桃採摘節活動,不僅叫響了大粒櫻桃的品牌,提高了櫻桃知名度,而且拓寬了櫻桃的銷售渠道,形成了一條高產出、高附加值、高社會效益的『三高』產業鏈條,小小櫻桃成了丘陵山區群眾致富的『金果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Tvh7HEBiuFnsJQV41LM.html